![]() |
中央储备粮石城直属库典型经验介绍 |
中央储备粮石城直属库自2004年上收中储粮江西分公司直接管理后,始终高度重视仓储规范化管理工作,通过积极实践,持续改进和不断创新,企业基本形成了一套规范、系统、科学的管理模式,完成了企业从粗放式管理到规范化管理的转变,促进了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一、明晰发展规划。中央储备粮石城直属库前身为江西省石城县国家粮食储备库,始建于1998年,国债投资扩建于2001年。2004年4月30日经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下文批准划转为中央储备粮石城直属库。石城直属库现有粮食仓容1.48亿斤,拥有仓房29栋,库区占地面积155亩。下设仓储、代储、业务、财务、综合5个职能科室,监管抚州北站及广昌二个国家粮食储备库,现有员工31人。自上收以来,石城直属库紧紧围绕温总理提出的“两个确保,三个维护”和分公司的发展规划,制定有《石城直属库五年、十年发展规划》。在发展措施上,以提升仓储设施功能,科技储粮,精细化管理,企业文化为重点,在制度建设、购销网络建设、库区基础建设、员工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了又快又好发展。短短几年,石城直属库在上级正确领导,全体员工负重拼搏下,由年负债几十万的亏损库迅速成为年创利百万的赢利库。
二、创新管理模式。石城直属库在管理中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在仓储管理中推行精细化管理,优化细化工作流程。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仓储精细化管理办法》,《保管员包仓责任制实施办法》,《红旗仓考核考评办法》等管理制度,修订并实施仓储工作流程180项,操作规程65项,和保管员签订责任状,将包仓内容划分为5个指标体系,16项可控指标,80项考评标准,将责任落实到关键环节的方方面面。三是实行透明管理,结合全面预算管理,逐步建立起一套分仓型,分品种,分年限的单仓核算指标体系,对吨粮费用率,吨粮电耗率,防治费用率,年保管自然损耗以及水杂减量等指标进行量化,制定了科学的目标分解量化指标。自2007年仓储上推行包仓管理,实行单仓核算以来,我库储粮每仓损耗率平均控制在1.0%以内,三年包干期轮换粮食由原来的每年薰蒸控制为一次薰蒸,有效的提升了效益储粮管理。
三、强化内部控制。石城直属库于2007年便制订细化了《内控手册》,就93个关键控制环节的232个风险点提出了106个控制目标,制定了165个控制措施,实现了各业务环节的有效衔接和相互约束。手册以正式文件形式下发,员工人手一册,并且根据各个岗位组织学习培训,增强员工风险责任意识。同时编制了涵盖各工作岗位的《员工岗位职责》和《员工岗位操作规范》,以指导明确各人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在2009年,我库重新修改优化了《内控手册》,对出现的新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和控制,同时新手册也明确了企业主要业务目标,规范关键业务流程,突出重点环节,实施重点控制,防范和控制重要风险。
四、重视科技储粮。石城直属库全面实施“仓储科技,信息科技,人才科技”的科技兴企战略。成立了由库主任牵头的科学保粮工作领导小组,在工作部署上,始终将科保工作纳入仓储工作的目标责任。几年来,先后投入700多万元,着力改善仓房的密闭性,隔热性,通风性及出入库机械化。并在保防队伍中积极开展“小创造、小发明”活动。通过这些年的科保发展,石城直属库储粮已基本操作实现了“机械通风、粮情检测、环流熏蒸、控温储粮”的“四合一”储粮新技术,粮食保管由过去对药物的依赖逐步向低污染、低药剂、环保储藏方向转变,将过去以粮食不发热,不霉变、不生虫为标准的储粮管理模式,提升为以延缓粮质陈化、实施绿色储粮为主要内容的质量管理模式。
石城直属库通过几年的仓储规范化管理,实现了由粗放式管理到规范化管理的转变,建立了适应市场需求和外部竞争环境的良性运行机制,完成了从制度管人到文化管人的改变,中央储备粮质量合格率和宜存率均达到100%。仓储各项工作在分公司系统一直名列前茅,库里也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园林化单位,档案管理省一级单位,连续三年被分公司评为“目标先进管理单位”等各类荣誉,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〇一〇年七月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