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储备粮沈丘直属库典型经验介绍



  一、企业简介

  中央储备粮沈丘直属库地处豫、皖两省交界处,是1998年和2001年中央投资建设的大型扩建粮库,2001年3月经国家五部委批准上收划转为中央储备粮库。库区占地600余亩,职工122人,拥有浅圆仓、高大平房仓及其它结构的仓房98栋,油罐10座,总仓容45万吨。铁路专用线3000米可东连京九线、西接京广、焦柳线进入全国铁路联运网,专用线两侧建有半封闭式铁路罩棚和火车、汽车自动化散装粮发放系统,可供两个专列全天候作业,年中转能力50万吨;沙颍河畔建有年吞吐量150万吨的机械化码头,入淮河而通江达海,是河南境内唯一拥有水路、公路、铁路“三位一体”联运体系的直属库。直属库先后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企业档案目标管理国家一级”、“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等多项殊荣。


  二、规范化管理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规范化管理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主管仓储工作的副主任任办公室主任,仓储、设施、综合三位科长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规范化管理的创建和落实。

  (二)健全规章制度。一是按照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建立综合人事、财务、仓储、购销业务管理、岗位职责、岗位考核等规章制度汇编,落实工作职责。二是围绕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内控制度、《内控手册》和业务流程图,做到从严管企。三是建立中央储备粮安全生产、消防、防汛、防火、防盗应急预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三)精细仓储管理。一是以仓储为突破口,实施精细化管理。制订《沈丘直属库仓储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修订仓储工作流程、编写《仓储工作手册》。二是开展仓储管理包仓制,制订了《沈丘直属库仓储管理包仓制目标考核办法》,以单仓为单位进行核算,实行“五包”,即包安全、数量、质量、基本工作量、费用。实行“工效挂钩”,奖优罚劣。提高了员工的成本意识、安全意识和创新意识,为仓储工作注入了新活力。

  (四)提升仓储设施。自2006年以来,共投入资金700余万,进行了青瓦房式仓顶隔热改造、浅圆仓仓顶隔热及防水改造、反辐射隔热及PEF板压盖隔热粮面试验,改善了储粮条件,优化了储粮性能;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投资100余万购置了布拉德实验磨、粉质仪、气相色谱等先进的检化验设备,配备了7名专职检验人员,开展了原粮、成品粮和油脂的质量检验,取得省级计量认证,提升了检测站的功能。


  (五)争先仓储设备。在原有电子包装秤、输送机、扒谷机等机械化设备和先进的检化验设备的基础上,每年要新购置一批先进、大型机械出入仓设备、就仓干燥设备、机械通风风机、调质设备等,以满足实际需要,提高入仓效率和工作质量,确保储粮安全,创造良好效益。

  (六)实现科学保粮。粮食储藏全部采用计算机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等科学储粮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一是推广应用“四合一”先进储粮技术,合理熏蒸、通风,开展低温密闭储粮,确保储粮安全。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粮院合作,研发混合熏蒸、膜下环流熏蒸、低温储粮、就仓干燥、通风调质、粮虫检测等项目,解决粮食保管中技术难题。三是重视理论研究,近几年,科技小组人员在《粮食储藏》等刊物发表论文31篇,其中《就仓干燥技术应用探析》一文被中国粮油学会储藏分会《第六届绿色储粮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并在会上交流发言。


  (七)打造专业队伍。在员工中开展岗位练兵、知识考试、技能比武、学历再教育等活动,培养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大专以上学历员工87人,中级以上职称员工12人。一是鼓励员工参加各种函授和技能培训。先后组织两批共80人到河南工业大学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二是有计划,针对性开展专业技能培训,采取自己人教自己人的办法举办了辖区仓储、质检、统计、会计、公文、信息等培训班;三是组织参加国家粮食局、中储粮总公司等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有18名员工获得了优秀学员、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同时库内开展了粮油购销、储粮通风知识考试,员工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三、取得成效及经验

  (一)科技创新取得实效

  1.创新通风新技术,实现科学通风降水。综合运用就仓干燥技术破解传统通风降水水分分层严重、死角较多等难题,充分利用就仓干燥设备,通过局部降水及与地上笼通风系统联合使用等改变通风降水的方法和方式,对新入高水分粮仓(垛)进行科学通风降水,高效节能成效显著。

  2.创新机械设备使用,提升配套设施功能。与界首云龙粮机厂共同开发研制了集电控系统、机构装置和监控系统于一体的固定式粮食自动扦样机,该机可以上下升降适应不同高度的车辆,也可以平面360°旋转自动灵活扦样,验质效率和准确性较高,解决了车载包装粮食、散粮无盖运输车扦样难问题;开发出升降自如、移动方便的振动型流筛,整筛量每小时达70吨,整筛效率和除杂效果明显,每年可节约费用50余万元;科学搭配组合机械设备,实现出入仓流水线作业;发挥物流散运优势,实现散装散运作业,粮食出仓由原来七道程序简化为输送机装车、电子磅计量两道程序,吨粮出仓费用比原来降低80%。


  3.立足工作实际,“三小”革新成效显著。按照“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积极开展了自制平板轨道车、改进30—50吨地磅行走轮、对装仓机进行了防打滑或“死机”改造、离心式风机功能进行再改造等十余项“三小”技术革新活动。优化了机械作业链,节约了机械、电能和人力。


  (二)仓储管理实现了流程化、信息化

  1.仓储业务规程化。
根据工作需要,按照粮油入库—保管—出库顺序,编写了仓储业务流程和工作手册。严格了出入仓管理工作责任,与出入仓保管员、监磅员、检斤员签订《出入仓数量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制了《粮油出入库数量风险防患管理办法》。并结合实际工作,编制了《仓房入仓操作规程》、《外垛入仓操作规程》,制订了《机械通风工作流程》,分通风审批、通风时机把握、通风能耗记录和通风总结四个关键环节。工作手册包括本岗位的职责、目标、制度及考评办法,有效避免了各部门扯皮现象。

  2.质量管理严格化。一是严控入库粮食质量,做好入库管理工作。实行入库粮质“3次质检,1次否决”制度,即质检员初检、保管员复检、领导抽检,一个环节发现质量问题就拒绝粮食入库。二是每年坚持两次品质检测,并依据品质情况和入库年限,适时提出轮换建议。

  3.仓储管理微机化。一是粮情管理人员对各仓的粮温、虫害、水分及处理情况、各仓质量分别用微机建档,以便随时查询和分析。二是收发人员对各仓出入库数量建档,以便及时指导出入仓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利用微机编程,科学搭配机械作业,实现作业动态化、效益化。四是利用库局城网,随时查询各类动态管理信息,实现了在线监督管理,达到内部资源共享。

  (三)节能减排见成效

  对新入高水分粮采取边入边通风及就仓干燥设备辅助降水措施,选择有利通风时机尽量避免无效通风。对于粮温较高、粮情不稳定的仓房,采用小功率风机选择合理时机分阶段进行降温通风,做到降温不丢水,降温节能耗。粮食熏蒸方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科学储粮方针。积极推广应用低温储粮、防护剂防虫技术,抑止害虫发生;不断改善仓房的气密条件,提高防治效果,达到了吨粮熏蒸用药逐年降低。


  (四)收购服务显高效。

  从方便农民售粮、提高收购效率入手,积极创新“一站式”收购服务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粮食收购入库期间,将值班主任、化验、保管、业务、统计、财务等管理业务人员集中到客户服务中心办公,实行流水线作业,为售粮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避免客户多跑路、跑冤枉路,极大的提高了收购效率。托市收购高峰期,直属库日最高收购量达12300吨。

  二〇一〇年七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