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央储备粮桂林直属库典型经验介绍 |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中央储备粮桂林直属库位于国际旅游名城桂林市北郊11公里处,全国商品粮基地—灵川县境内,灵川火车站旁,距县城1.5公里,毗邻322国道、桂海、桂梧高速公路以及湘桂、贵广(在建)高速铁路,交通十分便利。灵川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素有“桂北粮仓”之称,紧邻粮食主产区湖南省、粮食主销区广东、海南省,产销两旺,物产丰富,商贸繁荣。中央储备粮桂林直属库是1998年国家投资500亿斤中央直属粮库项目之一,前身为灵川县粮食局直属粮库,于2001年6月正式运营,2004年4月,经国家五部委下文上收为中央储备粮直属库管理,2005年3月与灵川县人民政府顺利办理了移交手续,同年8月,完成了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2006年4月,由原中央储备粮灵川直属库更名为中央储备粮桂林直属库。桂林直属库下设综合科、财务科、经营科、仓储科、监管科等五个职能部门,现有员工29人,其中本科文凭8人,大专文凭18人,大专以上文凭的人员占员工总数的93%,人员结构合理,各种专业人才齐全。全库占地面积208亩(其中原有土地88亩,新征土地120亩),1998年国家总投资2827万元,在原灵川县粮食局直属粮库的基础上,扩建高大平房仓7幢,14个廒间,以及检化验楼、地磅室、机修器材仓库等配套设施。正式运营以来,粮库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综合楼和充氮机房,改造老平房仓2幢,5个廒间,新建1幢粮食周转仓,2个廒间,以及新建罩棚2个,大米加工厂生产车间1个,现粮库总仓容已达到6.7万吨。全库员工恪守“忠诚、团结、务实、高效”的理念,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依靠科技,服务大局,严格按照“两个确保”、“三个严格”的要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中央储备粮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国资委“2008年抗雨雪冰冻灾害先进集体”、自治区级“文明庭院”、桂林市“文明单位”、“中央储备粮轮换工作先进单位”、“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工会”等荣誉称号。
二、加强创建仓储规范化企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我库非常重视创建仓储规范化企业工作的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以库主任为组长、分管仓储副主任为副组长、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制定了《中央储备粮桂林直属库创建粮油仓储规范化企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粮食仓储工作会议精神,整体推进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提升粮食仓储企业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粮食仓储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健全和落实仓储管理规章制度,努力实现粮油仓储企业管理制度化、决策科学化、流程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手段信息化、库貌人性化,确保库存粮食储存安全”。 三、主要做法 (一)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自上收以来,我库一直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直属库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改善网络硬件环境,引进先进软件,提高中央储备粮的管理水平。一是于2006年完成总公司综合信息网的改造工作,对原有线路升级为2M光纤接入方式,大大提高了网络通讯和文件传输的速率;二是对库局域网进行改造,增加了信息节点,实现内、外网物理隔离,单独运行,使每个办公室的信息节点增加到至少2个;三是按照总公司下发的《直属库机房标准》,新建了机房,安装了防静电地板,购置了机柜、交换机、空调等机房设施,补充了12台计算机;四是投资近20万元在库区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对围墙四周、大门、仓库、办公楼、药品房和配电房等重要场所进行实时临控,加强了库区管理,提高保卫监管效能,确保中央储备粮的安全;五是大力推广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成立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推广领导小组,狠抓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运行维护和人员培训工作,使全库员工能够熟练运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工作。
桂林直属库刚上收为直属库时,各方面管理基础都较薄弱,距中央储备粮直属库的标准存在很大差距,为使库内的经营管理工作尽快步入正轨,使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我库重点在两个方面抓好制度建设。一是制定了《中央储备粮桂林直属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了职工行为规范、五个科室的工作职责,按照岗位制定了主任和其它20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以及52条管理制度、10项操作规程,5项应急预案。内容涵盖了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2007年,编制了《员工手册》和《员工必读》,发至人手一册学习执行。2009年,编制了《内部控制手册》下发各科执行。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使全库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职责更加明确,使我库员工工作有了标准,管理有了制度,操作有了规范,考核有了指标,从制度上确保了中央储备粮的安全。为我库实施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完善了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制订了《中央储备粮桂林直属库岗位管理目标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各科室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订了考核评分办法,如《财务预算考核实施办法》、《综合科政务信息考核评比办法》、《经营科考核评比办法》、《仓储科员工评比办法》等,考核小组采取每月一评比,年未考核奖优罚劣的办法,达到了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狠抓仓储管理规范化工作 我库按照分公司《仓储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和《仓储基础管理工作考核内容及考评标准》的要求,总结过去推行仓储精细化管理的经验和不足,认真组织学习细则和标准的内容,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项工作环节的操作规程,力争实现岗位职责精细化、工作目标具体化、工艺操作流程化、行为规范标准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粮食储藏科学化的目标。一是坚持粮情检查制度和月度安全检查制度,在粮食进出仓比较频繁的情况下,坚持采用保管员自查、班组交叉查和月终会查等多种形式,对库存粮食进行严格的保管监控,对发现粮食保管安全的隐患进行及时整改;二是坚持储粮管理清洁卫生制度,针对充氮仓房氧气浓度低、薄膜气囊难清洁的情况,依然采取有效措施,做到仓内“面面光”,仓外“三不留”;三是坚持严格的进出仓作业时的现场管理,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杜绝员工和搬运工过度疲惫超负荷工作现象的发生;四是坚持机械设备的严格管理,做到机械设备档案完整,维修到位,维护及时,记录齐全,保证运作的设备都处于良好使用状态;五是坚持仓储档案规范管理,仓储档案向更深度和更广度推进,进一步加快计算机档案管理运用,目前在内网中可以及时、快速、准确地查阅到2005年以来本库仓储的各类信息。同时,我库还认真坚持规范填写“五簿”内容和记录完善后的各类统计表格,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单仓费用核算和包仓管理责任制,制定了《单仓费用核算方案》和《包仓管理责任制实施细则》。方案和细则详细地列出了单仓费用核算的范围、核算项目及核算标准,制定了包括单仓搬运费、机械电耗、进出仓检验费、低值易耗品使用等统计标准,通过对这些费用进行核算,促进了仓储管理水平的提升,更好地控制保管成本,提高仓储管理效益。对年内包仓费用管理达标及优秀的班组和个人进行表彰。
我库加大了质量管理力度,完善了检测体系。一是设置了由一名专职检验员和多名兼职检验员组成的质量检验和管理队伍。二是增配了必要的检测仪器。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粮食质量检验管理程序和管理办法,认真贯彻执行分公司关于中央储备粮综合宜存率考核指标的要求,尤其是明确粮食进出仓和储存过程的质量管理。配备完善粮食入仓清杂设备,通过谷冷机冷却、轴流风机通风等对粮食进行降水降温处理,有效地保证了库存粮食的质量。四是在做好了存粮春、秋两季和全国粮食清仓查库质量检验工作,在检查中没有发现质量方面的问题。五是除配合日常保管粮食检验外,检测中心在开展科技储粮和各项保管质量试验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六是建立健全了质量检测原始记录等档案,各仓储存品种的质量检测数据齐全,质量资料归档有序。七是积极开展粮源产地新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和入库粮食质量验收工作。 (四)大力推广科学储粮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科学保粮水平 针对南方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综合使用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等四项储粮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存粮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同时,我库积极开展储粮科技创新活动,一是采取综合措施控温,实施准低温储粮。如将所有仓房原有的普通门窗全部改换为隔热密闭性能良好的新型门窗;在所有仓房的拱顶下弦板上喷涂3厘米厚的隔热发泡聚氨酯;并在部分仓房顶面涂刷反光隔热涂料;对仓房内可能导热的部位采用密闭隔热处理;二是对即将轮换出库的仓在确保储粮安全前提下进行调质通风,使轮换出库的粮食不损耗或微损耗。三是利用储粮害虫的趋光性用诱杀灯诱杀储粮害虫,控制害虫发展,减低害虫密度,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为实现绿色储粮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四是应用推广绿色富氮低氧气调储粮技术,2007年,我库引进富氮低氧气调储粮技术,开始由传统的、常规的储粮技术向“绿色储粮“转变,以适应战略、市场、行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总公司将我库列为现代控温气调储粮技术扩大应用项目的承担单位。在国粮局成都科研所和防城港中金公司的支持下,经过几个月的探索和实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充氮储粮仓的杀虫率达到了100%,初步实现了充氮储粮不用化学药剂的目的。
2008年2月,中储粮总公司气调储粮技术应用经验交流会在我库召开,与会代表对我库在充氮储粮技术运用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至2009年末,我库进行富氮低氧保管的粮食占库存总存粮数的92%,超额完成了分公司下达70 %的工作任务。实践证明,我库富氮低氧储粮效果明显,富氮低氧基本无虫粮达到100%,富氮低氧储粮品质优良,经对比,充氮保管的粮食各项品质指标劣变均比常规保管缓慢,达到了粮食储存保鲜作用。我库通过进一步改造仓房气密性、气囊内氮气气体尾气利用等措施,使充氮储粮成本大大降低。
经过统计,本库存粮的充氮成本平均为每年每吨粮0.50元(不含薄膜气囊及人工费),我库的充氮方式普遍采用上充法、边充边排法和尾气利用转移法。下一步,我库力争今年实现全部仓房和存粮实施富氮低氧气调储粮的目标。 (五)创新科学储粮方法,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一是积极深入推进控温储粮工作,在冬季通风降温结束后及时用PA/PE复合膜密闭粮面,阻止粮堆内微气流循环与外界气流的交换。度夏期间对仓房西晒墙体进行钢架悬挂遮阳网遮阳,减少了外界高温对仓房及粮堆的影响。
经检测,遮阳后靠近西晒墙部位的测温点平均降低2℃左右;二是开启墙上轴流风机通风,减少外界高温积热对仓温影响,夜间通风散出仓内空间积热,延缓粮堆温度上升,使夏季平均粮温控制在23℃以内;三是运用排风扇吸风通风方式进行冬季通风降温,通风时选择低温高湿天气进行,对即将轮换出库的仓在确保储粮安全前提下进行调质通风,轮换出库的粮食较之入库时水分损耗在0.4%左右,既节省了电耗,又减少降温通风过程粮食水分的丢失。节能方法的推广应用,降低了能耗和运行费用,使我库库存粮食免熏蒸率达85%,储粮化学药剂使用量比上年减少70%,充氮储粮电耗减少30%,科技储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六)企业文化建设硕果累累 多年来,我库坚持以人为本,以创新的姿态,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积极培育有本库特色的中储粮企业文化和奋发向上的企业氛围。通过各类岗位技能竞赛、读书活动、“一专多能”活动、“创争” 活动、“一月一评”活动、征文比赛、庆典晚会、球类比赛、与协作单位联欢、外出参观学习等活动的开展,员工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团结氛围明显增强,队伍素质得到较好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员工成为复合型人才,员工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很好地发挥了主人翁作用。员工求知、求美、求乐等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的同时,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凝聚和激励,团队精神、奉献精神以及具有“中储粮”特色的企业文化初步形成,企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七)抓好库容库貌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企业 几年来,我库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努力提升企业的对外形象和文化品味。为了给职工创造一个更加安全、整洁、舒适、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我库大力开展库容库貌和企业文化建设。一是对库区空地进行了科学规划,合理调整绿化布局,先后投入52万元兴建了一座喷泉水池,铺设了2000多平方米的花圃,不断增加绿化面积,使库区绿地率达到了45%;
二是新建了灯光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并购置了一批健身器材,丰富职工的文化体育生活;三是创建职工之家,开办了职工食堂,方便员工就餐;四是创办了职工书屋,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提高员工的知识函养和业务水平;五是改造员工值班宿舍,使员工有一个良好的休息场所,同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洗浴设施,方便员工洗漱;六是组织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工会活动和各类文娱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员工有效的缓解了工作压力,愉悦了身心,加强了交流、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2006年4月,我库被自治区文明委授予“文明庭院”称号,2009年7月,被桂林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二〇一〇年七月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