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央储备粮贵阳直属库典型经验介绍 |
中央储备粮贵阳直属库离贵阳市中心14公里,距贵阳南环高速公路匝道1公里,属贵阳市规划建设的现代物流园区。粮库始建于1982年,原名为“贵阳市牛郎关粮食仓库”,1992年中商部批复贵阳市牛郎关粮食仓库扩建0.5万吨仓容后,被命名为“贵阳市牛郎关国家粮食储备库”,1998年国家投资扩建15.95万吨仓容,于2001年9月上划为中央直属库,更名为中央储备粮贵阳直属库。粮库占地面积395亩,总仓容量26.55万吨:其中房式仓50栋,仓容量24.45万吨;油罐5个,容量2.1万吨。有铁路专用线2条共2.413公里,物流中转场地2万平方米,中转站台1万平方米。 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粮食储备库,按照总公司提出企业规范化管理的要求,贵阳直属库通过近几年来的积极实践、持续改进和不断创新,初步形成了一套规范、系统、科学的仓储精细化管理模式,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创建过程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科学安排 为加强规范化管理的领导,粮库领导班子对规范化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按照企业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确保各项工作计划落实、责任落实,抓出成效,实现预期目标,保证了企业规范化管理顺利进行。 各职能部门按照规范化管理的内容科学安排,认真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通过学习宣传有关仓储管理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完善制定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岗位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研讨和交流仓储管理制度和科学技术储粮、对活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等措施。通过加强企业规范化管理以及推广精细化管理和保管员包仓制等管理方法,使仓储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仓储管理规范化活动取得了明显实效。
(二)认真学习,扩大宣传 我们通过召开会议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印发活动方案,对开展仓储规范化管理进行了宣传,重点对象是相关职能科室及仓储方面的人员。我们分别组织了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岗位工作流程的学习和培训。重点宣传学习《中储粮总公司直属库规范化管理办法》、《中央储备粮库存管理办法》、《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食仓库维修改造技术规程》《国家粮油仓库仓储设施管理办法》、《化学药剂管理办法》、《安全生产法》、《消防安全管理条例》等规范性文件和工作规程。 (三)注重学习培训与民主管理 贵阳直属库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为内容,积极组织和推进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实践活动,以培养知识型员工、智能型班组、创新型团队为载体,全力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一是坚持每周二员工学习日工作制度。二是创新学习形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聘请专业人员到企业授课,组织员工到先进库点学习考察。三是积极开展综合素质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员工参加保管员业务技能比赛以及安康杯知识竞赛,鼓励员工参加社会学习培训,提升学历水平;四是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推进自主管理和创新管理。合理化建议活动是仓储科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发动全体员工围绕安全生产、科技储粮、节能降耗、仓储设施、粮食轮换、仓储日常管理等环节,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并取得成效。五是积极投入到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中,仓储管理科2008、2009年分别被贵阳市和贵州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和贵州省“五一红旗班组”光荣称号。六是通过《简报》形式,介绍粮食仓储知识,传达上级文件精神,使保管员能及时了解上级的文件精神,掌握最新的保防知识,学习好的保粮经验,大大提高了保防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完善制度和工作流程 强本固基,重在制度。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开展管理工作的前提,贵阳直属库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并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贵阳直属库规范化管理办法》、《贵阳直属库仓储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保管员包仓制实施办法》、《包仓保管员工作目标百分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结合内控风险点和仓储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各岗位流程5项、操作规程11项,明确作业要求和程序,以上制度的建立,使员工更加清楚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要求,使仓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
二、取得成效及经验 通过企业规范化管理和落实精细化管理以及包仓制的实施,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如下: 1、质量管理通过量化质量指标,包仓保管员严把入库关,对不合格粮坚决制止入仓,这对粮油检测中心的检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购销计划处粮食采购工作起到了反向控制作用;同时包仓保管员能够密切关注粮食储存品质的变化,随时记录质量变化情况,为科技储粮提供了准确的一手资料,也为直属库轮换购销工作提供了指导依据。通过加强库存管理,我库粮食宜存率由包仓前的99%提高到100%。 2、数量管理方面,通过量化损耗等考评指标,包仓保管员能够主动与司磅员、统计员核对出入库数量,准确登记分仓保管帐,及时履行报耗手续,定期盘点粮食数量,确保数量真实。我库粮食保管损耗已由包仓前的0.3%降低到0.2%,仅此一项每年节约粮食损耗9.5余万元。 3、设施设备管理方面,一是通过量化设施使用完好率等考评指标,包仓保管员能够合理的疏导现场作业,防止了仓房设施、机械设备被车辆刮、碰的现象,保证设施设备完好率,对责任区内设施设备能够认真排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损坏现象,确保了设备的使用安全;二是我库部分仓房设施已陈旧和老化,闲置粮食机械设备性能落后,设备实际利用率仅为89.5%,还具有相当的可利用空间。因此,我库根据仓储设施设备的实际情况,在工艺和性能上进行改进,通过仓储设施设备技术改造,设备利用率达到92.5%,盘活资产32万元,共节约资金15.3万元,节省电耗9.86kw.h。为创建节约型粮库、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4、费用控制方面,通过量化电费、用工费、药费等考评指标,包仓保管员积极采取多种方式控制费用支出,为降低人工成本,包仓保管员对责任区内的常规性工作亲自动手,在粮情问题的初发阶段设法处理,减少了不必要的用工浪费,包仓保管员摸索出了许多有效措施,如夏季排除仓房积热,充分利用夜间低温时段,冬季通风采用轴流风机和多管风机相结合的方式取代以往用大型离心风机“一通到底”的做法,降低设备使用功率,消灭通风“死角”。包仓后,我库全年用电量由原来的85万度降低到78万度,用工费由12万元降低到11.1万元。吨粮保管费和吨粮费用实现同比降低1.8%和2.0%。
5、科技工作成果 (1)低温、准低温储粮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我库结合本地气候特点、仓房性能以及储粮技术条件,立足实际,不断探索综合控温技术,用泡沫板粘贴仓内墙面、粮堆六面包、粮面压盖技术运用、用谷壳作压盖载体和薄膜压盖、膜下环流通风、利用烟囱原理在仓房四周埋设PVC管以及空调制冷技术和防辐射材料,使粮堆温度保持在低温以下,有效的抑制了虫霉生长和繁殖。我库低温储藏达到70%。
(2)“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不同生态地区绿色储粮集成示范项目 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仓房条件以及仓储设备,充分利用现有储粮条件和有力的自然生态资源,采用合理的技术设备组合与作业工艺,确保粮食较长期处于低温状态,达到低温储藏目的。该子课题获得中储粮总公司优秀科技成果奖。
(3)喀斯特地貌洞库储粮 贵州喀斯特地貌洞库储粮应用时间为2008年5月开展洞库储粮研究,目前洞库储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根据贵州喀斯特地貌洞内常年恒温(年平均15℃)湿度大(年平均相对湿度92%)的特点,充分利用洞库自然资源条件,通过一定手段控制粮堆内的湿度和洞内湿度,实现低温绿色储粮,较好的保持了粮食品质。
二〇一〇年七月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