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云南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典型经验介绍 |
玉溪地处滇中腹地,素有“云烟之乡”、“花灯之乡”、“聂耳故乡”的美誉。辖八县一区,国土面积1.53万平方公里,人口213万。在这片充满魅力的沃土上,孕育了一个国家大二型粮油仓储企业——云南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云南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是玉溪市粮食局下属的国有粮食仓储企业,位于玉溪市红塔区研和镇大栗园。始建于1984年,1987年建成投入使用,为国家大二型仓储企业,占地面积170亩,总仓容10.32万吨,固定资产4796万元,在职职工42人。现承储中央和市级储备粮xxx吨,是玉溪粮食流通和仓储龙头企业,是各级政府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载体。 云南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具有较好的仓储条件,区位优势和交通运输条件,具有良好集散和辐射功能。她北距昆明仅百里之遥、紧邻昆洛公路,即213国道,可直达红河、文山、普洱和西双版纳,隔路而望是玉溪铁路南站,是泛亚铁路的交汇点,是滇东南物流集散地、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二十多年来,云南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粮食局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断进取和探索,走的是一条“改革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路子。1987年,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后,为提升仓储能力,夯实发展基础,分别于1993年和2000年进行了第二期和第三期仓容扩建,使总库容达到10.32万吨。在扩建过程中,注重借鉴并使用先进的库型和科学先进的储粮设备,注重库区的科学规划和合理使用,注重库区的美化绿化,使库区的绿化面积达32996平方米,占库区总面积的33.44%。被誉为“花园式”粮食仓储企业。 二、企业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先天的优势和条件,更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具有较强敬业精神的员工队伍。“科学管理、规范管理、严格管理”,始终是历届库领导集体秉承的管理理念,是储备库能持续发展、稳步发展的法宝。二十多年来,云南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按照“流程细,操作精,指标细,控制精”的总体要求,以“一符”,“三专”,“四落实”为工作标准,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在粮油仓储规范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经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实现了储粮工作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效益最大化。 首先,制度建设是实现管理规范化的前提。为进一步加强和提升中央储备粮,各级储备粮的管理水平,全面推进仓储管理精细化建设和达标升级,确保各级储备粮承储安全,管理规范,云南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自1987年承储各级储备粮以来,即根据各个时期的《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油储藏标准》,结合自身的仓储条件和人员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作业指导书,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国家粮油仓库管理办法》,《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直属库管理办法》,《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中央储备粮出入库流程基本规范》,《中央储备粮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中储粮云南分公司仓储管理达标标准》和《玉溪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形成《云南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粮油仓储管理工作制度》。该《制度》全面贯彻执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和“安全,卫生,经济,有效”的防治原则,最终实现“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保证国家需要调得动,用得上,并有效控制储存成本”的总体目标。按照“一符,三专,四落实”的基本要求,全面做好库存粮油的管理工作,以“清洁卫生,安全规范”为基础。不断提高“四无”质量,常年达到“四无粮仓”,“四无油罐”标准。近几年来,环流熏蒸年用药量均低于2.5克/立方米。2009年,免熏蒸粮食比例达到17%,所存粮食质量指标综合判定合格率在95%以上,总体品质指标宜存率在90%以上。 第二,制度建设为管理规范化提供保障。根据《云南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粮油仓储管理工作制度》,库领导每周都要召开粮情分析会,由责任保管员报告粮情,仓储科长集中分析粮情。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和隐患的环节,需要注意的事项。明确具体的工作措施,以《制度》为依托,将规范化管理的具体要求贯穿到每个储粮环节,把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分解到每个岗位,把职责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 第三,完善的制度和规范化的管理,既提升了企业形象,又促进了企业的稳步发展、科学发展。云南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稳健的发展步伐,印证了滴水穿石的强硬之功,三期仓容扩建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储粮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经营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员工素质的提高和企业精神的确立,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2001年至2004年连续4年被中储粮总公司成都分公司评为“中央储备粮管理先进单位”,2005年被中央储备粮总公司授予“中央储备粮管理先进单位”,在云南省独一无二;2006年被云南省粮食局授予“仓库管理示范库”称号,原库主任张良友同志被国家粮食局和人事部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6年至2009年被评为玉溪市级,区级“文明单位”,2007年被评为玉溪市“园林单位”,企业形象得到了提升。企业发展更是有目共睹,自2003年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后,员工有了危机感和责任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员工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得到增强。真正达到了“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发展凝聚人心,以管理争取效益,以效益推动发展”的目的。2003年即改革当年实现利润58万元,是2002年的2.6倍。2004年实现利润64万元,2005年实现利润86万元,2006年实现利润94万元,2007年实现利润103万元,2008年虽受金融风暴影响,仍实现利润101万元,2009年实现利润120万元,企业效益是逐年稳步增长。员工收入同样逐年增长,现人均收入达到2.5万元,是2002年的2倍,增长94%。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固定资产投资及维修费用由2003年的34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95万元。7年总计投入887万元。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可喜成就,建库时,云南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仅有正式党员2名。现已拥有党员20名,占员工总人数的48%,党员在各岗位充分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现有在职员工42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就有35人,占员工人数的83%。员工素质的提高,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储粮技术的提高提供了人才条件。 三、规范化管理中呈现的亮点 云南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在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中呈现以下亮点。 一是注重技术更新和条件改善。自2000年以来,先后筹资近500万元,增加了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电子测温、消防安全监控,大米精加工等系统,既提高了仓储管理中的科学化水平,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各项管理措施更具人性化,便于推广和实施。 二是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生态保护,积极探索绿色保粮新模式。整个库区做到环境整洁,绿化美观,被誉为“花园式”粮食仓储企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园地。置身其间,仿佛步入生态园林,身心感到异常愉悦。整个库区的灭鼠,采取养猫、养狗的办法,利用老鼠的“天敌”来消灭人类的“天敌”。过去采用投药办法灭鼠,投入大效果不大,反而增加了老鼠的抗药性和生殖繁育能力。现共饲养狗10条,猫30多只,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部分野生猫和蛇也加入了“灭鼠队伍”,库区老鼠已无多少生存空间。严格控制并把握好粮食入库质量和入库时间,减少虫害,减少施药。现我库的免熏蒸粮比例已达19%。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员工素质。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于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吃苦,专业技能过硬的员工队伍,云南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多年来一直秉承“无情制度,有情管理”这一理念,注重员工的情感激励,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助,业务上培养。每年不惜重金选派中高层管理干部,业务骨干到中央党校,经济发达地区和经营管理较好的大型企业学习考察。随时保持管理干部在经营管理上的先进性,选派业务骨干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竞赛,企业拥有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队伍。 四是注重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在规范化管理中先锋模范作用。库里的业务骨干,基本都是党员,党员占员工总数的48%,覆盖面广,基本做到生产一线有党员,各个科室有党员,结合“云岭先锋”活动的开展,党支部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建立党员责任区制度,为储备库的粮油仓储管理规范化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五是注重现代物流产业化经营意识的培养和造就。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各级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调得动,用得上,有保障。2008年出现的世界性粮食危机和“汶川”大地震,今年出现的西南片区百年不遇大旱,昭示我们粮食仓储企业必须有足够的应急保障能力,粮食供应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也应作为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加以完善和改进。云南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经多方努力,得到市政府和市粮食局支持,现已在库区兴建年产2万吨优质大米生产线,可望在2010年6月投产使用,此项目的实施,可确保紧急状态下的稻谷加工转化,增强应急保障能力,优化我市的物流产业,最终确保粮食安全。使云南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的社会服务功能得以充分展现。 我们相信,随着我库储粮技术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云南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二〇一〇年七月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