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七十一团粮库典型经验介绍



  一、基本情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七十一团粮库前身为七十一团粮食科,七十一团粮库现职工人数16人,其中:库领导4人;中专学历以上12人;中级保管技术等级以上6人。七十一团粮库占地面积60亩,现有11栋标准储粮库房,总库容量为4.5万吨。

  二、发展历程

  多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由一个库容量不足2000吨的团场粮站发展到现在库容量达4.5万吨,固定资产1600余万元,年创利100余万元的兵团粮食储备库。

  三、存粮油情况

  71团粮库自98年开始承储中央储备玉米,2001年开始承储中央承储小麦。目前存储粮食质量良好,存储安全。

  四、曾获荣誉

  七十一团粮库1999年获“全国仓储管理先进单位”、2007年、2008年获中储粮新疆分公司“代储管理先进单位”、2009年获中储粮新疆分公司“储粮管理诚信单位”荣誉称号,2008年获兵团发改委(粮食局)储粮管理先进单位、2005年-2009年被农四师七十一团评为“文明单位”。

  五、设施设备情况

  七十一团粮库各类清粮、倒粮设施、保粮设备齐全,计量、检化验设备齐全,拥有高温烘干机1台,低温烘干机1台,输送机6台、扒谷机、清粮机、轴流风机、离心分机、通风地垄齐全,各类检化验设备具备。办公室、地磅房、检验室等办公场所设施完好。拥有库容量4.5万吨标准库房11幢。

  六、财务资信情况

  企业信誉等级为4A级,企业无不良贷款,无逾期应付款。

  七、完善制度,切实做好仓储精细化管理

  71团粮库为夯实、巩固“两个确保”,严格管理、明确责任,在管理工作中认真推行“精细化”和“高效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努力打造“精品”粮库。近年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切实强化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量化细化所有管理环节具体指标,严格了考核和奖罚制度,逐步实现“流程细、操作精、指标细、控制精”的模式。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人为本的长效管理机制和与工资挂钩的考核激励机制。制定了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71团粮库管理制度汇编》,其中规定单位的行政管理制度、专储粮管理制度、各工种岗位职责、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员工行为规范、专储粮各流程管理制度,库纪库规考核细则、各岗位精细化管理月百分考核细则等考核细则制度、职责。为单位精细化管理工作确立了良好模式,对具体的的工作做了具体计划安排,如:《保管员每周工作安排表》、《全年每月大事工作安排》、《科学保粮年度计划》《粮情检查制度》、《一符四无粮仓检查制度》、《粮情分析例会制度》等工作计划、工作安排。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有考核。

  严格考核,加强制度执行力度。71团粮库每月实行库规库纪考核细则和各岗位考核细则并行执行考核制度,从规范抓起、从具体工作内容、工作环节抓起、从机制抓起、从考核抓起,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做到了失职必究、渎职必罚,保证了我库的各项仓储管理工作运行顺畅。实行考核结果与当月工资挂钩,当月每扣1分,扣当月绩效工资30元(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和奖励工资组成),当月累计扣10分以上者,另加扣10分。全年累计扣30分以上者,扣发全年奖金或扣罚全年绩效工资的10%。每月粮库考核小组分成岗位工作检查小组、卫生检查小组、储粮知识问答检查小组三个小组,对全库各岗位履行职责情况、卫生情况、储粮知识一口清等各项工作情况进行详细认真的检查,经三组人员将检查情况书面汇报给单位主管领导对检查情况进行认真的总结评比、并报单位财务进行相应奖惩。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考核小组及时对相关责任人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完毕。通过对这项考核制度认真执行,及时发现了问题,提升了单位的管理水平,增强了全体员工工作的责任心,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为单位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储粮管理情况:

  71团粮库多年来把专储粮工作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储粮设施;加强员工素质培训工作;提高科学保粮技术水平,专储粮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多次被中储粮新疆分公司、霍城直属库评为中央储备粮管理先进代储库荣誉称号。

  综合防治,科技保粮。为了充分应用新技术储粮,大力开展“绿色储粮”活动。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积极开展科学保粮活动。粮库在每年12月至1月这一时期,选择气温低,温差小的时段,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应用储粮机械通风技术对库房使用离心风机与轴流风机进行通风相结合的方法,分两个阶段,进行通风降温,使储粮达到低温状态。经过通风全仓平均粮温降低10度左右,水分变化不大,粮堆上、中、下的温度明显降低,冷冻效果明显,均匀充分地降低整个粮堆的温度,有效杀死越冬虫卵,粮堆处于低温状态,不仅能有效地控制虫、霉的生命活动,而且还能抑制储粮的呼吸作用,减少粮食干物质消耗,延缓粮食陈化,达到了“绿色储粮”的目的。

  九、财务管理

  我库在财务管理上,严格财务制度,专款专用,杜绝各种不合理开支,做到帐实相符,责任明确,各项出入库手续齐全,帐薄、台帐登记规范,及时上报了各类统计、财务报表。严格遵守财务纪律,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对差旅费、招待费、小车费、通讯费等实行领导,财务共同把关,严格审核并按月上墙公布,接受大家的监督。特别是在粮食购销经营工作中,销售、收购每一笔款项收入支出严格遵守财务规定,没有发生差错。

  十、设施设备管理

  71团粮库为确保库房设施、倒粮机械、检化验等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制定了相关的使用管理制度,明确了各设施设备的保管、使用、维护办法,操作程序。各类设备悬挂档案卡,建立了使用、维护记录台帐。各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并从设备实际情况出发,对设备分别定制不同的维修保养方法,做到预防维修,改善维修,事后维修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设备综合效率高,停机损失小,尽量作到物尽其用,使设备井然有序,有效的为企业生产服务。

  十一、经营情况

  (一)做好储备粮轮换工作

  每年中储粮新疆分公司给71团粮库下达小麦轮库任务,为此,粮库积极主动、准确的捕捉市场信息,寻找客户,成立了专储粮轮换领导小组,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销售方案。坚持市场化原则,立足自身,克服困难,采取主动出击、积极寻找市场,按市场规规律积极调整销售策略,以优质服务、优质的产品争得市场、赢得客户,向伊犁大曲酒厂、伊犁、新源地区面粉厂、粮油加工厂销售小麦。每年夏收开始,粮库采取多种措施,确保顺利完成了今年的收购任务。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二是制度落实,严格执行各环节的精细化制度,工作任务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奖罚分明,入库工作有序开展。三是收购措施落实到位,创新收购方式。按收购政策,积极与各乡镇协调关系,制定了灵活多样的收购方式,确保了收购进度;四是加强为农服务,激发农民售粮热情。服务工作落实,把服务质量作为树立企业信誉的根本,深入到各乡镇村种植户签订收购定单合同,宣传、讲解收购政策、标准,到各村为农户化验小麦,做到服务上门,收购进连、进村。为交粮农户提供车辆、提供饮用水、休息场所,车辆随到随卸,粮库员工的热情服务,受到交粮农户好评。经过多方面扎实有效的工作,顺利完成了轮换任务。

  (二)多措并举,拓展经营渠道,提升单位经济效益

  多年来71团粮库库在管好专储粮的同时,积极走向市场,了解市场行情,争取主动,拓宽经营思路,做好各类农产品的购销经营,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多年来坚持对员工转变以往“等、靠、要”老观念教育,认真抓好外购外销业务,积极参与多种经营活动。2008年及时抓住机遇圆满完成了5000吨小麦轮换任务,收购各类农产品12400吨,销售各类农产品10755吨。并积极与中储粮新疆分公司经贸公司、及多个直属库加强合作,筹集资金891万元,多方协调,积极跑市场,多方联系,在团场和周边地区收购并销售小麦4846 吨,黄豆2338余吨,全年实现销售收入 1450万元,完成财务利润 118.7万元,增加了单位效益。2009年夏收期间,71团粮库与地方政府部门多方协调,采用多种策略灵活收购,共收购小麦8369吨,其中周转粮3369吨,实现销售如入1005万元,其中周转粮收入427万元。实现较好经济效益。为提升单位经济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经营和管理的经验、特点

  (一)制度建设是储粮管理的重要环节。储粮管理的性质决定了必须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通过建设储粮仓储管理各环节的一系列制度,将企业管理纳入制度化轨道,形成良性循环,为提升企业经济实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投入大量资金,加强粮库库房及各类设备建设,采用各种科技储粮技术,是提升储粮管理必备条件。

  (三)加强员工思想道德教育、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开展多种经营渠道,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是企业生存之本。开展多种经营,取得利润是单位增盈职工增收,企业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

  (五)提高单位服务质量,树立良好服务意识,以质取胜,以信誉赢得客户,是企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总之,今后71团粮库在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市场为导向,采用灵活经营方式,多种经营,以单位盈利、职工增收为单位发展坚定目标。并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高起点,严要求,提高员工综合业务素质,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立足自身,克服不利因素,积极走向市场,拓展营销渠道,加强仓储精细化管理执行力度,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团结进取,扎实工作,实现各方面协调发展。开创出三个文明建设的一个新格局。以出色的成绩完成各项任务,使粮库的储粮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各项工作上一台阶。

  二〇一〇年七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