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铜梁国家粮食储备库典型经验介绍



  该库位于重庆市西面,距主城区半小时车程,是重庆粮食集团下属的国有粮食企业,属于国债投资建设的扩建库,占地198亩,仓容12.2万吨,员工38人,年粮食经营量14万吨,销售额1.2亿元,净资产5261万元。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命名的“文明单位”、“园林式单位”,荣获中储粮成都分公司“先进单位”,荣获中国粮油学会“优秀团体会员单位”和“储粮新技术推广示范单位”。被国家粮食局、中储粮总公司分别选定为“四项储粮新技术”和“粮食储运新技术与设备优化集成示范”重点试验库,被重庆市农发行授予“AAA”级信誉单位。主要经验如下:
  

  (图:粮库办公楼)

  一、以人为本,提高素质,奠定仓储规范化管理基础

  该库努力培训员工队伍,建设学习型企业。先后选送20余人到重庆大学、西南财大、四川农大等院校学习培训;15人次参加函授、自学等学历教育;邀请了河南工大、西南大学专家教授授课32次。目前,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28人,22人获专业技术职称,各类持证上岗人员25人。还与成都粮科所、南京财大等单位建立了学习培训实验基地,互派人员交流实践达120余人次,推动了技术合作。
  

  (图:河南工业大学王殿轩教授在粮库授课)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构建仓储规范化管理核心

  从2000年开始,该库学习借鉴“A管理”、“海尔管理”等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并结合实际,编制了企业规章制度92个,规范了内部管理。

  一是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改革用工机制和分配机制,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和目标管理,引入竞争,推行末位淘汰。企业先后轮换岗位20余人次,淘汰4人,引进人才5人。

  二是财务管理规范化。实行财务预决算管理,控制费用开支。加强资金管理,严控资金出口,杜绝呆账、死账发生。开展财务内审工作,规范企业行为。资产负债率10.1%,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是仓储管理规范化。仓储管理实行“一把手”、分管领导、保管员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认真贯彻执行仓储规章制度。制订储粮温度、品质、数量的“三定”管控目标,开展“三低”储粮和“四无”粮仓建设,企业连续52年实现“四无”粮仓。强化粮食数量管理,建立储粮动态管理台帐,推行责任人离任审计制。引入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质检员持证上岗,严把粮食入库扦样检验、现场监督、综合样抽检“三重”质量关。每年定期开展存粮品质分析和质量抽样检测,随时掌握粮情。建立仓储百分考核机制,提高仓储工作效率。

  (图:粮库高大平房仓)

  四是库区建设和设施设备管理规范化。建立库区各类资产档案,完善物资采购和领借用制度,定期盘点。对有毒药品等重要物资实行特殊管理。加强设施设备日常维护、维修,每年开展1次大检修,保证设备完好率100%。累计投入资金926万元,添置储粮设备12台,扩建、维修仓房2.1万吨;实施仓房保温隔热吊顶、固定环流熏蒸等系统改造,提升仓储功能
   

  (图左:管理规范、配置齐全的储粮设备;图右:虫害仓外自动检测、仓房智能通风系统及仓房吊顶和门窗隔热等改造)

  五是安全管理规范化。将安全列为头等大事与经营工作同抓共管,制定安全生产预案和工作目标,层层落实责任,人人参与管理。开展安全培训,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严格考核,逗硬奖惩,确保建库至今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三、科技储粮,创新技术,提升仓储规范化管理水平

  以低温、低能耗、安全、生态储粮为发展方向,将传统储粮技术和“四项新技术”相结合,不断提升仓储技术水平。
  一是率先在全国使用谷物冷却机技术进行低温储粮,保持粮堆年平均温度小于18℃,延缓了粮食品质劣变。
  

      (图:开展谷物冷却机低温生态储粮)

  二是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储粮实践。利用小功率轴流风机替代离心风机通风,使用变频谷冷机分时段降温,利用秋冬季节低温资源保持粮堆冷心,实施智能化通风,高温季节实行夜间工作制,有效减少了储粮能耗。

  三是科学使用杀虫技术和药剂开展生态储粮。自主研发了粮堆设环流管、固定散气孔的膜下环流熏蒸技术,杀虫用药量小,杀虫、散气效果理想,磷化物残留优于国家规定标准。使用硅藻土、苦皮藤素等新型杀虫剂进行无公害防虫实践,初步实现了储粮无有害残留。

  四是开展科技储粮项目实验。投入近600万元资金,开展了国家粮食局、中储粮总公司、重庆市科委等10多个实验项目 研究,研究成果得到了储粮专家的肯定。

  (图:国家粮食局郄建伟副局长、重庆市粮食集团胡君烈董事长等在粮库视察工作)

  四、培育企业文化,增添仓储规范化管理活力

  该库发展企业文化,培育员工共同价值观,增添仓储管理活力,实现了文化建设与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内部管理相结合。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民主法制、员工队伍建设的同时,狠抓库区绿化美化,库区绿地率达42.7%,努力把地处“大火炉”库区变成“大氧吧”。每年开展员工军训、演讲、球赛等有益活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在员工中开展改革形势教育、送温暖“一帮一”活动,解决员工实际问题,营造了内部和谐氛围,树立了企业良好形象。

  五、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取得仓储规范化管理新成果

  该库创新机制、规范管理、科技储粮、培育文化,企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储粮技术创新,该库自主研发的不揭膜谷物冷却降温等技术破解了部分储粮难题;通过参与有关储粮技术规范、规程的修订,承办国家粮食局储粮技术培训班、中储粮成都分公司储粮技术暨规范化管理现场会,举办中澳、中加合作项目储粮技术研讨会,法国、加拿大等19个国家的储粮专家到库考察交流,发表科技论文17篇,促进了储粮技术示范和企业更好地经营产品与品牌;

  

  (图左:举办国家粮食局储粮技术培训班及中储粮成都分公司储粮技术暨规范化管理现场会;图右:澳大利亚、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古巴等外国友人在粮库交流、考察)   

  通过储粮规范化管理和技术创新,企业每年减少储粮损耗490余吨;轮换粮食出库时,高于市场价30元/吨;粮食熏蒸杀虫的有害气体排放明显减少,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该库虽然在仓储规范化管理、仓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也深知与上级要求和其它先进单位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该库将认真执行国家储粮新规范、新技术、新标准,进一步创新机制,规范管理,科技储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确保储粮管理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卫生安全,为粮食企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〇一〇年七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