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新城粮食储备库典型经验介绍



  一、企业简介。

  开县新城粮食储备库位于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县、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开县,全县人口160万。库区地处开县竹溪镇,始建于1998年,是2001年第三批国债资金扩建国家储备粮库项目之一,2005年取得国家粮食局颁发的中央储备粮代储企业资格,库区总面积69.18亩,容量5.0556万吨,年经营量8万吨。现储藏中央储备粮和市级储备粮。

  建库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格执行仓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储粮技术规范,努力打造现代化、花园式储粮仓库。做到了帐实相符、质量良好、管理规范、储存安全,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仓储管理体系,造就了一支“思想过硬,爱岗敬业、业务精湛、团结高效”的员工队伍。连续10年实现“四无”粮库单位,多次被市粮食局评为储粮先进单位,被中共开县县委、开县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标兵单位称号。


  二、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我库对仓储工作的规范化管理,重点放在将“规范化、精细化、制度化”管理理念贯彻在思想上、强化在制度上,落实在行动上,注重实绩、发挥效能,全面推进我库的仓储管理迈上新台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建立健全组织。

  我库成立了由库主任亲任组长,分管领导、仓储科长、财务科长为成员的规范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仓储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布署、检查、监督、奖惩。

  2、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储备库的各项管理制度,是推动“规范化、精细化、制度化”管理,开展业务工作实现良性循环的保障,一是根据国家粮食局、重庆市商委对粮油仓储工作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库实际,制定了《储粮安全责任制度》、《出入库制度》、《质量检验员责任制度》、《检斤管理制度》、《保管器材管理制度》、《粮情检查与处置制度》、《粮食品质检化验制度》、《保管员责任制度》、《化学药剂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制度》、《仓储管理奖罚制度》、《仓储设施维修管理制度》、《储粮害虫防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日常值班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和《业务学习培训制度》等制度;二制定出仓储工作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职责范围,归档上墙、对照实施。

  
  3、定期查找整改。

  定期查找关键控制点以及管理中的盲点和薄弱环节,由分管副主任组织相关人员负责落实,在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一召开专题会议,对查找结果进行总结,落实整改措施。

  4、分解量化目标。

  实现仓储目标任务层层分解量化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管理到各个角落,精细到各个环节,各环节通过串联整合,形成对仓储各项工作的全面管理。

  
  5、提升储粮水平。

  以落实管理制度、积极钻研工作流程为重,提高中层管理人员规范化管理水平。以目标量化、数据概念为要,注重平时学习和实际操作结合,鼓励创新,提高一线员工对规范化工作处理能力。


  6、落实考核斗硬。

  强化绩效考核,建立了从库领导、中层干部、员工的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把每幢仓作为一个考核单位,用药量、薄膜、电耗等作为考核单元,根据制定的检查记录表、考核表每月定期检查评比打分,设流动红旗一面,并按奖罚办法等制度严格奖惩兑现。

  三、取得成效及经验。

  我库自实施仓储规范化管理以来,促进了仓储工作迈上新台阶,效果明显。

  1、损耗得到有效控制。

  年降水降温能耗同比节约了14400元、年储粮用药量减少61.76公斤,自然损耗、年均保管成本等指标均控制在定额范围内,提高了仓储效益。

  2、提高了粮食收购质量。

  严把入库质量、数量关,落实了品质检验制度,不合格的粮食坚决不允许入库,做到手续齐全,计量准确,检测规范,记录完整,原始凭证真实、准确,账实相符,杜绝了人情粮、不合格粮现象的发生。


  3、做到科技储粮数质并重。

  所有储粮实现微机检测系统、通风机械、环流薰蒸100%,严格执行作业规定、方案完整,流程合理,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记录详细,从无违规作业行为和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了宜存率达100%。




  4、促进管理更加规范。

  在经营业务、安全生产、财务和档案管理等各环节全面实行规范管理,达到了规范化管理工作全员化、全方位化和全过程化,促进全体员工严格按照工作流程精心操作,按规章制度细心工作,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我库自身特色、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操作的长效机制。

   

  二〇一〇年七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