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北荆门余岭国家粮食储备库典型经验介绍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以人为本促发展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也对企业践行规范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库在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紧紧围绕 “三个维护”的根本任务,按照“三个严格”、“两个确保”的管理要求,以服务宏观调控为宗旨,以推行精细化管理,开展业务技能培训为手段,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切实做好各级储备粮管理和最低收购价粮食的收购工作,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过不断地学习与思考、实践与探索,创新思路,更新观念,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规范管理的新路子。粮库多次荣获省、市、区级仓储“一符四无”先进单位,同时拥有“金融信用单位”、“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平安单位”、“卫生单位”等荣誉。 一、企业简介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荆门市地处湖北省腹地中心,位于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北部。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地接江汉,门锁荆楚”的“荆楚门户”之称。湖北荆门余岭国家粮食储备库即位于荆门市掇刀开发区境内的团林铺镇西。东距襄荆高速公路11公里,207国道1公里,西与荆沙铁路相邻,交通十分便利。 粮库始建于1990年,1998年11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为“湖北荆门余岭国家粮食储备库”。2002年10月16日经国家计委、国家粮食局正式批复,投入国债资金653万元,完成扩建仓容1万吨及相关的配套附属设施和设备等项目。于2003年8月29日全面竣工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2009年10月又经多方筹资138万元,修建全钢架仓棚两栋。目前库区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储粮仓房14栋,总容量44048吨。内设“三科一室”,有在职员工24人,人均年龄40岁,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6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8人,现有党员12名。已于2005年9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二、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我库自成立以来,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延伸到企业文化创建中,增强了企业活力,提高了员工综合素质,创造了一流的工作业绩。十二年的发展,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工作严瑾、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从建库的“宁流千滴汗,不损一粒粮”,到扩库的“千滴汗水继续流,艰苦奋斗永不丢”,再到“三个严格,两个确保”。 为保证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每五年设计一个规划,每年度制定一个学习培训计划,强化内培外训。建立了余岭粮库创业历程图片陈列档案,录制了企业发展史光盘。还定期组织业务技能比武,知识竞赛、体育比赛、联欢会等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荆门片区第二届中央储备粮管理人员业务技能竞赛”中,获得了团体第一名。 (二)加强制度建设,细化量化流程管理。 为加强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规范全体员工行为。我库印发了《余岭粮库规章制度汇编》,该书从企业“管理规范”、“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另外,结合我库实际,我们还拟定《余岭粮库精细化管理规范》(试行本),具体明确了考核标准和方法。规范了业务流程,从粮食和设备器材的入库、储存、出库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进行了全面的规范;逐步修订了“三定”(定人、定岗、定责),“三包”(包数量、包质量、包四无),“四管”(管帐卡齐全相符、管科保率提高、管入库粮质、管仓内外清洁卫生)等“包仓制”内容,并责任到人。 围绕争创一流业绩,带出过硬队伍的要求,我们大胆引入了竞争激励机制,建立了“库主任—分管副主任—科长—组长—保管员”的五级仓储管理责任体系,全面落实保粮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领导示范仓制度,让领导与保管员同奖同赔,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感。形成了动态岗位管理制度,大大激活了用人机制,调动了干部员工奋发向上、争创一流的工作积极性。 围绕企业的日常管理,无论大小事推行“事前策划、事中控制、事后检查”,严格对结果进行处理和改进的硬化管理模式,并切实做好全过程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形成了自下而上、齐抓共管的责保体系,创建了纪律严明、工作高效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了管理有标准,考核有依据。为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片区组织的“五项竞赛”活动中,连续五年都获得了片区总分第一名。 (三)不断改善硬件设施条件,建设高标准“一符四无”。 为建设高标准“一符四无”,粮库逐年加大投入,一方面加强仓房建设,提升仓房的储藏功能;另一方面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保粮体系。特别是在2004年,我库为改变仓房设计和施工工艺落后的现状,想千方、设百计,对老仓房高标准、高起点进行了“十改工程”, 一是将新老仓房外墙颜色杂乱、反差大,改为全库新老仓房一个样,美化了环境提高了品位;二是将老仓房全部安装固定式环流熏蒸系统,改常规熏蒸为环流熏蒸;三是将库内输电线网明线改为地下铺设电缆;四是将手扦电子测温改为微机数字粮情自动检测;五是将既多又破的老式木门窗改为统一规范的塑钢气密门窗,增强了各仓的三防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仓房隔热保冷的性能; 六是将先前直筒铁盖板通风口改为多功能密封通风口;七是在仓内装粮线下,全面安装聚乙烯泡沫板隔热防潮储粮;八是在各仓两侧各增设了四套排风扇,便于粮食度夏期间能有效地利用夜间温差对仓内进行换气散热;九是安装了库区照明路灯和仓内工作灯;十是对库区消防及排水设施进行了优化。 近年来,我库还相继实施完成了现有仓房井水屋面喷水系统的安装、上仓工作间的规范及安全护栏的设置、仓房内墙仿瓷处理等硬件工程。另外,对机械设备、仪器设施的配置与维修保养、库区绿化环境的改造、路面硬化以及三防设施、仓内专卡牌更新等的投入力度也较大。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与业务往来的需要,我们配置了服务器及多台电脑,建起了网络机房,将微机广泛应用于仓储、财务、电子商务等各业务环节,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提高了办公自动化水平。通过系列高标准、高起点、全方位的投资改造和建设。使我库应用“四合一”技术的仓房设施基础不断完善,从而使中央储备粮安全规范储存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立足控温管理,多法并举依靠科技兴储。 自粮库成立以来,一直把科学创新作为提高仓储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们在广泛推广应用现有科学控温储粮技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作了部分项目的创新和尝试,从而推进了我库仓储工作迈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步伐。2007年3月,总公司刘处长,分公司熊副总、胡处长,中央国资委驻总公司监事会杨处长、夏处长,在直属库领导周主任,区粮食局局长杨帆同志的陪同下,到我库调研。2007年10月,中储粮总公司组织的全国科学储粮技术交流会成员和2009年7月23日中储粮湖北分公司组织的“监管工作会议”成员到我库现场观摩,对我库因地制宜,创造性地综合应用立体控温储粮技术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粮库紧紧围绕控温隔热储粮,先后组织实施了“房式仓双层风网立体通风熏蒸试验”、“吸出式机械通风降水试验”、“储粮自然损失测定试验”、“虫螨净两种不同施药方法防虫效果对比试验”、“应用环流熏蒸系统结合膜下环流管网处理‘热皮粮’”、 “房式仓内墙采用聚乙烯泡沫板隔热隔潮储粮试验”、“房式仓屋面喷水控温储粮试验”、“房式仓立体控温储粮试验”、“智能温控全自动井水屋面喷淋控温科学储粮试验”、“河沙实仓压盖隔热控温科学储粮试验”、“双膜冷气囊密闭动态隔热储粮试验”、“双膜夹泡沫板密闭压盖隔热控温科学储粮试验”等系列科学、实用、经济、有效的绿色控温储粮技术。其中,“智能温控全自动井水屋面喷淋控温”和“河沙实仓压盖隔热控温”科学储粮技术已获国家实用型专利技术证号;撰写并在省部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了相关科学储粮论文十余篇;其中,《房式仓屋面喷水控温储粮试验》、《房式仓内墙采用聚乙烯泡沫板隔热隔潮储粮试验》在参加中储粮湖北分公司组织的“控温储粮技术研讨会”时,分别荣获了二、三等奖;《浅谈房式仓立体控温储粮增值创效》被评为湖北省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07、2008年,在分公司组织的最低粮温评比活动中,我库2号仓连续两年获得了全省第二、荆门片区第一的荣誉,2009年度又获分公司组织的第三届“中央储备粮控温储粮示范库”的好成绩。 (五)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强化安全责任控管。 我们把安全工作视为构建和谐粮库第一要务和企业发展生命线,以无案件、无事故为安全工作总目标。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各项安全保卫、消防制度,机械设施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特别完善了领导值班带班制度,要求值班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交接班制度、值班记录制度、检查巡逻制度。还印发了《余岭粮库突发安全责任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包括《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化学药剂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和《防洪抢险专项应急预案》等13种应急预案,建立了事故应急机制。每年都被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企业”等称号。 为力保安全,我们在库区及办公楼安装了红外线全天候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在醒目的位置设立了安全警示标牌和烟火警戒线;每年对消防箱、仓房电力配电箱及毒气检测箱等固件设施进行更新,并张贴分类警示标志。形成了上、中、下三道防线,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库领导每年与各科室层层签订了安全管理承诺书,在工作中各自认真履行承诺,形成了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责任清晰、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格局。为促使企业健康稳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安全工作不停留在纸上,挂在嘴边。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