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宁夏石嘴山国家粮食储备库典型经验介绍 |
宁夏石嘴山国家粮食储备库始建于1978年,1998年国家500亿国债资金扩建项目,是中央储备粮承储资格单位。库区占地面积13.2万平方米,总仓容量13.3万吨。现有员工88人,其中:大中专以上学历75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人。 近年来,在自治区粮食局的正确领导下,粮库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安全储粮为中心;以储备粮轮换为经济效益增长点,牢固树立“诚实守信、务实高效、和谐创新”的企业理念,突出抓好“提升管理层级,创升科技运用,延伸轮换链条,创建最佳绩效”,连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3年至今累计盈利达938.41万元,其中2009年盈利487万元。企业先后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级青年文明号”、宁夏农林水财工会 “先进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在开展仓储规范化管理工作过程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章立制,夯实基础,实施规范化管理。
二、积极探索,扎扎实实做好安全保粮工作。 一是按照储粮四季管理模式和粮油储藏规范开展日常工作,采取机械通风和低温密闭为主的多种保粮措施确保储粮安全,使库区安全储粮率常年巩固在100%。 二是认真落实各项粮情检查制度,着力加强粮情日常检查工作,确保粮食储存安全。认真执行粮情工作总结、粮情分析会议记录制度,准确全面分析掌握粮情动态,坚持普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确保粮情检查与分析的严肃性和正确性。三是科学保粮技术向实用型、效益型转变,实现了粮食安全储存,保管损耗减少,企业效益增加。通过机械通风、动态熏蒸与微机测控技术的有机整合,绿色储粮设备在粮库得到了综合应用,以科学的手段不断推进仓储技术管理水平上新台阶。粮库高水份玉米就垛干燥技术,经过大胆实验,在节能减耗、保持品质、降低仓储费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实验结果被自治区粮食局作为典型,其经验在全系统进行学习和推广。在2009年的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中,粮库被评为自治区粮食清仓查库先进单位。
三、全力以赴,搞好储备粮轮换经营。 通过建立内部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把收粮“绿色通道”建到农户家门口,在收购资金的兑付上,采取“一本通”进行结算,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规范经营运作方式,购销同步进行,轮换公开透明,防范了价差风险。 2008—2010年,粮库被农发行宁夏区分行授予 “省级金牌客户”称号。
四、持之以恒,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粮库坚持把安全防范工作放在首位,定期组织检查、排查,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粮仓机械设备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并进行不定期检查和保养,及时清理入仓;药剂库实行双门、双锁,钥匙分开保管;建立健全了药品领用和检化验试剂购置、保管、使用制度。充分利用电子监控和电子巡更系统,有效地达到了“人防、物防、技防”的合谐统一。多年来库区没有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连续被市、区综治委授予“平安模范单位”。
五、协调发展,加强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 以人员素质建设为根本,宣传教育与文化建设并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固本强基,粮库党支部连年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抓党员形象塑造,树岗位模范标兵, 2009年,经济民警潘江伟同志先后被自治区授予“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和“万名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如果说,业务发展壮大的是企业的筋和骨,那么企业文化的使命则是提升企业的气和神。 粮库通过绿化、美化、靓化库区;投入资金修善职工之家,订阅报刊杂志;购置安装健身器材,举办运动会;积极做好职工身体健康体检,定制生日鲜花、蛋糕;参加扶贫助困、开展专题演讲、知识讲座等一系列活动,使职工业务素质、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培养了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源头上激发了企业活力。
几年来,在企业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我们按照仓储规范化管理要求,虽然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先进的储粮管理要求和区内外优秀的规范化管理示范库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为此,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储粮管理水平,使之更加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操作,从而不断推动粮库整体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二〇一〇年七月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