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国家粮食储备库典型经验介绍



  一、创新观念,抢抓机遇,旧貌新颜

  我库原址在喀什市闹市区,库区占地面积120亩,仓库23栋,总仓容量数万吨。库区硬化地坪、道路约2万平方米,另有新建不久的一栋250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随着喀什市城市建设和发展,市区不断扩大,粮食仓库退城进郊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006年在自治区粮食局的支持下出台了《新疆喀什国家粮食储备库置换搬迁会议纪要》。

  在我库退城进郊的实施过程中,一是坚持了“先建后搬、同规模置换”原则。搬迁实行整体置换,先建后搬,同规模置换。工程建设实行“交钥匙”工程,即工程全部竣工后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储备库再实施搬迁。旧库原有土地、地上物交由喀什市人民政府处置。《置换协议》还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二是坚持工程“先进性、特殊性、专业性、现代化”原则。协议规定喀什市人民政府为新库无偿划拔土地240亩。负责建设高大平房仓13栋,总仓容不少于6.5万吨,并配备微机测温系统、网络监控系统,所有仓库配备地上笼通风设备、环流熏蒸设备及部分进出仓设备。为确保工程的先进性,粮库设计单位及工程监理单位均由我库推荐。

  三是坚持“争取地市党政支持”原则。
在退城进郊过程中,我们紧紧依靠当地党政领导,及时请示汇报。地委、行署给予了极大关注,多次强调工程的重要性,要求各有关部门和施工单位要保质保量,尽快实施。喀什市委、市人民政府将该工程列入喀什市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给予大力支持。市城建、规划、土地、消防等相关部门为该工程大开绿灯,提供方便,该工程从项目立项、规划、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通过退城进郊,整体置换,全库面貌换然一新,发生了质的飞跃。

  二、加强规范化管理,提升仓储现代化管理水平。

  多年来,我库按照“一符、五无、三专、四落实”的工作要求,从建章立制入手,以岗位责任制为管理目标,不断探索规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一是积极引进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建立工作责任制和考核控制指标。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制度管人,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不断规范各项工作。

  一是切实抓好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仓储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全所有出入库的粮食,必须按出入库工作流程执行作业,每个工作环节详细记录,有据可查,反
馈及时。各种帐、表、卡、薄要求填写规范,正确标识,手续完备。

  二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员工素质。我库现有职工40多人,为了确保各项工作都能按照标准、要求完成,我们坚持扎实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员工学习现代化仓储管理技术,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上坚强可靠,思想上爱党爱国、业务上熟练精通,作风上扎实过硬的仓储职工队伍。

  三是实行考核目标化、数字化。我库坚持将各部门,各部门、每位员工的工作职责细化、量化成具体目标、通过跟踪调查、每周工作检查,每月的业务考核来确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状况,使评价员工的业绩有据可依,使大家心服口服,激发了每个员工的潜能。

  四、把好入库质量关,为储备粮安全储存奠定基础。

  入库粮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储粮安全和仓储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库自上而下一直十分重视粮食入库检验工作,严把粮食入库质量关。从购销合同签订到粮源的确定,库领导和检验员都要深入各县乡粮站抽样验粮,坚持一库一验,一车一验。同时从粮食的装车、运输、卸车,全过程都有具体人员负责。因此,从源头杜绝了不合格粮食入库。

  五、科学储粮、安全储粮

  迁入新库工后,我们充分利用新库齐备的微机测温系统,地上笼机械通风系统,对仓内粮温进行适时监测。由于新库的仓房保温、隔热、密封性能好,入库的粮食经过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处理,达到了低温、准低温效果,减少了用药量,实现了科学储粮、绿色储粮。

  六、安全生产是仓储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

  我库把安全生产、安全保卫工作做为仓储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天天抓、月月抓、年年抓,决不放松。尤其在安全生产防范方面都做了大量周密的部署。
特别对机械设备的防护,用电安全,防火、防盗等都有明确规定。

  在化学剂的管理使用方面,严格按照《有毒有害药品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对药品库设专仓、专人、双门、双锁保管,对药剂从采购入库到领用出库及施药过程都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化学药剂万无一失。

  企业管理是永恒的主题,做好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永远是无止境的。创新思维,细化、量化、规范化管理,做好仓储管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新疆喀什国家粮食储备库正以新的、高昂的姿态,为我库仓储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努力!

  二〇一〇年七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