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互助县粮食购销总公司典型经验介绍



  近年来,公司仓储工作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创新、五个突破”的新思路,立足创新抓管理,求真务实促规范,开创了仓储规范化管理的新局面。

  一、公司基本概况

  青海省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6月的互助县城关粮食管理所,1997年6月被国家粮食储备局命名为“青海互助国家粮食储备库”,2006年10月改制更名为互助县粮食购销总公司,系国有独资企业,具有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公司占地面积130亩,粮仓16座,仓容52775吨,储油罐300吨和一个粮油综合批发市场。目前,粮仓全部实行了控温信息化管理。中央跨省移库粮百分考核达到98分以上,省地级储备粮的轮换计划完成率达100%,“一符四无”率达100%,科学储粮率达100%。

  二、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1、加强制度建设   细化流程方案

  ——细化制度建设。先后制定完善了《保管人员标准要求》、等八大类七十七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细化了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时限、工作责任,使仓储管理工作执行有制度,行为有标准,工作有考核,责任有落实,兑现有奖惩。

  ——细化仓储工作流程预案和方案。为了保障粮食应急供应 ,制定了粮食应急、防火等预案,有效保障粮食应急供应。同时,制定仓储工作流程方案,使每项业务工作流程严格规范。

  ——细化考核指标。首先,实行了保管员包数量、包质量、包卫生、包安全、包科保“五包”责任制。其次,对各仓各项费用进行细化、量化,降低费用,节约成本。再次,对照工作标准和奖罚办法逐项考核兑现,形成了仓储工作事事有标准可循,人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局面。

  2、推广低温绿色储粮   严格仓储日常管理  

  ——结合高原气候特点,推广低温储粮技术。近年来,公司以 “低损耗、低污染、低成本、高品质、高营养、高效益”为储粮目标,根据高原气候冬季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的特点,利用冬季低温有利时机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降温,粮温保持0一5摄氏度,在夏季降温,结合有效密闭措施和机械通风,实现了粮温在10度以下的低温储粮目标。

  ——建立严格的周报制度。每周一、五,全体保管人员入仓检查粮情,形成粮情检查报告。周二、三为常规保洁,每周四进行工作交流,每周五听取一周工作情况汇报。

  ——完善了月检、季检制度。每月、每季的最后一个星期五由领导带领自查组,入仓检查粮情,查看制度落实、规范化管理情况,召开储粮管理专题会,介绍推广新经验、新方法,做到仓储工作常抓不懈,日常检查制度化。

  ——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公司历来重视储粮安全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使安全工作有目标、有责任、有奖惩,确保了多年安全无事故。

  3、大力实施基础建设更新改造   提高粮油信息化管理水平

  ——投资建设新的储粮库区和粮油市场建设。公司提出了“争一流设施、创一流管理”的总体目标,在宁一互高速公路边新征地29亩。一是投资1561.30万元 新建高大平房仓3座,仓容24000吨,综合办公楼一幢,新仓配备了信息系统(包括电子交易硬件设备、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软件系统、户外彩色显示屏、 pc交换机、服务器、防火墙、ups和触摸屏计算机、电子衡等)和检验检测系统(包括纯水系统、紫外线可见光光度计、检化验仪器等)及粮仓机械,仓库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二是投资320.16万元新建粮油批发市场,配备了信息发布系统和电子结算系统及检验检测系统,市场功能齐全,粮食仓储与流通装备水平的提高,为储备粮油的吞吐轮换创造了条件,实现了仓储效益和市场效益的双赢。


  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装备优良、交通便利的储粮新库区外景


  一流的设施、规范化管理的高大平房仓“直如尺、平如镜”粮面一隅。


  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正在新建的高大平房仓内安装地上笼设备。


  公司设备齐全、技术先进、处于一流水平的中心检验检测室一角。


  公司新库区储粮仓库计算机测温信息化管理操作中心


  公司新库区技术先进的电子监控系统的监控操作室


  为搭建粮食流通平台,公司刚刚建成的粮食交易大棚外景

  ——加强仓房改造,提高仓房储粮性能。针对部分仓房条件差、设施陈旧的实际情况,公司先后投资275万元对仓房屋面隔热防水保温、外墙粉刷和仓房门窗、电线路等设施进行了改造,有效提高仓房隔热保温和密闭性能。


  建于60-70年代的后经近几年维修改造的老库区库容库貌一隅。


  通过维修改造,安装了地上笼和环流熏蒸等设施,旧仓设施条件改善,图为老式仓库粮面内景。

  4、创新储备粮轮换  推进“放心粮油”工程

  ——做好储备粮轮换,保证储备粮质量。根据市场行情,创新轮换机制,降低轮换风险。采取先销后购、先购后销、边销边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轮换,针对脑山地区气候寒冷,宜种油菜籽和青稞,缺小麦的实际,做到品种折价互换,既解决了脑山地区群众口粮问题,又加快了储备粮轮换经营,使储备粮轮换与市场交易和粮食加工企业生产及群众口粮紧密相联,保质保量完成省局下达的轮换任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把动态储备粮油的轮换与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和便民“厨房工程”相结合。

  一是把成品粮油的轮换与“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相结合 。

  二是把动态储备粮油轮换与便民“厨房工程”相结合。公司投入300多万元在县城建成了便民“厨房工程”的步行餐饮一条街,成为全县餐饮中心,被群众誉为“居民的厨房、学生的食堂”,粮油需求量日趋增加,既促进了动态储备粮油轮换,又增加了公司经济效益。

  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首先,多渠道宣传,提高公司知名度;其次,建成了立职工图书室、健身活动室、健身运动场等,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举办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掀起了学科学、学理论、学业务、学技术和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潮, 达到了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目的。再次,召开仓储专题会,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展“仓储业务技能竞赛”活动,提升职工业务水平和职工素质。目前,职工大专以上学历占职工总数的95%以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20%以上,98%的职工具有国家粮食局和青海省劳动人事厅鉴定颁发的中级以上保管员(化验员)职业资格证书。

  三、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的成效和经验

  1、仓储规范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从仓储条件改善、制度建设、仓储管理、设施设备、安全生产、企业文化、队伍建设、储备粮油轮换等方面着手,健全了应急预案,细化操作流程,提升了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减少了损耗,提高了效益,实现了管理行为规范化、管理制度科学化、业务操作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职工队伍专业化的目标。

  ——加大了资金投入,新建和改造了仓储设施,配备了粮仓机械和电子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提高粮仓机械化水平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了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推广了低温储粮技术,  提升了绿色储粮水平,降低了储粮损耗,保持储粮品质,提高了仓储效益,推广环流熏蒸、粮情局部处理等技术,实现了低污染害虫防治目标。

  ——企业文化建设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 提升了职工仓储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增强了职工开展仓储规范化管理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创新储备粮油轮换。一是把轮换小麦在进入批发市场和加工企业的同时,与解决脑山地区缺口粮农户相结合,加快轮换进度;二是把动态储备面粉的轮换与“放心粮油”工程和便民“厨房工程”相结合, 既保证了储备面粉的按期轮换,又满足市场供应。

    ——建成了现代化新库区和功能齐全粮油批发交易市场,促进粮食仓储和流通业共同发展,实现了调控有力、设施齐全、仓容充实、吞吐灵活、设施一流、渠道畅通的目标。

  2、仓储规范化管理的经验体会

  ——领导重视,监督考核是仓储规范化管理的前提。

  ——求真务实,科技创新是仓储规范化管理的核心。

  ——建设一流的员工队伍是仓储规范化管理的关键。

  ——制度健全,机制创新是仓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一流设施、一流管理是仓储规范化管理的根本。

  今后,公司将精心打造团结、奋进、务实、高效的企业团队,积极探索绿色储粮和节能降耗新技术,使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〇一〇年七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