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德清国家粮食储备库典型经验介绍



  一、企业简介

  浙江德清国家粮食储备库位于杭嘉湖平原中部,座落于德清县新安镇。粮库东连申嘉湖杭高速公路,西靠京杭大运河。粮库现有占地面积108亩,房式仓31幢,总仓容5.4万吨,拥有1000吨级专用运河码头,粮食吞吐能力1000吨/日以上。粮库水、陆交通便捷,库区整洁有序,环境优美,被誉称“江南第一库”。

  粮库始建于1994年,注册登记为“浙江德清国家粮食储备库”,独立法人,粮库隶属于浙江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2009年底资产总额11600万元。现有员工21名,其中保管员11人,党员18人。大专学历人员占50%,中级以上职业资格的粮油保管员占80%。

  建库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和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库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这个大局,确保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贯彻省粮食局提出的“管理科学化、设施现代化、队伍专业化、储粮生态化”的目标要求,坚持“用手更用心”的企业精神,粮库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2000年,原浙江省委书记、现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来我库视察时,称赞我库全体员工“既是管理者,又是劳动者”。2000年以来,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副局长郄建伟、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高铁生、副局长李俊玲、原中储粮总公司总经理林军、潘宏亮,原浙江省省长柴松岳、副省长章猛进、李长江,原省委副书记周国富等领导同志先后来我库视察,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截止2009年底,前来我库参观学习的省内外同行达700多批次,近万人。

  1996以来,连续被评为“省级保粮先进单位”。1997年被省粮食局评为“省级优秀储备库”。2001年省粮食局专门下发《关于学习和推广浙江德清国家粮食储备库先进管理经验的通知》(浙粮发〔2001〕98号),要求全省粮食系统学习和推广浙江德清国家粮食储备库先进管理经验,我库成为浙江省粮食系统的“样板库”和粮食仓储管理的一面旗帜。2001年至2005年连续被德清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年被共青团浙江省委、省总工会等部门评为“浙江省公民道德示范单位”。2007年被省爱卫委会授予“省级卫生先进单位”。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二、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十几年来,我库始终坚持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不松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粮食库存管理长效机制,特别是国家粮食局开展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评选工作以来,我库认真贯彻执行《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评价暂行办法》等规章标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进一步推进了我库规范化管理工作新发展,从而为创建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注重责任意识,大力弘扬优良传统。

  我库始终坚持储备粮管理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的责任意识和“用手更用心”的企业精神,扎实稳妥地开展以“学以致用促工作,规范操作求精细,崇尚科学重安全,弘扬传统树形象”为载体的实际操作,逐步从传统经验性管理向制度化管理转变,从简单粗放式管理向规范化精细管理转变,从单纯的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双重管理转变。充分体现以库为家的主人翁精神、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员工的凝聚力,以“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团队精神,促进了粮库文明、和谐、健康发展。

  (二)注重制度管理,不断提升执行力度。

  制度是规范化管理的核心。我库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始终坚持“三严”管理,即: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通过“立、改、废”,不断完善制度,规范行为,达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粮、管库的目的。一是制度制订求“全”。我库现有各项管理制度68项,其中32项重要制度上墙,对粮库各项工作进行全面规范;二是制度学习求“用”。学以致用,只有学习理解到位,才能贯彻执行到位,才能熟练运用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管理的优越性。三是制度执行求“严”。在制度执行中,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切实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借口。四是制度修订求“精”。根据《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等新规范和新制度多次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时,制定《员工岗位责任制百分考核办法》,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岗位责任制考核。考核办法包括4大项、87小项、133条细则,采取月评分、季考核、年终总评的办法,将工作实绩与奖金发放直接挂钩,通过岗位责任制考核,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一支政治思想过硬、职业道德优良、工作作风扎实、保粮技术精湛、特别能吃苦、团结奋进、勇于创新的员工队伍。一是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建立读书学习制度,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管住管好省级储备粮的重要意义。二是加强遵章守法,组织员工认真学习理解好、贯彻执行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等粮食行业法律法规。三是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四是加强仓储技术交流,组织开展技术比武活动。五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员工文化素质,努力培养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保粮队伍。

  (四)注重安全储粮,确保库存储粮长储久安。

  加强库存管理,严格规范操作,确保储粮安全。我库的具体做法是:一是认真落实粮食库存安全责任制,实行包仓制,将全库粮食库存安全的责任落实到仓、到人,并建立健全粮食库存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二是加强库存账务管理,切实做到账账、账表、账卡、账实“四相符”。三是加强库存实物管理,确保储备粮管理“一符、三专、四落实”,真正做到品种清、性质明、数量准、质量好。四是加强库存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安全监督实施办法》,从源头抓起,确保入库粮食的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入库后,切实加强储藏期间的质量管理,认真执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结合粮库实际,因地制宜实施科学储粮措施,积极应用低温、准低温等生态储粮技术,确保储存安全,延缓品质劣变。每年春、秋两季对库存粮食进行定点定位质检比对,确保储存期间粮食宜存率达到100%。加强粮食出库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粮食出库质量检验制度,确保出库检验率达到100%。加强粮油质量档案管理,对粮食入库、储存和出库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确保每批次粮食质量建档率达到100%。

  (五)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科学储粮水平。

  生态储粮和节能减排是粮食仓储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我库通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扬了传统与科技相结合,坚持低成本低能耗,总结出一套经济实用的控温经验,既:“双向通风降粮温、压盖密闭保低温、排除积热缓升温和谷物制冷控粮温的控温方法,为储粮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1998年,我库在全省率先应用计算机粮情测控系统。2000年,“房式仓磷化氢膜下环流熏蒸技术”取得成功。2004年,包装粮膜内环流熏蒸技术,取得成功。2008年,所有储粮仓仓外测虫技术,取得成功。2008~2009年,我库结合江南水乡地下水资源丰富这一独特优势,开展《利用地下水风机盘管机组控制仓温研究》的新课题,通过近两年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有效地控制仓温上升,从而延缓粮温上升,实现了准低温储粮。2009年实现了准低温储粮比例达到21%,免熏蒸储粮比例达到36%,从而使我库由常规储粮方式向生态储粮方式的转型升级,又迈进了新的一步。

  (六)注重安全生产,确保粮库和谐、持续发展。

  安全生产是粮库和谐发展的前提,为确保粮库生产安全,我库层层签订《库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工作职责,增强工作责任,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一是注重安全教育,经常开展安全宣传教育,营造良好安全氛围,始终牢记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二是加强安全检查,对储粮安全、治安安全、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防汛抗台安全等一系列安全工作已形成了日安全检查网络管理体系,经常组织定期检查和抽查相结合。三是强化安全责任,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防范胜于救灾”的理念。四是经常开展库区防汛抗台和消防安全等应急演练,提高安全意识,增强保安全的实战能力,努力打造平安粮库、和谐企业。

  三、取得成效

  通过实施规范化管理,粮库员工素质不断提高,仓储技术不断进步,管理制度不断健全,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四散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设施设备更加齐全、企业文化更加灿烂,从而为粮库开展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后,我们将持续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继续深入开展仓储规范化管理活动,认真执行新标准,全面实现规范化,努力开创我库仓储工作新局面,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二〇一〇年七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