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市恒信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典型经验介绍



  一、企业简介

  北镇市恒信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原为辽宁北镇国家粮食储备库,始建于一九四七年。二00六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总体部署,在锦州地区率先完成了企业内部改革重组。以“诚实守信、共进双赢”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诚信经营、综合发展”的经营理念。通过奋力拼搏,扎实工作,目前公司已经发展成为辽西北地区集粮食购销、储备、中转、农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大型粮食企业,国家储备粮代储资格企业,自营进出口权企业。与全国20多个省、市100余家粮油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购销往来,年经营量超过30万吨,二00九年储存国家临时储备粮8.75万吨,跨省移库小麦0.9521万吨,利润连续三年超过200万元。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锦州市粮食系统“一符四无”先进单位;2008年被锦州市工商管理局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09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辽宁省中小企业厅授予先进单位称号。

  二、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根据国家粮食局《关于开展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公司高度重视、措施得力、效果显著,主要做法如下:

  (一)努力完善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切实提高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

  按照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公司把努力完善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做为基点,把切实提高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做为重点。在深入分析企业管理流程和特点、企业发展趋势和特点基础上,根据国家粮食局《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评价暂行办法》、《粮油贮藏技术规范》、《储粮化学药剂管理与使用规范》以及国家、省、市粮食局有关文件精神,充分借鉴本地区同行业先进经验,组织有关人员精心制修订各项规范化管理制度26项,技术标准(生产作业操作规程)10项,岗位责任制17项,工作预案、作业方案18项,签定岗位责任状65份,使新制度内容函盖更全面,责任更明确,要求更精细,操作性更强,基本建立起较完善的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

  (二)加大仓储设施投资力度,努力改善粮食收储条件,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为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充分发挥粮食仓储企业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适应粮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对企业仓储设施进行了大规模更新改造。2009年企业自筹投资5,700余万元,新建粮食储备仓库4栋,总建筑面积12,900平方米,新增仓容6.5万吨;新建大米加工厂,总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引进国内最先进的全程监控自动化大米生产线2条,日加工大米300吨;对库区用电线路进行了彻底改造,容量由800千伏安增加到1600千伏安。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在决策过程中首先委托辽宁省粮食科学研究所、沈阳市粮食工程建筑设计院等经国家批准的专业咨询机构进行了项目可行性研究,同时为满足建设项目达到节能减排、科学环保,委托锦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进行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还委托国家批准的专业安评机构对项目进行了安全评价,充分体现了企业重大决策的严肃性、科学性。

  (三)加速应用科学保粮新技术,全面推进管理和生产向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转变。

  管理和生产流程的科技含量高低是衡量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程度的主要标志。2009年企业投入资金300余万元,用于科学储粮新技术设备的购置,其中主要有:移动式输送机(含转向式)20台、电子灌包机2套,电子水份仪、电子天平等23台(套)粮食质量检验分析仪器与设备,所有储粮仓库全部配备电脑网络测温系统、环流熏蒸系统,机械通风系统。粮食购销、检质、检斤、制票、统计全部实行网络操作。由于储粮配套设施齐全、技术先进、管理规范,为实现粮食安全贮藏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强化检查,科学防治,确保储粮安全。

  公司严格要求全体仓储人员必须始终保持“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敬业精神,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对入库的粮食做到收满一仓处理一仓,确保库存粮食常年保持“四无”。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粮情分析会,保管员对辖内粮仓的仓温、粮温、虫情等逐一汇报,对一周的粮情变化情况进行简要分析,集中会诊。通过粮情分析,做到准确掌控,为粮食安全储藏提供可靠依据。对库存粮食严格执行“三检一化”制度。检查做到有记录、有分析、有整改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隐患。平时不定期对储粮情况进行抽查,确保粮食存得住,管得好。针对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采取低温、低药量防护、隔热控温、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等措施,确保储粮安全。

  (五)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科学环保、增收节支。

  为降低粮食烘干成本,2009年公司对500吨/日、300吨/日两座烘干塔进行技术改造,将燃煤锅炉改造为以稻壳为燃料,燃料费由38.5元/吨降至18元/吨,每吨节省烘干费20.5元。2010年1-3月份烘干玉米2.1万吨,节省烘干费43万元。稻壳燃烧后的粉尘通过水处理系统,达到了国家环保规定的排放标准。

  积极开展修旧利废、技术革新和小发明活动。2009年职工自己动手改造老输送机12台,作业效率提高30%,节支2.48万元。

  (六)推进人才“兴粮”战略,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仓储队伍。

  为全面提高仓储人员的素质、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公司坚持“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观念,通过公开招聘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各类人才聚集到粮食仓储事业发展中来,唯才适用。从保管、检验、财务等重点职业入手,逐步建立了使用与考核相结合,与待遇相联系的用人机制。2009年共录用新职工28名,其中本科学历5名,大专学历9名,中专学历7名,高中学历7名,分别安置在保管、检验、防治、财务等重要岗位,使企业仓储人员整体素质、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高,这些新职工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素质较高,上进心强,虽然参加工作时间较短,但已经成为企业精英和业务骨干。公司把“人才兴粮”做为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主要是:为了适应粮食仓储企业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能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满足粮食购销市场化新形势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为了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和自身业务及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学习,努力改善职工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公司制定了职工参加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业务培训管理制度,同时由企业工会、人事教育科牵头,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促进群众性技能学习活动,通过技能竞赛,发现和培养人才。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激发了职工学业务、学技术的热情,仓储人员全部做到了持证上岗,职工业务、技术素质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三、取得成效及经验

  通过开展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企业综合实力大幅度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成效显著:

  建立了较完善的粮油仓储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了新型仓储工作管理体系;改善了粮油仓储保管条件,实现了仓储作业现代化,软硬件又上新台阶;治理了不规范行为,广泛应用科学管理办法,提高了仓储工作管理水平;广纳人材,建立了一支有知识、业务精、懂管理的高素质仓储队伍。

  通过开展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活动,我们深深的认识到:不断提升粮油仓储管理工作水平是一项长期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为了适应现代粮油仓储管理发展的需要,必须高度重视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实现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数量型向质量管理转变;高度重视增加粮食仓储设施投入,努力改善粮食收储条件;高度重视推广和应用科学储粮新技术,努力使管理和生产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变;高度重视仓储队伍建设,努力培养知识型职工、创建学习型企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开创粮油仓储工作的新局面。


二〇一〇年七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