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合肥市粮食局第二仓库典型经验介绍 |
我库始建于1954年,计划经济时期担负着合肥地区80%的市场供应任务。“抓管理、促效益”始终是我库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库的管理工作得到不断促进和完善。形成了一整套仓储管理制度,在本地区乃至全省一直名列前茅。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央储备粮管理体系的日臻完善,特别是中储粮直属库的建立,无论是仓房条件、配套设施的建设,还是管理水平,都已明显优于我库。因此2005年市政府实施“退市进郊”战略时,我们积极组织将位于市区的老库易地重建,在新仓库布局设计、仓房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上按照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组织实施,新建高大平房仓9幢,仓容12.5万吨,并于2009年6月15日整体搬迁至新库。在继承并发扬老库管理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研究并引进直属库管理上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了我库的管理体制和制度。2009年国家粮食局下发了《关于开展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的通知》。我们认为这是提升仓储规范化管理水平的契机,在省、市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亲临指导下,我库进一步推进创建规范化活动的进程,从完善制度、落实责任、细化目标、强化监督入手,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努力推行“管理精细化、工作标准化、储粮科学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把握内涵,正确定位,高度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是凝聚职工思想、提高职工素质、展现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社会影响的有效途径和根本保证,对于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多年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做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并建立健全了以库主任任组长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实施方案,并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到了年度方针目标管理考核中。同时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我们总结提炼出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团结、敬业、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不仅体现出了我库鲜明的企业个性,也反映出了我库职工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观,使广大职工从中获得了一种团结向上的精神力量,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进而产生了创新、高效的工作热情,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指引下,推动我库不断进步,迈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近年来,我们还按照上级的总体部署,使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得到统一规范,使我库从标志、职工整体精神风貌、服务用语等方面都以崭新的形象呈现在公众面前。 二、加强企业改革,实施减员分流 按照市粮食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库的实际情况,09年开始彻底解决我库03年改革的遗留问题: (一)解决上岗员工身份问题。将职工国有企业身份按工龄进行买断,上岗员工一律实行聘用制。 (二)退休职工的统筹外小工资实行一次性买断,移交社区管理。 (三)根据我库当前的生产经营实际状况,重新定岗定编,实施减员分流,通过竞争上岗从138人减少到现在的80人。 通过改革,历史遗留问题、企业冗员、职工身份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为建立精简高效的员工队伍打下了基础。 三、加强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建立新的企业运行机制 结合仓库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各个职能部门的规章制度要求上墙至每个科室。为推动管理制度规范化落实,实行层层负责制,库主任亲自抓,分管主任直接抓,各部门抓具体落实,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 (一)用工制度。自2003年改革后,我库用工制度已实行聘用制,减员分流调整后聘用的职工,在严格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正确履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必须服从组织分配,按照企业规章制度为企业的经济建设努力工作,如有违反,企业将随时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关系终止合同。努力建立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全新用工制度。 (二)分配制度。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定岗定薪,易岗易薪,灵活多样的企业分配机制。 (三)主营业务规范化,辅助业务市场化。仓储管理业务全面实行规范化,各业务环节实行成本控制管理,努力争创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贸易经营和后勤保障等业务实行市场化运作,成立相应的独立机构,按照市场化标准,自负盈亏。 (四)管理决策。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行库务公开制度,充分发挥职代会职能,加强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努力开创崭新的工作局面,将企业整体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四、实现仓储管理工作规范化 (一)在储粮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做到规范化管理,坚持执行储粮查粮制度,按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要求,定期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坚持储备粮出入库手续,无上级的粮食出(入)库令(计划)决不动支粮食,做到收有凭,支有据,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 (二)在粮食保管中,我库采取双低储粮、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检测等保粮技术。积极开展规范化储粮,提高科学储粮水平。 (三)认真执行清洁卫生制度,保持仓内外的清洁,做到“仓内面面光,仓外三不留”。 (四)认真执行“一、三、七”查粮制度,坚持粮情分析例会制度和粮情报告制度。粮食保管组定期(每月二次)召开工作例会,通过工作例会,保管员报告粮情,小组集中分析粮情,提出下步工作措施。仓储科每月召开一次粮情分析列会和“四无”鉴定,全面分析判断全库储粮情况,制定安全保粮预案。 (五)保管员业务中实行持证上岗,统一服装,做到对保管的粮食情况“一口清”。 (六)在粮食出入库和储藏过程中,加强对粮食质量的监控。每年3月、9月,检验人员定期对库存的粮食品质进行分析,出具检验报告,为粮食轮换和科学保粮提供可靠依据。 (七)仓储保管员实行包仓制度,制定统一的费用标准,对每批粮食从进库、储存、出库进行全程费用核算,做到低损耗、低成本,品质合格、数量准确。 (八)在分配制度上,实行奖勤罚懒,与岗位和工作量挂钩,仓储保管人员根据其工作数量和质量按百分制打分情况发放工勤工资。严肃劳动纪律,全体人员实行指纹考勤。 通过不断加强仓储精细化管理,加大对管理制度及责任的落实,实现仓储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目标。 五、优化工作流程,改革创新,努力提高科学保粮水平 (一)优化粮食入库工作流程,把好入库质量关。粮食入库工作流程:来粮车辆登记—抽样化验合格(不合格退车)—过磅—卸车(卸车过程中保管员抽包抽样验质,把不准的送化验室检验,不合格的退包)—清理除杂入库—过磅—出库—结算。通过优化粮食入库工作流程,杜绝不合格粮食入库,保证入库粮食质量。 (二)购置使用散运汽车,减少搬运费用和包装费用,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三)大力推广科学保粮技术对保持粮食品质稳定、减少污染,确保粮食安全储存,发挥积极地作用。 1、开展机械通风,根据仓库库存粮情和当时的天气温湿度的状况,合理安排通风的时机和时间,并尽量避开用电高峰时间,不仅取得好的通风效果,而且能节约费用开支。 2、使用环流熏蒸与常规熏蒸相比,减少用药量40%以上,大大降低对粮食的污染以及残渣对环境的污染。 3、“双低”储粮技术就是利用冬季气温低且干燥,开展机械通风将粮堆的温度降至5度左右,气温上升前及时使用薄膜进行压盖密闭,春夏储粮繁殖季节及时投入一定药量的药剂,通过环流熏蒸杀虫达到安全储粮的目的。 4、粮情检测、安全监控、企业网络等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使我们及时掌握粮食库存的安全状况、仓库内各项工作的安全运行情况、随时将企业的信息与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粮情检测系统检测库存粮食温度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消除隐患。 5、我库作为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粮食“四散”黄淮海通道的节点,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将大大的减少搬运费用、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为提高粮食的中转量,为广大的粮食经营客商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良好的条件。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