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灵璧县黄湾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典型经验介绍 |
灵璧县黄湾粮食购销公司始建于解放初期,其前身为灵璧县黄湾粮油管理站,粮食市场放开后改为粮食购销公司。现下辖五个粮站,在岗职工25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化验人员5人,保管人员16人。总仓容5万吨,固定资产1800万元。国家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一直被认定为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收储企业。2006至2009四年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7.2万吨,现存最低收购价小麦2.7万吨,全部处于安全状态。2006年度被评为“全市粮食系统‘文明示范站库’”、“全市粮食仓储工作先进单位”;被县局评为“2007年全县粮食企业综合考评先进单位”、“2008年度全县粮食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度全县一等先进单位”;在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中,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为进一步加强粮食仓储管理工作,推动规范化管理活动在基层企业不断深入,提高粮食仓储行业规范化管理水平,公司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一方面继承和弘扬粮食部门的优良传统,一方面追求和拓展科学保粮的新途径。其基本经验主要有: 一、组织健全 公司始终将仓储规范化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重头戏来抓,成立以经理为组长,办公室、财务室、化验室、仓储科负责人及分站站长为成员的仓储管理规范化领导小组。按有关规定制定出量化管理方案及实施办法并落实到分站、仓库、个人。保管人员实行“仓储管理百分制”考评,每月初评、年终总评,作为评先评奖的重要依据,使得规范化管理在公司形成全员参与、人人争先的良好风气。 二、制度完善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该企业始终坚持用制度规范企业行为,规范每个人的行为。先后制定了财务、统计管理制度、保管员岗位责任制、粮油质检员岗位责任制、粮食安全检查制度、粮食出入库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药剂管理制度、防火、防汛制度等。安排专人每周一全面检查上一周制度落实情况,采取现场打分的办法,一月一评,全年总评。月评使用流动红旗,年底总评奖励。制度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制度增加了职工工作自觉性。 三、舍得投入 为改进职工的工作环境和储粮条件,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公司先后购置了电子汽车衡5台,清理输送设备7台套,离心通风机20台,散装运输设备8台以及小麦容重器、快速水分测定仪、硬度指数仪等设备。每个分站都能独立完成小麦的物理检验,所有仓库都实现了机械通风。库区与生活区实现了隔离,站内道路、晒场实现了硬化,生活区实现了绿化。由于仓储规范化管理各项基础工作扎实,公司多年来从未发生储粮事故。 四、勇于创新 一是大力建造标准仓库。随着粮食产业的发展及储粮新技术的运用,原来老仓已不能适应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新要求,我公司积极实施创新发展新举措,于2009年自筹资金200万元,引进外资600多万元,将王桥分站的旧仓库全部拆除,重新建造6栋标准的高大平方仓,总仓容3万吨,当年午季收购已投入使用。新仓库投入使用后,仓储规范化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首先,仓储能力增加,储粮水平提高。仓容量原来只有0.3万吨,改造后达到3万吨,仓储能力提高10倍,储粮水平亦大为提升。为更好地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其次,药剂使用节约,效果提高。原来每500吨粮食熏蒸一次需6公斤药剂,现在由于使用环流熏蒸方法,密闭条件好,熏蒸一次仅用2.5公斤。不仅节约,而且杀虫效果明显好于普通基建仓。第三,新技术得到应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高大平房仓密闭条件好,粮仓容积大,受外界气温、湿度等条件影响小,加之应用电脑测温、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等先进储粮技术,大大提高了储粮稳定性,延缓了粮食的陈化速度,使储粮更加安全。第四,成本降低,效益提高。以前500吨基建小仓需两个人保管,测温是手动,还要人工经常翻动粮面,在粮面上又是挖沟又是倒垄,出仓人工打包,劳动强度非常大。现在的高大平房仓,每栋仓容5000吨,保管人员还是两人,使用先进的保粮手段,翻动粮面的次数减少,粮食进、出仓全部机械化作业,人工减少,劳动强度降低,提高了劳动效率。 二是大力发展散装物流。我公司地处产粮大镇,粮源丰富。2004年以前,农民卖粮、进出仓、运输过程均是人工作业。有时船运还需拆口倒包,灌倒多次,装卸多次,反复折腾,既费工、费力,又增大费用,甚至延误了交货时间,影响企业信誉。为解决这个问题,公司于2004年3月份开展市场调研,求师拜学,设计改装散粮运输工具。先试制一台,经实地使用后,总结经验,逐步改进。2005年午季收购时发展8台载重20吨散装运输车,收购中,通过预约,提供给售粮农户使用或公司直接到农户收粮,解决农民售粮困难。销售过程为客户运粮,方便用粮企业。这一新技术的使用,多方受益,广受欢迎,发展前景广阔。粮食散装运输的使用,使劳动强度大为减轻,工作效率提高了50%,费用降低60%,每年节约费用40万元左右,这种作法在当地示范辐射效果很明显,带动一大批从事粮食运输户的效仿。 五、经营有方 自2006年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以来,在经营方面,公司主要出现了四大亮点: 一是农民口碑好。经营中,公司始终把粮农奉为“上帝”,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收购前,采取印发《致农民朋友一封信》的方式,将收购品种、质价标准、服务承诺、收购纪律等广泛向农民宣传,同时张榜上墙,严格接受监督。收购中,免费提供防雨、整晒工具,免费提供茶水、乘凉棚、小药品等优质服务。耐心疏导售粮秩序,避免与售粮农民发生矛盾。由于政策执行到位,各种服务优质、周到,农、企关系融洽,企业在农民中享有较好信誉。二是在客户中信誉高。这主要得益于企业与客户相交相容的三大法宝。①确保粮质达标。②规范出库行为。③用心为客户排忧解难。三是企业凝聚力强。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实行站务公开,降低费用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生活氛围。职工工资福利在全县国有粮食企业中位居前列。整个企业对外信誉度高,对内凝聚力强,和谐效应明显。四是榜样作用明显。公司经理工作思路清晰,经营意识强,管理方法当,民主氛围浓;职工福利待遇好,主人翁责任意识强,有幸福感、尊严感,工作积极性高;企业规范程度高,发展势头好,在全县同行业中“领头羊”作用明显。 六、生产安全 公司从经理到职工,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常讲不厌、常查不怠,做到了常鸣警钟。无论是收购中的设施使用,还是保管中的药品使用,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消防设施齐全,性能良好;防汛应急预案落实,防汛抢险所需的物资、器材、设备准备充分。常年坚持24小时轮流值班,确保岗不缺位。 在2009年新建标准仓投入使用时,公司又投入3万元,在5个粮站所有库区都装上了红外线远程监控摄像头,对各个库区实行24小时监督和管理,极大方便了库内日常管理,企业安全状况一直良好。 黄湾粮食购销公司,在全县是一家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但是公司经理李兴灵同志并没有安于现状,他深深地知道,“发展才是硬道理”。今年这个公司又在筹建标准仓库2万吨,到2010年底全司将有5万吨高大平房仓可以投入使用,届时,储粮规模可达8万吨,企业年利润将超过400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将超过2万元,职工福利将大幅提高。在不远的将来,公司将发展为集收购、仓储、物流、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粮食集团公司,在带动全县粮食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