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吉林省农安县滨河粮库典型经验介绍 |
一、企业基本情况 农安县滨河粮库隶属于农安县粮食局,建于1960年,位于吉林省农安县农安镇滨河大街1956号,邮编130207,是集收、储、调为一体的国家中型二类企业。近年来,由于粮食收购不受区域限制,经济区域也相应延展,最大收购半径为4个乡镇40个自然村。粮库占地面积10.7万平方米,距县城4公里,与农德公路比邻,交通极为便利,周围无工业污染,气候环境适于粮食的晾晒与储存,储存区可抵御50年以上一遇的洪水。企业现有员工41人,领导班子大学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2人。库内最大储存容量10万吨,年经营量15万吨,固定资产1,894万元,拥有日产量300吨烘干塔一座,房式仓四栋,仓容量16,000吨;轻体仓140个,仓容量35,000吨。配有中心控制室、化验室、配电室、机修车间、器材库、药品库、消防水池、消防车及其它消防设施、输送机等设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企业一直恪守“人性化经营、亲情化管理”的经营理念,搭载网络信息快车,广交四海粮友,销售网点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企业资信情况良好,信用等级为BB级。在经营管理上,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和嘉奖:一九九0年被长春市人民政府授予《市一级企业》、一九九四被长春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单位》、二OO二年被省粮食局授予《吉林省粮食系统安全防火先进单位》、二OO三年被长春市人民政府授予《核实粮食库存工作先进单位》、《安全保粮工作先进单位》等等。同时,连续十四年被评为省级“一符四无”先进单位,二OO四、二00五年被省粮食局授予省级“标杆”单位,二OO九年再度被评为省级“一符四无”先进单位。 二、规范化管理企业创建工作 (一)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成绩只代表过去,我们并没有停留、守望,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个维护”为目标,不断进行创新。随着粮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式下对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在李国民主任的带领导下,我们知难而进,对库内原有的四栋房式仓按国储粮的标准进行全面改造,没有资金怎么办?经过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大会多次讨论并作出可行性分析报告,最后通了关于《滨河粮库储粮房式仓维修改造和资金筹集方案》,改造所需全部资金附带利息近180万,全部由职工自筹,不足部分对外拆借。成立了维修改造领导小组。结合我库的实际情况,多家走访并请有管理经验的企业人员亲临现场指导。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由专人负责监管,每个工程项目如土建、电子监控系统、通风系统、墙壁粉刷等我们都进行公开招标,中标单位才可入库施工。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不负众望,改造后的储粮房式仓经有关部门验收、审核,达到了国家储备粮要求的标准,并确认1—4号房式仓具备中央储备粮的代储资格,下发了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证书,证书号为22008400 ,更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的是我库是长春地区内地唯一一家储粮房式仓改造达标的企业。 2008年我库承储了国家临时储存玉米15,000吨;2009年收购政策性粮食45,000吨。在收、储、调各环节的工作上没有出现一丝纰漏,深受上级领导好评,我们全体员工也为自已能为国储粮作一份贡献而感到高兴!经历了临储和政策性粮的收购,我们觉得储存能力和烘干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扩大仓容、提高烘干能力,更希望在这次改制后我库能成为国储粮中的真正一员,为国家作更多的贡献!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对于收购临储粮和政策性粮食工作我库高度重视,专门设立了中储粮办公室,由精干的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室业务骨干成立一支强大的保化人员队伍,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各组织机构根据《中央储备粮精细化管理细则》结合本岗位实际,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详见附表),并张贴上墙,要求业务人员必须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由考核小组进行量化评定,实行月考核、年总结的奖惩机制,大大提高了员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仓储精细管理,确保储粮安全 仓储管理工作逐步向精细化迈进,仓内统一悬挂“帐、卡、簿、牌”,配置了用品厨柜、走道板和塑料粮膜,所有进出仓机械设备一应俱全。药品库、化学药剂室、消防器材室等都是专仓、专人保管。在仓储安全管理方面,安装了旋转式多画面监控系统,设有检查岗,二十四小时由值班领导带队值班,建立了值班和巡逻制度,配备了远红外报警器等安全设备。春、秋两季风干物燥,冬季用火、用电量大,是火灾的多发季节,因此每年都要组织几次消防演习,提高大家的自防自救能力,确保库区防火安全。同时制定《防汛专项应急预案》、《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突发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储粮化学药剂事故专项应急预案》、《防震减灾预案》、《生产作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特殊天气防灾专项预案》、《现金防抢防盗预案》、《油库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详见附表),并备齐了防火、防汛救灾物资,确保一旦出现险情,能紧急启动预案,保证粮食和财产的安全。 (四)仓储设施管理是安全储粮的保障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仓储设施投资力度,晾晒场地全部硬化利于粮食晾晒和储存,加强对仓房及储粮设备的升级改造,提高性能。所有仓房外墙全部粉刷,焕然一新,仓内墙面全部刮仿瓷涂料,做到了手摸无灰、口吹无尘。粮面用自动平粮机整平,达到平整如镜效果。为有效控制粮温,对仓房进行了吊顶隔温改造,提高了储粮稳定性。测温电缆及传感器的使用,能及时准确的掌握粮情。轴流风机的使用均衡了粮温,可以长期安全储粮。输送机与流筛的结合使用提高了储粮品质。化验室、检斤室也都引进了先进、精密的办公设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安全就是效益 生产必须安全,不安全不生产。四防安全是企业的一项重中之中的工作,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资金用来增加和完善消防设施,对到期的灭火器及时更换粉尘;多画面旋转式监控系统的使用增加了企业安全系数;消防水池、消防井、消防车满足了库内对消防设施的需求;防雷装置能够覆盖整个库区。目前各类设施设备齐全好用,时刻处在临战状态。 四防安全工作必须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层层签订安全生产和安全防火责任书,逐级落实,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处处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良好局面。每天工人作业前要进行安全教育,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安全员跟班作业。时时检查,及时清除隐患。做好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预案,并进行演练。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于领导到位,责任落实,措施得力,历年来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 三、主要经验 (一)信息化建设 企业是在谋求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成熟和发展壮大,在这一进程中,把企业的细节元素和高新技术的有机整合就成为企业发展的落脚点和生长点。从2000年起,我们陆续配置了高性能的电脑十五台及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组建了局域网络,开通了互联网,开始在网上发布粮食销售信息,这在全县首开网络营销的先河,在巩固老客户的同时又不断发展新客户,先后和全国几十家大客户建立了稳定的网络关系,使我们的营销渠道一下子拓宽了数倍,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率。 2003年,我库率先使用了电子巡查系统,库内不同部位安置了巡查电子触点,与巡更人员的电子探头配合使用,为有效保粮及人员规范管理、实现管理信息化、数据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年,我们又新增设了全方位院内监控系统,高清画面,远程云台调节、数据存储,二十四小时无死角监控,为企业保粮又增加一道安全屏障。 (二)文化建设 多年来我库一直精心打造人文粮库、和谐粮库,努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先后投资十几万元,建立了乒乓球室、图书室、又购进十几台电脑,组建了局域网和互联网,方便了日常工作,也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更提高了员工的科技文化素养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为了职工有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我库对非硬化区域实行全面绿化,修建了花池,种植了草坪和风景树,安置了景观灯和艺术围栏,基本实现了“花园式”粮库。另外,还出台了许多极具人性化的政策,如:传统节日带礼品登门拜访离退休员工;对员工子女升学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的给予一定数额的现金奖励;探望病残员工,为困难员工捐款,为职工交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免费工作餐等,正是这种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富有凝聚力的团队精精,才使全体员工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这也充分体现企业文化之“情”在员工。 企业文化是企业不断发展成熟的产物,它会在意识与精神领域起到规范、矫正企业方向的重要作用。在与伙伴企业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秉承“友情化经营”理念。对于来我库收购的远方客户,我们都以礼相待,视客户为上帝,关怀备至,给他们家的感觉。这也充分体现企业文化之“情”在粮友。 多年来,我库在历次国家重大灾难事故中,都主动捐资,奉献爱心,员工也身先士足,纷纷捐款捐物;另外,我库多年来一直对一困难家庭的两名学生无偿资助,如今两名学生已经大学毕业。这也充分体现企业文化之“情”在社会。 (三)节能减排 粮食经营成本中煤和电两项占相当大的比例,要降低粮食成本,节煤、节电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加大了对煤、电的使用管理力 为了减少噪声和粉尘对周边所造成的污染,我们修建了融音室、粉尘回收装置等。 (四)人才队伍建设 我库在人员的选拨任用上一贯坚持“能则上,庸则下”的方针,并通过岗位资格培训、文化知识及岗位技能考试、岗位技能比赛等方式整体提升员工素质,适时给员工充电,为大家提供平等的竞岗机会。目前,领导班子中已有大本学历2人,大专学历2人,员工均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因我库员工有着超强的业务素质,还经常被县局、直属库借调协助工作。 人才也是财富,人才培训就是投资,当然人才的稳定就显得非常重要。第一,我们留得住人才,为我所用,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技术优势,同时相应调整、均衡、协调其岗位的工资待遇;第二,工种相对稳定,重视员工多年工作的经验,不让他们频繁更换工种,这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谐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另外,我们还向社会招募人才。一个企业要发展,就要有新的生长因素,吸收新人就会给企业增添新活力,所以,近年来,我们引进了粮食专业学校的毕业学生,他们充足的知识储备和精力储备,通过我们的岗前培训和自主学习,已能够胜任相应工作并游刃有余。 二〇一〇年七月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