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国家粮食储备库典型经验介绍



  山东枣庄国家粮食储备库位于枣庄市南郊,地处黄淮海平原腹地,西临京沪高速铁路、京福高速公路,南有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东临206国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粮库始建于1976年,占地面积12.3万平方米,建设初期注册资本300万元,仅有仓容0.4万吨,历经三次扩建达到现有规模,现已拥有固定资产1.1亿元,在职职工91人。仓库容量10.56万吨,油罐容量1500吨。拥有铁路专运线2公里,年吞吐量达20万吨以上,担负着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油的收购、储备和中转任务。

  近年来,我库在省、市粮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紧紧围绕储备粮管理这个中心,认真落实《储备粮管理实施细则》,大力推行规范化管理,努力改善储粮条件,不断提高储粮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了保粮科学化、检测微机化、作业自动化、信息网络化,连续创造了粮库历史上粮食库存量最大、年经营量最多和经营效益最好三项记录,率先在全省通过了粮食仓储企业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粮油保管先进单位,连续3年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连续10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多次被授予“全省粮食工作先进集体”“资信AA级企业”“省级青年文明号”、“花园式单位”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

   一、加大仓储设施投入,为企业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

  近年来,我们从实现仓储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入手,想方设法筹资1000万元,先后维修屋面5394平方米,外墙2万平方米,新购仓房封闭门窗1000平方米,更换了钢制挡粮板,添置了补粮机、振动筛、输送机、风力取样器、地上通风笼、100吨电子磅等设备,改造了粮情微机测控系统,建立了企业粮食物流中心、信息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使储粮条件得到了彻底改观。改造后的库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环境整洁优美,储粮仓房上不漏、下不潮,粮食机械设施完备,检化验仪器齐全,实现了仓房完好率100%,机械通风率100%,环流熏蒸应用率100%,粮情微机检测应用率100%。

  二、完善规章制度,为企业规范化管理提供保障

  为了实现仓储工作的科学管理,切实提高储粮水平,我们按照“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的指示精神和储粮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首先是对原有仓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制定了《储粮规范化管理百分考核(暂行)标准》、《储粮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工作目标考评管理规定》,建立了“规范化管理责任卡”。按照 “仓定人、人定责、责计分、分计奖”办法进行规范化管理百分考核, 从仓内到仓外,从“一符、四无”到业务素质,从清洁卫生到“账、卡、牌、簿”等,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全方位无缝覆盖。同时,为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我们重点把好粮食入库、储存和出库“三关”:在粮食入库时采取定点收购、驻点监装、逐车化验、三级抽检、联合计量的收购办法,对入库粮食按品种、产地、等级等分仓存放,单仓保管,为安全储粮和高效轮换打下基础。对粮食的安全储存严格实行粮情检查督察制度、粮情分析例会制度,以及责任人和科学保粮小组双重负责制,达到了检测数据准确,记录齐全工整,粮情分析正确;对各类帐、卡、牌、簿的管理统一规格、统一安置、统一填写,做到了仓外有专牌、库内有专卡、储粮有专帐,牌卡美观,帐实相符;常年保持仓内 “手摸无灰,口吹无尘”,仓外杂草、污水、垃圾、撒落粮“四不留”,保持粮面“田字格,镜子面,走道板一条线”,密闭效果达到“平、紧、密、实”的要求。 对所有出库粮食车车化验,跟踪服务,做到质量不符不装车,数量短少不出库,树立了粮食企业的良好信誉, 确保了入库粮食储得下、轮得出、质量优。我库现已连续三年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山东省粮食系统先后在我库召开了全省仓储精细化管理现场摩会和全省粮食会计基础规范化管理现场观摩会。

  三、搞活粮油经营,为企业规范化管理添加动力

  我们坚持储备与经营相结合,轮换与经营并举,规避风险,拓宽经营领域,采取市场领先策略,差异化策略,快速反应策略,做好粮油经营。一是做好粮食轮换经营。顺应粮食市场规律,开展购销并举,建立了“粮库+区市粮食局+农户”的粮食购销模式,在交通便利、粮质好、粮食富足的乡镇设立粮食收购点,专门收购当年产优质新粮,边收购、边中转、边销售。充分利用粮油经营的地域差和季节差,同上海、天津、北京、浙江、东北、青海等地大型粮油集团建立稳定长久的客户关系,构建了全国性粮油经营网络。近年来,我库粮食经营量达到30万吨以上,粮油库存较2004年翻了一番,完成销售收入3.2亿元,实现利润500多万元。二是做好小麦托市收购工作。严格执行小麦托市收购政策,设立了售粮农民服务站,保证不压级、压价,不打白条。从小麦进库到化验、计量、入库、开票、结算、后勤服务、安全保障实行一条龙服务,让售粮农民高兴而来,满意而去。我库先后收购托市粮6万多吨,实现利润200多万元,直接带动1万多户农民增加经济收入2000多万元,同时也拉动了以“四散运输”为主的粮食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推行科学保粮技术,为企业规范化管理拓展内涵

  应用先进的储粮技术是保持储粮品质、确保储粮安全、实现效益储粮的重要措施,也是当前储粮管理的发展方向。为此,我们按照“三高三低”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储粮保质增值的新途径,不断提高储粮规范化管理水平。       

  (一)建立科学保粮专职机构。抽调防保人员中的技术骨干成立了科学保粮小组,与河南信息工程学院(原郑州粮食学院)合作组建了科学保粮活动园地,开办了“科技储粮之窗”,内设“科技前沿”、“储粮动态” 、“交流平台”、和“成果展现”四个栏目,将国内外先进的储粮技术、我库的储粮情况、储粮案例分析、学习心得体会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等充分展现出来,从组织领导、体系建设、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企业科学储粮保障体系,增强了全体员工开发新技术、运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二)抓好储粮日常科学管理工作。根据一年四季气候变化规律,在储粮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注重春抓密闭保温、夏抓防潮防虫、秋抓通风降温、冬抓撤膜冷冻;在储粮方式上,坚持常规储藏与“双低”密闭储藏相结合;在粮情检测上,坚持微机自动定点检测与人工进仓机动检测相结合;在害虫防治上,坚持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习性防治相结合,重点抓好储粮害虫的预防工作。

  (三)研究开发科学储粮新技术。科学保粮小组以三项储粮新技术为依托,采取改造、开发、引进、吸收相结合的方法,又先后试验推广应用了多项科学储粮新技术,其中:“磷化氢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仓外熏蒸技术”曾获得市科技进步奖,特别是“密闭粮堆低氧无药储粮技术”不需要专门设备,简便易行,没有污染,效果良好,效益明显,真正达到了保管费用少,储粮环境好,粮食无污染,储粮品质优的目的。我库49%的储粮仓房运用了该技术,与常规储藏相比每吨即可节约保管费用2.05元,与“双低”储粮相比每吨节约保管费用0.4元,运用效果显著,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储粮专家的充分肯定。省粮食局专门在枣庄召开了全省仓储工作现场会,向全省推广此项技术,为“绿色储粮”和效益储粮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五、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为企业规范化管理创造先决条件 

  为培养和造就一支责任心强、文化素质高、业务技术精的员工队伍,粮库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进行员工培训,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首先是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防保人员理论水平。在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坚持每年选送年轻干部和防保人员、质检人员赴粮食院校深造学习;积极参加国家级及省、市局组织的各种培训班;每年两次组织员工赴先进粮库参观学习,寻找差距;设立自学成才专项奖励基金,鼓励职工自学成才,职工每晋升一级职称奖励200元,每拿到一个学历证书奖励1000元,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上进心。其次是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高防保人员业务技能。利用省粮食局编写的《粮油仓储管理知识手册》和粮库自行编写的职工培训教材《粮油储检实用知识》等读本,采取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对全体防保人员进行培训,严格考核,持证上岗。通过举办技术大比武、储粮知识竞赛和爱岗敬业报告会等活动,激发职工 立足本职学知识、立足岗位做贡献的思想意识,积极营造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工作氛围,企业员工拥有中等以上学历的78人,中级以上职称人数18人,为企业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09年9月,枣庄市首届“粮食杯”行业职工技能大赛在我库举办,我们按照市粮食局要求,积极承办,精心组织,达到了预期效果,展现了粮食企业现代人的精神风貌,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我库选派的四名参赛选手,取得了单项比赛和综合排名两个第一的优异成绩。

     这次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创建活动,既是对我们粮库管理工作的一次综合考核,也是对全体员工整体素质的一次大检阅,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部分员工的规范化管理意识仍需加强,仓储工作流程仍需细化和优化。下一步,我们要以这次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推选活动为契机,不断完善仓储基础设施,强化职工培训,学习引进先进储粮技术,不断提高仓储规范化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〇一〇年七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