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东淄博周村国家粮食储备库典型经验介绍 |
山东淄博周村国家粮食储备库座落于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的周村区,始建于1991年,库区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530万元,有效仓容5万吨,拥有高大平房仓15栋。近年来,按照国家、省、市粮食局的部署,以“建一流设施、创一流管理、达全国一流水平”为奋斗目标,抓投入、求创新、促规范,积极参与争创全国粮油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活动,不断拓宽规范化管理的内容,改进管理的手段,全面提升了储备粮规范化管理水平。自2006年以来,我库连续4年被省粮食局授予“山东省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称号,被省、市粮食系统命名为“一符四无”粮仓先进单位,系省级“青年文明号”单位,2010年被国家粮食局授予“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 一、以推进仓储设施建设为重点,固本强基促进发展 仓储设施建设是保障粮食储存安全,实施宏观调控的有效载体,是做好储备粮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基础。多年来,我们高度重视仓储硬件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搞好仓储设施建设改造,为储备粮储存安全和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加强仓储硬件改造,努力提高储粮设施性能。我库以建设“规模适当、设施先进、管理规范、调控有力”的花园式仓储单位为目标,精心绘制粮库建设蓝图,累计投资200余万元进行仓房设施完善、库区排水系统改造、库区环境美化绿化等,全部仓房均使用环流熏蒸、机械通风和电子测温三项新技术,同时加大机械设备投入,配备购置了各类储粮设施,实现了粮食出入库一条龙自动化输运,仓储基础设施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储粮功能得到明显提升。 (二)抓好粮油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提高检测水平。我库投资70多万元对原检测中心进行装修改造,购置设备、添加仪器药品,检测设备达20余台(套),配备专职检化验人员三名,具备粮油常规检测及品质分析能力,检测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树立我库良好的粮食质量口碑和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切实提高仓储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是提升储备粮管理水平的有效保障。近年来,我们从建章立制入手,把管理意识和管理理念渗透到日常工作中来,打造规范化管理的坚固平台。 (一)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我库制定完善了《企业规范管理标准》、《全员百分考核实施办法》、《包仓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对粮库管理和储粮的各个环节进行了量化、细化,建立了26项管理制度和8项技术规范、9项工作标准,进一步规范了职工业务行为,提高了责任意识,强化了企业管理力度和监督力度。 (二)健全完善考核体系。我库成立了业务考核领导小组,制定了百分考核办法,每月对全库各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建立了完善的考核体系,把考核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自2000年以来,我库坚持实行红旗仓考评制度,定期对各仓的粮情安全、帐簿记录、卫生环境、仓储设施、一口清等18项内容进行综合评比检查,公示考核情况,提出整改意见,结合每月的民主测评情况,直接与工资挂钩,形成“我要争先”的良好氛围。通过制度体系和监控体系的完善,杜绝了管理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做到了管理无死角,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三、以围绕“五化”建设为重点,促进管理规范上水平 我库坚持创新和发展相结合,实施高效有力的管理新举措,紧紧围绕 “五化”目标,不断探索完善符合企业实际的仓储规范化管理模式。 (一)管理行为规范化。严格按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要求,坚持仓内随时清、仓外天天扫,确保库区整洁;坚持周二粮情分析例会制度,并及时形成《粮情分析周报》,落实工作计划,实现动态管理;每月开展查虫查水工作,从储粮管理科学性和实用性出发,对发现虫粮的仓房,制定切实可行的熏蒸方案,实行少用药、高质量熏蒸,部分仓房实现了无药储粮,在降低储粮成本的同时保证了粮情安全,实现了绿色储粮。 (二)人员管理素质化。我库现有干部职工40人,其中粮油专业人才25人,占60%。我们根据岗位特点,制定了全年学习计划,设立了“学习标兵奖”、“优秀学习笔记奖”、“优秀工作日志奖”等,鼓励职工发表论文、参与各类知识竞赛等,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努力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所有员工全部持证上岗,有五名职工在省、市级的粮油保管知识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使人员素质教育上升了一个新领域。 (三)业务操作标准化。推行包仓制,以单仓为单位,包安全、包质量、包费用、包科学储粮、包规范化管理达标,实行责任追究制,结合仓储百分考核和员工百考核制度,奖勤罚懒,真正做到了业务操作和制度落实的有机结合,使业务操作更加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促进了仓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储粮技术科学化。积极探索科学储粮新方法,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几年来我库研究成功10余个储粮新课题,多篇科研论文在《中国粮油食品科技》、《中国粮油学会储藏分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等国家级权威刊物上发表,得到了业内领导和同行的充分肯定,每年可节约保管费用60000多元,真正达到了“高品质、高营养、高效率、低成本、低污染、低损耗”的绿色储粮要求。 (五)管理手段信息化。我库制定了详细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总体目标,建立了符合标准的信息中心控制室,投资17万元与青岛粮科所共同开发建设了库区局域网,研制使用了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日常的出入库、仓储、统计、设施、文件阅览、微机测温、安全监控等主要功能在内的业务流程全部纳入了计算机管理系统,开辟了远程浏览功能,数据上传方便快捷,操作简便,使我库的信息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智能化的新型管理模式已逐渐趋于成熟。 四、以先进企业文化建设为重点,奠定企业长久发展基石 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品质与潜力,同时企业文化也需要积累、总结、培养和创新。我库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自己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和发展理念,以多形式的文体活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如开展职工趣味运动会、征集节能金点子、积极参加全区的书法、演讲、舞蹈比赛,等,展现了储粮人的精神风貌,提升了企业形象,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用实际行动传承了企业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全国清仓查库、跨省移库小麦接收、储备粮轮换等各项重大工作,为管好储备粮,对政府负责,让人民放心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以规范求发展,向管理要效益,是我库不断前进和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带来的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发展,2009年我库完成销售收入8465万元,实现利润80万元,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物质文明的双丰收。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此为起点,大力倡导科技创新,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储备粮规范化管理水平,为保障地区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地贡献。 二〇一〇年七月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