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市粮食储备库典型经验介绍



   青岛即墨市粮食储备库以创建“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关心下,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一、企业简介


  青岛即墨市粮食储备库成立于2005年1月,总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拥有高标准、现代化粮食仓库4栋,配套建有机械库、药剂室、职工宿舍等生产生活设施;配备了计算机粮情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等设备;实施了库区净化绿化美化工
程,库区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0%。

  储备库现设财务、综合、储运、经营4大科室,在岗干部职工18人,其中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职工人数为17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12人。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全员百分考核。不断修订完善全员百分考核办法,强化岗位责任意识,细化各项考核标准,增强检查考核针对性。按照规定每月检查考核,做好记录,并及时总结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组织学习整改。每季度进行检查评比,对前3名、后3名分别给予奖惩,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真正做到工作有目标、行为有规范、检查有指标、奖惩有依据,促进了全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抓好仓储管理评比。在保管员队伍内部开展争创“示范仓”和“岗位能手”、“优秀保管员”等活动,针对粮面“面面光,平如镜”,走道“直如尺”, 窗台、墙壁、横梁“手摸无灰、口吹无尘”,仓外“三不留”等日常标准进行考评,每季度评选1次,对荣获先进的保管员进行奖励,营造鼓励先进、比学赶超、全面提高的良好氛围。

  (三)确保储粮质量安全。每月一次的粮食品质检测、安全生产检查和原粮专项检查,实现了储粮安全和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在仓房全部实现计算机粮情检测 的基础上,设置多处机动电子测温点,实行以计算机粮情检测为主、以人工电子测温杆为辅的“双保险”粮情检测手段,全面掌握储粮状态,确保储粮安全。

  (四)实现信息化管理。制定了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目标,切实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投资建设了粮油储备网络中心,配备了服务器、交换机及多台计算机终端,整合储运管理、财务、监控管理等应用软件,进行内、外网安全隔离,应用政府金宏网,实现了以金宏网为中心的办公系统平台,大大提高了与上级机关网络传输资料的及时性和保密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成立专门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监督、检查、落实各项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健全消防、防汛、防盗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组建了防汛、防震等自然灾害抢险救灾突击队;完善了安全配套设施,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常识教育,每年组织两次消防演练,做到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

  (六)培育优秀企业文化。确立了“爱岗敬业、严格高效、开拓创新、文明和谐”的企业精神,以制度规范企业管理和员工行为,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在班子建设和民主管理上,通过公开竞争提拔使用中层干部,保障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库务公开,畅通监督渠道。建设了职工餐厅、浴室、体育健身场所,购置了职工班车,着力改善库区环境,将库区美化绿化作为长期计划,使库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为干部职工提供舒心的工作环境。

  三、取得成效及经验

  储备库始终坚持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2008年通过了企业管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9年获得青岛市十大粮油购销企业荣誉称号,并多次被青岛市粮食局评为青岛市仓储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至200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省、青岛市粮食局、即墨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莅临储备库视察指导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通过开展创建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活动,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发了干部职工强化管理、钻研业务、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储备库认真研究制定鼓励职工学业务、比技术的激励措施,每年对职工技术革新等奖励近万元。储备库职工撰写的《坚持“五个一流”,打造规范化新型粮库》和《轴流风机在“热核心粮”降温保水中的应用》两篇学术论文在2009年第一届《山东省粮食储藏技术与管理论坛》上发表。在2009年11月份召开的青岛市粮食仓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总结表彰大会上,储备库作了题为《创新技术  科学管理  努力提升绿色储粮科学化水平》的典型发言,并荣获优秀组织奖。

  经过长期机械通风实践的总结,研究应用轴流风机通风技术。利用冬季气温低、湿度低的有利时机,进行机械通风降温,总结出轴流风机通风降温均匀,保水作用明显,既能取得良好的通风效果,又能减少水分损耗、降低能耗的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推广应用,较好地解决了离心风机带来的水分散失及能耗过高等问题,在确保储粮安全的同时减少了粮食损耗。2009年仅此一项就减少损耗30余吨,减少损失6万余元,节约电费6000余元。

  本着让政府放心、群众满意、企业发展的原则,不断强化政治观念和经营意识,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以管理促经营,以管理促发展。在做好储备粮管理的前提下,树立效益优先的思想,积极开展粮油经营。在经营资金方面,与农发行等有关部门搞好沟通协调,争取贷款渠道畅通,保证了经营资金正常运转;在粮食收购环节,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农户售粮,掌握了本地粮源;在粮食销售环节,成立经营科,认真搜集研究市场信息,努力扩大客户资源,采取代购、联营、外购外销等多种经营方式,争取良好经济效益;在内部分配上,将职工收入与经营业绩挂钩,充分调动职工参与经营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〇一〇年八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