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济南第一粮库典型经验介绍 |
济南第一粮库是济南市粮食系统的国有粮食储备企业,2010年被国家粮食局评为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在实行规范化管理工作进程中,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促使整体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我库成立于1951年,在建库后的一个历史阶段,企业从仓储改造、机制转变,到与市场接轨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已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粮库。企业占地120亩,现有职工110人,拥有300多米与津浦铁路线相连的铁路专用线;现有仓房19栋,仓储容量10万吨。资产总额2.2亿元,固定资产2712万元;企业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二、实施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是以实施规范化管理为契机,不断完善仓储软硬件基础设施。实施规范化管理以来,企业在完善仓储基础设施方面先后投资安装了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微机测温等设施,使我库三项储粮新技术的应用达到100%。并逐步更替了先进的仓储机械设施及检化验仪器,基础硬件设施不断得到完善。 二是努力打造一支业务过硬、行为规范、整体素质高的仓储管理队伍。我库把构建学习型团队作为不断提升员工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的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先后制定了年度员工培训计划、专项业务培训计划,以及学习培训方案,对不同业务领域开展定向培训。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支持职工不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三、取得的成效及经验 我库科研小组开展的“愈创木酚显色法”判别小麦新陈度课题研究应用取得了良好成效,并在省级行业刊物上发表了论文。此项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有效攻克了以往判别小麦新陈度仅凭感官甄别,缺乏数据支持,准确率低等弊端。另外,“组合式、阶段性通风降温降水技术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该技术利用离心风机、轴流风机、单管风机等设施,配合适时开关门窗,以及吸出、压入式通风等措施,达到了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进行适时通风,有效控制仓内温湿度的效果,也使单项能耗降低0.022千瓦(时)/温度(吨),大大节省了能耗。 (二)各项工作的流程再造,以及账务管理、设备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我库打破传统的定员设岗模式,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岗位配置,把过于分散的部门岗位有机融合在一起,便于衔接好业务开展。比如管理工作的安全 在账务管理方面,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使账务处理更趋快捷及时,小麦的出入库和储存数据通过信息化系统传输,使仓储保管数据始终保持在最新状态。 我库依据不同类别的机械设备进行分类编号、统一管理,建立了完善的购置登记、维修保养、使用收回等制度,为使使机械设备存放更加规范有序。 为使各项工作“执行有制度、行为有标准、责任有落实、绩 效有考核”。我库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编制了企业《制度汇编》,做到制度上墙。为保证制度的执行落实力度,我们制定了《全员绩效百分考核办法》,将不同业务工作标准进行量化细化,做到评判有标准,考核有依据。 (四)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依据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我库制定了员工行为准则,全体员工每天统一着装、班前列队、点名报到,列队进入库区。工作中做到日事日毕,不拖延、不推诿,工作环境保持整洁有序已成为自觉行为,使用文明用语已蔚然成风,员工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学习氛围日益浓厚。专业岗位持证率达到100%,先后有2名技术骨干考取了粮油保管技师和检验质量工程师资格证书,技术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五)企业文化建设持续推进 我库努力倡导以“团结、和谐、创新、发展”为企业精神、以“规范化管理、精细化落实”为企业理念、以“重如泰山的责任感,团队奋斗的荣誉感,你追我赶的紧迫感,争做奉献的使命感”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精髓,并以此为载体,融入到企业管理、生产经营、职工文化生活等领域。激发全体职工群策群力、开拓进取,共谋发展的爱企敬业精神,着力塑造全新的员工精神面貌,有效统一了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提升了职工对粮食事业的责任感、归属感、荣誉感,全库上下凝心聚力、和谐发展的工作热情日益浓厚。 规范化管理带动了我库整体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企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各方面工作都得到了明显的促进和提高,促使企业管理逐步向科学、规范的纵深领域延伸。我库将以荣获全国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为契机,将企业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起点,不断探索规范化管理的新举措、新途径,努力争创全国仓储规范化管理标兵企业,向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阔步迈进。 二〇一〇年七月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