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市粮食储备库典型经验介绍



  一、企业简介

  胶南市粮食储备库坐落在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的青岛西海岸—胶南市城区西北角,交通便利,地势高燥,环境优美,距同三高速公路出口只有2公里,泰薛公路穿越库区南侧。


  我库始建于2003年10月,2005年6月竣工使用,其前身是胶南市粮食局直属库。我库拥有资产总额9684万元,库区规划占地100亩,仓容量5万吨,一期工程占地面积60亩,总投资1600万元,建筑面积7586平方米,建有高大平房仓5栋,库容2.5万吨。二期工程建设高大平房仓两栋,仓容量1.3万吨,201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下设办公室、仓储管理科、财务科、粮食检测中心、信息中心和碧绿丰粮油超市等职能部门。我库是青岛市郊区五市第一个由政府出资建成的现代化地方粮食储备库,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二、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争取政府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2005年,胶南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108万元,建成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的胶南市粮食检测中心,满足了储备粮检测及社会粮油监管的需要。2008年,我们又争取政府支持,在我库空地上投资40多万元建设了二层楼房,将化验室予以搬迁,成为独立的粮食检测机构。2010年,争取市政府支持,投资750万元在我库预留空地上新建两栋容量为1.3万吨高大平房仓。

  (二)引入现代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2005年创建之初,我们提出了“四统一”(统一着装、统一标示牌、统一工作标准、统一工作流程)和粮食保管员“一口清”。 2006年,我库结合实际,审时度势,科学提出了我库“一二三四五”的总体工作目标,即:努力建设全国一流地方粮食储备库的总体目标;搭建严格管理、严格考核的“两严”工作基点;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责任、工作标准“三定”工作机制;倡导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层次管理、高质量运行的“四高”工作理念;推行人本化、制度化、规范化、军事化、精细化“五化”管理模式。同时,我们借鉴部队的军事化管理经验,引入半军事化管理模式,从职工宿舍、办公室物品摆放、被褥整理到职工日常行为均按照半军事化管理的模式进行,使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保证储粮安全,对2005年新入库的粮食全部实行了机械通风降温和调质试验,通风效果良好,平均粮温常年均保持在摄氏20度以下,最低粮温5摄氏度左右。

  2007年,按照青岛市粮食局的要求,投资20多万元,建成了我库以储运管理系统为主的信息中心,通过市政金宏网储备库的所有储运管理基础信息可通过该系统实现网上浏览,青岛、胶南市局及我库实现了粮食储备业务信息的资源共享,不仅提高了我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而且使企业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8年,为保证库区安全,又新上了覆盖库区大门、药剂室、地磅室及库区四周等重点部位视频探头12只,并实现了网络浏览,从根本上确保了粮库的安全。

  2009年以来,我库积极响应国家粮食局提出的创建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的号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引入了全员百分考核体系,对所有干部职工定岗定责,实行每月一考核,季度小评,年终总评工作责任制,调动了全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搞活粮油经营,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我库是由胶南市粮食局直属库、城关粮所、铁山粮所合并而成的国有老企业,企业的包袱重、困难多、压力大,仅靠储备粮的储存补贴难以维持企业的生存。为此,我库结合储备粮轮换,切实加强了对小麦和玉米的购销力度,大力开展商品粮的购销,年均粮食购销量10万吨左右。

  (四)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企业管理标准化建设。为规范企业管理,将我库原有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重新进行了理顺,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工作体系。范围覆盖综合管理制度类59项,岗位职责类31项,应急预案类5项,工作方案类7项,工作流程、作业规程类17项,技术标准类8项等共计127项。

  (五)加强企业文化和职工队伍建设,创造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按照建设和谐型企业文化的总体要求,以胶南市局提出的“心系民康、情聚民粮”粮食品牌创建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平等友爱、诚实守信、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库区环境优美,卫生整洁,各种标志牌齐全,悬挂有序,宣传栏内容丰富,内容更新及时。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统一着装,挂牌上岗,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自办《粮库风采》宣传小报,每月一期,宣传好人好事及上级指示要求。有企业宣传网页,通过互联网可随时浏览,进一步加强了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提高了我库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三小”场所齐全,职工内部食堂,每天中午和加班时职工可在食堂就餐;阅览活动室藏书400余册,订阅各类期刊、报纸17份;在库区东侧有篮球、网球、排球、羽毛球比赛的体育场地,使职工的文体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多年来,组织干部职工撰写科技及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论文30多篇。

  三、取得的成效及经验
  (一)粮食检测工作走在青岛乃至全省地方储备库前列。我库于2005年10月建成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的检测中心,总投资108万元,拥有各类检化验设备40多台,能检测20个粮油品种近40项化验指标,可满足全市储备粮的检测需求。在储备粮科学管理、粮食行政执法以及粮食市场监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功能完善的信息中心为我库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我库投资20万元建成以安全监控系统、储运管理系统、金蝶财务软件、粮情检测为主的信息管理中心。通过市政府金宏网,储备库的所有储运管理基础信息可通过该系统实现网上浏览,青岛、胶南市局及我库实现了粮食储备业务信息的资源共享。

  (三)创建取得的主要成果。2005年新库建成当年分别被山东省、青岛市粮食局评审为“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至2010年已连续6年保持该荣誉;2008年,被山东省粮食局评审为全省粮食系统会计工作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2009年,被国家粮食局认定为中央储备粮代储企业、被山东省总工会命名为“山东省工人先锋号”、是农业发展银行A级信用企业;2010年,我库顺利创建完成了“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荣誉称号。

  二〇一〇年七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