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粮物流集团讷河国家粮食储备库
典型经验介绍



  一、企业简介

  中国华粮物流集团讷河国家粮食储备库始建于1946年,2007年上收到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管理。库区占地16万平方米,现有职工98人,内设6个部,拥有两条铁路专用线2,065延长米,配套罩棚12,450平方米,可整列全天候装卸火车,年总经营量30万吨,发运量20万吨。现有仓容10万吨,具有8.53万吨标准仓容,有日处理能力300吨烘干设施1座。

  二、规范化管理主要做法

  (一)健全规范化管理制度,形成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

  为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坚持从制度建设入手,积极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建立管理机制、动作机制和投入机制,不断完善三级管理网络,形成了符合企业实际管理模式和规范的工作体系。从1999年至今,建立健全了财务、仓储、安全、人事和设备管理等五个方面117项管理制度。各项制度的全面落实,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改善物资条件,不断提高仓储能力。

  多年以来,我库通过多种措施,对老仓、老库进行改造,提升了仓储能力。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1999年开始,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新建和改造库房、场地,购置机械设备。建成了三栋建筑面积6,180平方米的高大平房库,新增仓容3.7万吨;对2,065延长米两条铁路专用线进行了大修,更换了水泥灰枕;安装和改造了20个砖园仓,11栋房式库的电子检温、机械通风设施及隔热封闭的房盖、门窗。打水泥地坪5万平方米;建铁路罩棚8,080平方米;更新了日处理能力300吨的烘干设施;购置自卸翻斗车7台,四轮车7台,自制了7台平板拖斗;购置输送机10台,自制散包两用输送机9台,清粮设备8台套;库区输电线路全部改为地下敷设;更新电子监控系统,建车库320平方米,新建占地面积220平方米的粮食结算、检验中心。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15万元,建设了局域网站,使工作流程更加现代化、精细化、安全化。三是加快设备维护维修,每年投入数额不等的资金对世行建设项目设施、设备和其它仓储设备设施进行维护、维修和保养,延长了使用年限。

  (三)建设特色企业文化,营造生动活泼的企业氛围

  我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干部职工在企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创造条件挖掘发展动力。一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弘扬“信任、公平、竞争、奉献”八字企业精神,通过库局域网、综合简报、广播、文体活动等有效载体,宣传部门、科队和职工中的先进事迹和敬业精神。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干部以身作则,每一项急、难、险、重的工作都能看到库领导积极带头的身影。对职工敏感的商品采购、粮食收购、销售、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全部公开。为全体职工统一办理了医疗保险,每年定期为职工体检身体。成立了医疗互助会,职工可报销最高2万元的医疗补助。成立了特困职工救助基金会,由工会对困难职工进行救助,帮助职工解决燃眉之急。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形成了“人人忠于企业,事事形成合力”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环境建设,创建花园式企业。2003年,投入资金50万元,种植草坪4,800平方米,植树1,200株,修建花坛6个,建设了3,800平方米的小园林,铺步道板960平方米,安装了背景音响等设备,使企业的环境越来越好, 2003年被黑龙江省建设厅评为花园式单位。三是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多次派出职工参加上级业务培训,选派22名业务骨干和8名中层干部到有关院校学习深造,特殊岗位人员积极参加地方管理部门的再教育和培训,企业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为企业发展积蓄了后劲。

  三、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一)规范化管理,创新举措,实现了经济效益的逐步提高

  企业始终把“有粮有企,无粮无企;粮源是资源,资源是财源”作为经营理念,适新应变,大力开拓粮食市场。一是加强粮食购销主渠道建设。每年向上争取政策性粮食指标,保证企业经营效益。同时,在运力建设上,从2005年开始,我们协调讷河车站实施了“铁路战略装车点”工程,根据企业的需要,合理调配运力,实行整列配空、整列取车,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为我们提供了有序的运输保障。2006年以来,我库年均发货量达25万吨。三是促进城乡粮食收购网点扩张。采取“引客商到库,送生意到户”的形式开展粮食经营,克服了粮食市场放开后企业经营困难的不利影响,抓住了粮源。目前,我库在讷河市共有城乡粮食收购网点279家,遍布全市所有乡镇和村级组织管理范围。三是积极开拓外埠市场。为增加粮食销售利润,采取自购直销的方式,在四川新都、山东滕州、浙江宁波等销区市场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每吨粮食平均多获利30-50元。同时,对个别品种的粮食精挑细选,按当地消费喜好,用小包装打入超市。近年来,企业经营效益逐年提高,职工月工资收入由原来的人均200元,提升到现在的最低1600元。

  (二)规范化管理,创新发展,经营成本不断下降

  采取倒算成本的办法,严格控制成本支出。一是在节能降耗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粮食加工废弃物,把稻壳作为能源材料加以利用。经过技术改造,2006年取暖锅炉全部改为烧稻壳,每年节煤350吨。2008年改造了日烘干能力300吨烘干锅炉,由烧煤改造成烧煤与稻壳两用锅炉,每年节煤1,800吨,平均年节省燃料资金137万元。二是在修旧利废上下功夫。坚持报废设备二次利用,变废为宝。我库用报废汽塔拆除下来的旧铁板维修了20个砖仓顶盖,减少额外支出8万元。用旧料改造焊制了11栋房式仓的挡粮板,节支13.2万元;买料焊制15米输送机2台,散包两用输送机7台,比在市场上购买节省费用50%。四轮车平板车斗全部是企业自己焊接,节省资金3.2万元。三是在储粮成本上功夫。严把收购、烘干、储存、出库关,合理摆布型态。在烘干上,以稻壳为燃料,每吨烘干费用降低10元。在粮食入库上,选择冬季温度较低的时候,春季适当压盖,减少了通风次数,降低了费用。同时,对大宗资材、商品、物资采购实行集体定价和公示,有效控制了成本支出。

  几年来,企业锐意改革、规范管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全面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内控体系;储备、物流、贸易相互融合的经营体系;业务培养、制度约束、业绩考核交互促进的保障体系。企业规范化管理成果显著,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粮食系统先进单位、齐齐哈尔市文明单位标兵,连续多年被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评为中储粮管理先进单位,被中共讷河市委市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〇一〇年七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