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国家粮食储备库典型经验介绍



  一、企业简介

  江苏宿迁国家粮食储备库始建于1984年,是原国家商业部和省粮食局共同投资建设的中型粮库。2006年,随着国家粮食现代物流规划和江苏省现代粮食物流“十一五”规划的启动实施,宿迁市粮食局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果断决策,迅速开工建设宿迁粮食物流中心。中心总体规划面积2000亩,总投资约15亿元,其中的一期规划区由粮食储备区、粮食加工区、港口中转区、粮食交易区、综合服务区等五个功能区组成。目前,中心已成为全省现代粮食物流规划的四大枢纽、八大节点之一,被正式上报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09年宿迁粮食物流中心被国家粮食局正式确定为我国黄淮海地区重要的四大小麦物流节点之一。中心内粮食储备区是一期规划区中基础性、龙头性的项目,占地面积130余亩,于2006年11月28日奠基,2007年的元月8日正式动工兴建,当年底即全部完工,共建成21m×60m现代化的高大平房仓18栋,总仓容量10万吨,器材库2栋。配有计算机13台,各类输送机28台,各类扒粮机10台,谷物冷却机2台,振动筛3台,自制淌筛6台,100吨地磅2台,仓外混合熏蒸机1台,移动液压伸缩装仓机1台,通风机22台(套),以及完备的粮油质量检化验仪器设备、先进的现代粮情检测系统和环流熏蒸系统等。粮库现有职工52人,其中大专、中专以上学历人员35人,已有5人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等级证书,12人获得初级证书。

  2008年底,粮食物流中心内开始正式运营,规范化管理也随之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先后有近20个省(区、市)的近百批粮食系统的同仁到库区参观、考察。2007年4月,被省科技厅、省粮食局表彰全省粮食科技先进单位;2009年元月,企业仓储管理岗位被中共宿迁市委市级机关工委授予“共产党员先锋岗”称号;2009年6月,被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表彰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元月,被省粮食局授予“江苏省示范粮库”称号。

  二、规范化管理主要做法

  (一)总结既有经验,查找存在不足。我们认真总结了前期自行组织开展的企业精细化管理和创建全省示范粮库的成功经验,结合近几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新形势,新颁布的粮油仓储管理办法和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对照《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评价表》,认真分析查找我们在仓储规范化管理上存在的不足,按照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制度,严格程序,强化管理。

  (二)加强学习调研,力求发展提高。为切实把此项活动引向深入,取得实实在在效果,2010年2月22日---2010年3月中旬,我库专门组织了以规范化管理为主题全员讲学活动。主要学习了新的《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粮食日常保管知识以及有关文件精神。3月31日—4月3日,我们组织业务骨干赴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等称号的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河北柏粮集团)考察学习取经。重点学习了他们的管理创新和经营之道。启迪离思想、开阔了思路,增强了规范化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细化岗位职责,配套完善制度。2009年12月,我们以原有的各项制度为基础,通过广泛的调研论证、征求意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出台了粮库正常运行所需的日常管理制度、综合制度、仓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生产作业规程、管理预案、岗位职责和百分考核细则计8个方面内容。对企业内部管理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运转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突出科学保粮,确保粮食安全。分工明确,责任明确,指定专人负责进行督促检查,切实做到“一符”“三专”“四落实”,确保在库各级粮食万无一失;一如既往推进红旗仓评比,加大评比范围、内容、难度和奖励幅度,严惩因工作不力,导致粮食损耗、发热、霉变等事故;积极推行争创示范仓活动,进一步促进仓储管理水平的大提升。加大科技投入,成立攻关小组、兴趣小组,拿出具体措施和办法,专门划拨经费,全面实施科学保粮,确保科技储粮较“全省粮食仓储管理三年计划”先行一步、快人一拍。积极派员参加专业培训,定期组织对专职保管员业务培训,号召职工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成才,形成氛围。对自学取得的粮食专业各类文凭、职称等一律给予费用全额报销并适当奖励。

  (五)针对突出问题,开展自查自纠。我们以粮食库存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为重点,各科室根据工作职能,由规范化管理领导小组牵头,逐条逐项对照《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评价表》,认真开展自查工作,落实整改措施,完善管理制度,纠正各类不规范行为,进一步提高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取得的成效

  (一)提升了职工队伍素质。全体干部职工能了解粮食流通政策,熟悉粮食流通管理法规制度,顾全大局、识大体,树立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思想,多交流,多沟通,多谈心,上下一心,一个声音喊到底,全力维护企业正常运营,确保了企业和谐发展。仓储保管员能掌握并熟练应用粮食储藏技术,有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优化仓储管理流程和资源配置,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和决策程序,规范企业仓储管理和职工日常行为,创新仓储管理和经营轮换机制。增强了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保证了库存粮食安全。时刻做到账与实物相符,统计账、会计账与保管账相符,保管账与仓内专卡相符。各种账表记载规范准确,相互关系对应一致。建立了主任、分管主任、仓储科长、防保人员的四级查粮责任制,定期召开保管员例会,分析粮情变化情况,制定针对性措施,做出工作安排。不定期开展仓储管理综合性检查评比,奖优罚劣。积极探索新的科学储粮方法,确保粮食品质、降低保粮成本。加强对保管、化验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不断加大对仓储管理的投入,新添置了粮机设备达50台(套),大大提高了粮食储藏的稳定性,确保了储粮的安全。

  (四)强化了粮库安全生产。安全消防领导小组、安全保卫领导小组、储粮安全领导小组等各项组织各负其责,协调统一,扎实细致开展工作。安保、消防、防火、用电、器材、化学危险品管理等科学规范,同时,落实了安全管理目标考核机制,与安全风险抵押金直接挂钩。各类安全器材定期有检查、有维修保养,完好率达100%。逢会必讲,安全学习教育活动形成制度。自查、日查、周查、月查和不定期抽查等检查同步展开。

  (五)促进了健康持续发展。企业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企业形象、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省市领导以及国家粮食局,省粮食局和中储粮系统领导多次前来参观考察,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二〇一〇年七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