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江苏常州城北国家粮食储备库典型经验介绍 |
|||||||||||||||
一、企业简介 江苏常州城北国家粮食储备库(常州粮食现代物流中心)是常州市区唯一的国有粮食仓储企业,于2009年9月30日由常州新北区河海东路整体搬迁至常州新北区吕汤路99号,占地面积233亩,处于常州高新物流园区和新闸、奔牛两个市级物流中心所形成的物流带中心位置,周边拥有铁路、航道、空港和密集的公路网,交通十分便利。我库总投资3.5亿元,具体为仓容15万吨高大平房仓和1.25万吨立筒仓,具备粮食仓储、粮食加工、物流配送、电子交易、信息服务和融资服务6大功能,拥有385米的岸线及日吞吐3000吨的粮食专用码头、4800平方米的行政综合楼、600平方米的电子交易大厅和两条日处理400吨的稻谷生产线;仓储设施先进,所有仓房都具备应用储粮四项新技术的条件,承担的三项国家级信息化试点项目极大地提升了粮食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机构和人员 按照省局和市局的要求,成立了法人代表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企业规范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工作,领导下设办公室(设在储运科),负责日常工作。 (二)科学规划,突出重点
按照规范化管理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我库实际,从企业规范化管理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划制定活动方案。一是在精细化管理百分考核的基础上,继续严格要求,以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以提高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二是以迁建移库为契机,依靠无锡设计院、北京航天信息设计公司的技术支撑,达到了四大功能转变,即:由传统生产管理方式向信息化及自动控制生产管理转变、由经验管理型向紧密科学型管理转变;由小规模经营向大规模经营生产管理转变、由单元化模式向多元化经营管理转变;三是以仓储基础管理制度为根本,以科学保粮、绿色储粮、信息化为载体,达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结构、管理层次、基层班组、党团扶持,安保网络,形成了全新的企业经营、生产、物流、加工、安全等管理新格局,创造和谐企业。 (三)充分发动,整体实施 一是充分发动各个部门、班组积极参与规范化管理活动,确保参与率要达到100%;二是积极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树立企业精神文明新风;三是加强职工教育,增强职工团队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四是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提升职工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五是建立健全职工奖惩激励机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督促,力求实效 一是我库按照注重实效的原则,切实加强活动开展期间的检查督促和指导,防止走形式、走过场现象的发生。二是严格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要求和规定,强化廉洁监督,杜绝违规违纪行为发生。三是认真总结活动期间好的做法,及时上报工作进展、重要活动、典型经验,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努力推进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活动的开展。 三、典型经验 (一)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生产管理和仓储作业一体化
我库的生产管理自动化工程包含干粮线接收、潮粮线接收、筒仓接收发放、烘干和大糠发放等全部实施自动化运行。各设备自动连锁运行,实时故障报警,实时监控现场作业进度,保证了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连续流畅,各生产工段实现自动分配,保证了生产过程的安全可靠。其特点一是形成统一的作业管理和指挥调试信息化可视平台;二是现场的生产组织能自动记录设备运行状态,并能对数据采集点的实时数据进行实时记录;三是管理层能够实时监控现场作业进度;四是自动记录当前设备运行状况并对数据采集点的实时数据进行实时记录,反馈给仓储业务系统;五是系统具有开放性,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和管理、生产一体化。
生产管理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成为了我库粮食现代物流数字化粮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下一步转变增长方式,开发应用信息化集成技术,实现全面信息化的建设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应用RFID技术,实现流程管理智能化
1、RFID的地磅系统,能够自动识别车辆电子标签信息,防止车辆有压仓物,防止没有完全上磅现象;通过大屏幕自动提示车辆下一步操作指令;独有技术能够防止电子遥控作弊。 2、低温储粮通风控制设备,能够自动读取粮情测控系统的仓温和粮温,自动控制通风的风量、风速,不需要人工操作。 3、粮食入仓复合终端设备,能够自动比对入仓车辆与仓号,防止入错仓,减少调度员的工作量。 4、码头自动卸粮装备通过RFID读写器能够自动识别运粮车辆信息,防止装错粮食,减少码头巡视人员的工作量。 5、通风熏蒸RFID电子标签能够自动采集通风、熏蒸的时间、风量等信息,自动上传到粮库业务系统中,避免了人工操作。
1、将作业线控制系统和粮库内作业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两者之间搭起桥梁以提供信息的转换。 2、建立统一的作业指挥调度平台。 3、结合粮库内的作业计划、物流作业,现场集散控制系统(DCS控制系统)能够进行合理的排产,调度部门能都实时掌握作业线设备的工作状态,以及设备的运行、停止时间。 4、管理层能够实时的监控现场作业的当前进度,对库内总体的粮食流转情况全局掌握。
6、通过对设备的故障管理和分析,对重点设备的监测,可以提前对相关问题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避免因为设备问题影响到库内作业。 7、计量点都关联到作业计划,系统自动记录相关的数据,根据需求也可形成个性化定制的复杂报表,加强统计分析方法及工具的运用, 更好地服务于各级管理。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