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乌兰浩特铁西国家粮食储备库典型经验介绍 |
||||||||
一、企业简介
乌兰浩特铁西国家粮食储备库始建于1947年,库区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现有员工168人,总仓容13万吨。烘干塔2座,日烘干能力1000吨,年均经营量30万吨以上。库内自有铁路专用线2条共996延长米,站台钢罩棚2.4万平方米。企业1990年晋升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1993年获“国家粮油保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先后取得“中储粮代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精细化管理先进单位”、“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清仓查库工作先进库站”等荣誉称号。 二、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健全管理制度,保证全面落实 牢固树立规范化管理理念,以制度建设为先导,建立健全了财务制度、粮油出入库(仓)制度、粮油保管器材管理制度等50多项新型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定奖惩、抓管理、促规范,明确领导分工,指定专人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把国家储备粮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二)采取多项措施,完善仓储管理 一是对粮食入库、储存、出库实行“五定、五包、四管”责任制。“五定”即:定仓、定人、定岗、定责、定奖惩;“五包”即:包数量、包质量、包四无、包损耗、包器材;“四管”即:管帐卡齐全相符、管科学保粮率提高、管入库粮食质量检验、管仓内外卫生清洁,确保储备粮品种、数量、质量和地点“四落实”;二是严格入库粮食质量管理,不断加强企业化验室建设,现有专用化验室174.12平方米,拥有粮食检化验仪器23种40余个,对粮食常规物理、生化、卫生指标以及品质等项目都能准确检化验。专职保管员和化验员持证上岗率达100%;三是对不同性质、不同品种、不同生产年份的粮食分开存储;入仓粮食的水分、杂质不超标准;粮情监测及记录规范;粮食损耗处置及时;通风作业流程合理;杀虫作业方案科学;粮堆形状规整;轮换机制和粮食普查执行到位,库存全部达到粮食帐、表、卡规范,粮食台帐规范,粮情检查和记录规范,粮用器材管理规范。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学保粮水平
一是不断提高企业的收储能力,加大仓储设备的投入力度,企业现有各种仓储机械设备100多台(套)。二是建立设备使用维修档案,对设备及时养护。三是加大仓储基础设施技改投入。企业原有苏式平房仓12座,房式仓4座,房式仓4座,1998年中直库建设项目新增8 座浅圆仓,2005年新建4座平房仓,现总有效仓容13万吨。2004年---2009年间,企业支出1591.15万元用于仓储设施技术改造,使企业现有储粮库房性能全部达到保温隔热、低温储藏、能通风、能密闭、能防鼠雀、上不漏下不潮、门窗开启灵活的储粮技术要求。储备粮数量真实、粮油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综合宜储率达到100%;低温和准低温储粮比例总体达到80%以上;粮食破损损失降低50%,保粮工作达到管理科学、流程精细、成本降低、储粮安全的标准。 (四)建立安全生产工作体系,推进依法治企进程
(五)广泛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近年来,不断推进和谐企业建设。一是强化职工教育,年均企业举办各类培训班8期以上,职工受训率达95%。二是精选活动载体,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促进企业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三是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每年都能创造和节约价值20余万元。2004年、2009年企业机修车间分获全市“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先进集体”和全区“工人先锋号”殊荣。四是企业工会组织机构健全,职代会按时召开,推行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和库务公开制度,依法建立了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及时预防和有效调解劳动关系矛盾。企业不仅按时发放工资和缴纳“三险”,还落实各项福利待遇,呈现出改革稳、效益好、发展快的良好局面。
三、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成效及经验 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在企业的不断深入开展,不但增强了企业的管理实力,改善了企业的仓储条件,完善了企业的管理制度,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能,而且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2009年间,企业共实现利润1194.11万元,上缴税金574.04万元。现在的储备库,仓储建设突飞猛进,粮食作业规范有序,企业面貌焕然一新,职工积极性显著增强,科学储粮水平日益提高,粮食流转量大幅上升,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规范化管理经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是搞好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前提;筹措资金、改善仓储基础设施是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的关键;真抓实干、科学保粮是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的保障;积极推广科学保粮技术是规范化管理活动顺利开展的条件;督促检查、巩固成果是规范化管理工作得以推进的基础。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