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内蒙古包头东河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责任公司典型经验介绍 |
|||||||||||
一、企业简介 内蒙古包头东河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一九四九年,原名包头第一粮库,一九九一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一九九二年被国家粮食储备局正式命名为国家粮食储备库,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粮食局所属的国有控股的粮食仓储企业,是包头市、自治区文明单位。公司主要担负着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粮的承储和轮换任务,在保障包头市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确保粮食应急机制的有效落实,实施政府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载体和主渠道作用。 企业占地面积14.6万平方米,总资产2.2亿元,总仓容量16.4万吨,其中平房仓21间,高大平房仓12间,钢罩棚4个,现已全部实现密闭门窗、计算机粮情监控及机械通风,并拥有日处理能力150吨的烘干塔一座。经营范围主要是粮食储存、调拨,自营粮食购销,农副产品购销、深加工等。现有在册职工257人。
近几年来,按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精神,企业顺利完成了体制、机制的创新,成立了国有控股公司,并坚持以确保粮食安全为目标,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提升储备粮管理水平,企业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先后被有关部门评为 “全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先进集体”、“储备粮精细化管理活动先进单位”、“全区清仓查库先进库站”等。 二、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为提升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 现代企业的管理必须以制度为保证,企业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入手,制订了系统全面、针对性强、要求明确、符合企业规范管理要求的新型粮库管理制度体系。共修订各项管理制度112个,装订成册,下发到每个部门。并细化了各岗位责任制,悬挂上墙,在此基础上又给每位员工配发了岗位说明书,将职位概要、工作职责、绩效考核标准、任职资格等逐一说明。同时细化并规范业务程序,把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标准、理念渗透到每个工作环节。
(二)加强仓储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 在规范化管理活动中,企业始终把安全保粮工作放在首位,一是对所有仓房的仓名、仓号、仓容进行了重新命名、排号和仓容核定,使仓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化;二是坚持规范管理各级储备粮,确保粮安人安;三是引进了新的粮情检测系统,提升了科保水平;四是严把粮食出入库质量关,加强检质化验工作,确保质量良好;五是深入研究,加强科保工作,全面实现了低温、准低温储粮。 (三)改善粮油仓储硬件设施,为企业规范化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四)全面加强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建设,培育企业特色文化,找准提升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的切入点。 在仓储规范化管理活动中,企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方面坚持岗位培训、技能培训,专题学习培训,采取自学、集中学习、专业人员辅导等多种形式,另一方面组织员工到先进库点学习考察,开阔视野,活跃员工思维。并鼓励员工参加社会学习培训及专业技能考试,促进岗位成才,全面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三、取得的成效及经验 (一)形成了一套具有企业自身特色、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相继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112项,并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制度,为提升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重新规划了库区布局,科学合理地划分了办公区、储粮区、休闲区。主干道、仓间路边用绿化带进行区分,新增绿化面积6322平方米,极大地改善和美化了储粮环境。 (三)认真学习科学储粮技术,实现绿色储粮。 深入开展绿色储粮研究,实现准低温储藏,控制和减缓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的品质劣变,并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通过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等设施减少了药剂使用,避免了化学药剂污染,力争实现节能降耗、生态储粮、绿色储粮。 (四)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以网络为载体,实现了储粮、办公自动化。 建设了“粮库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中心控制室的局域网,实现了自动办公系统、粮情测控系统、粮食出入库业务管理系统、库区无线监控系统、周界安防报警系统的计算机网络运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无纸化办公。
(五)建立储备粮质量检测体系,实现质量监管规范化。 建立了质检中心,配备先进的检质化验仪器,用质量评价指标指导绿色储粮。 (六)购进先进的粮食机械设备,提高作业效率。 通过购进先进的粮食机械设备,实现了出入库粮食 “四散”运作方式,使粮食流转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了费用,提高了企业效益。 (七)创建企业特色文化,提高凝聚力。 逐步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员工的价值取向已经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轨道上,企业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企业的凝聚力增强。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