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徽省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 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意见 |
2011年03月29日 |
为贯彻落实国家《粮油仓储管理办法》,全面推进仓储管理规范化、人才队伍专业化、设施设备现代化、粮库管理信息化建设,省局决定开展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三年提升行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企业为主体,以行政为主导,以人才为核心,通过完善制度抓规范,强化培训提素质,加快建设促发展,不断提升仓储企业现代化水平,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本次行动是在国家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全省创建省级储备粮管理示范库基础上的一次整体提升,经过三年提升行动,力争实现如下目标: 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全面开展规范化管理水平评价活动,评价达标率达到100%,良好企业达60%,培育30个省级仓储规范化管理优秀企业。推广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双低储粮、粮情测控“四合一”科学保粮技术,力争四项技术普及率分别达98%、60%、60%和45%。引导一批企业开展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投入,加强岗位培训,三年内将全省粮油仓储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轮训一遍。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数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全省遴选出十佳保管员、十佳质检员。 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优化全省粮油仓储设施布局,构建以储备粮库或物流园区为龙头、中心粮库为骨干、基层收纳库为基础的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全省重点支持建设50个储备粮库或物流园区,500个中心粮库,维修改造1500个基层收纳库。加快粮食现代物流建设,力争原粮散运比例达50%。 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贯彻《国家粮食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专项建设,适时启动省级仓储管理和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力争实现省市县仓储管理联网。在30个省级优秀粮库引入储粮业务和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具备条件的大型粮库推动建设基于物联网的信息化网络。 三、主要内容 (一)仓储管理规范化是三年提升行动的基础,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内容。 1.宣贯新颁管理法规和技术标准。近年国家出台一系列粮食法规、政策文件、管理制度、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粮油仓储企业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粮油仓储管理规章制度,督促企业按章办事、规范管理。省局继续汇编仓储业务资料,供各地参考使用。开展技术培训和知识竞赛,营造学知识、学技能、钻技术、钻业务的浓厚氛围。 2.研究修订粮油仓储管理制度。粮油仓储企业要进一步完善进出库管理、储存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实物及账务管理、质量管理、熏蒸药剂管理、消防安全管理、仓储人员管理等基本管理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储粮安全。省局将组织制定《安徽省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管理办法》、《安徽省储粮熏蒸作业备案管理办法》、《安徽省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评价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3.推广先进适用的科学储粮技术。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积极推广应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双低储粮、粮情测控“四合一”科学储粮新技术,不断提高科学保粮率,延缓粮食品质劣变。探索研究生态储粮技术、气调储粮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等前沿粮油储藏技术,提升我省储粮技术水平。 4.认真排查治理失范行为。按照仓储规范化管理评价办法的要求和技术标准,由下至上、以点带面,全面细致排查和梳理粮油仓储企业库存实物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账务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切实加以纠正。 5.全面开展规范化管理水平评价。按照《安徽省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评价办法》,每年组织一次评价活动,组织专家对企业规范化管理情况进行评价打分,三年内所有仓储企业必须达标,择优评出省级仓储规范化管理优秀企业。 (二)人才队伍专业化是建立现代粮油仓储企业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1.健全管理制度,制定人才规划。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抓紧制定涵盖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方面的人才发展规划,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培养、评价、使用、管理的制度体系。企业要完善岗位绩效考核制度,把工资待遇与绩效考核挂钩,促使专业水平高、工作实绩好的人才脱颖而出。完善津补贴制度,对一线保管、质检人员要给予倾斜,适当提高储粮熏蒸作业人员等特殊岗位的补贴标准。 2.强化岗位培训,严格资格准入。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培训计划,通过省、市、县分级培训,三年内仓储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要全部轮训一遍。实行主要工种持证上岗制度,其中国家、省级储备粮库保管、质检岗位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要符合资质认定的要求。企业要制定年度学习、培训计划,并做好学习记录、考核,有条件的企业可设立职工图书室,为职工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3.开展合作培训,遴选一流人才。全省各级粮食行政部门、质检机构、企业和院校之间可采取挂职锻炼、委托培养等方式开展合作培训,省内外通过请进来指导、引进来使用、送出去培训、走出去考察的方式,开展省际交流。各地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大赛、技术比武,省局将遴选30名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仓储专业人员组建专家库,形成一支能发挥参谋和智囊作用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三)设施设备现代化是粮油仓储企业提升水平、提高效率的物质基础,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1.加快设施建设,实现粮库现代化。加快储备粮库或物流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功能,加大中心粮库建设力度,改善粮油保管条件,维修、改造基层收纳库,尽快构建完善的粮食仓储物流体系,通过新建、扩建与改造、淘汰相结合,加快实现我省仓储设施的优化升级。经过三年提升行动,全省有效仓容力争达到90%。 2.添置仓储设备,实现作业自动化。企业要积极筹措资金,添置运输、计量、清杂、输送、扒谷、灌包等机械设备,企业要实现粮食收购计量、清杂、输送一条龙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增强收购竞争力。省级规范化管理优秀企业要具备散粮接收、发放能力,同时应配备日常通风系统及应急通风设备,清杂设备每3万吨不少于2台,输送设备每3万吨不少于5台。 3.加大支持力度,实现原粮四散化。抓住国家增加“三农”投入的政策机遇,争取项目资金补助,加快重要粮食物流通道和节点物流项目建设。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协调,争取配套资金,做好项目储备、建设和管理。出台政策文件,给予资金补助,支持企业建设散粮接收和发放设施、购买散粮运输工具,扶持各地成立散粮运输组织,努力提升粮食四散化水平。 (四)粮库管理信息化是基于物联网技术,逐步实现粮情测控数字化、仓储作业自动化、粮库管理智能化。 1.适时启动信息技术专项建设。贯彻《国家粮食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争取国家试点项目,协调财政资金,适时启动我省信息技术专项建设,着力建设省级仓储管理和物流信息平台,为领导决策和企业经营服务。各地要密切关注粮库信息化发展动向,根据省局部署,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配合做好项目建设。 2.推广应用先进信息技术。面向参创企业,积极推广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多功能粮情监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提升粮库的信息化水平。在省级规范化管理优秀企业中,推动建设基于物联网的信息化管理网络,集成粮库业务管理系统、作业控制系统与粮库安防系统、粮情监控系统、熏蒸系统、通风系统,建设信息化粮库。 3.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省局将推行上岗资质考核制度,促使仓储专业技术人员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应用软件。具备条件的企业要聘请专业院所制定本库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方案要为企业发展预留空间,具备可升级、可扩展、可兼容的要求。企业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重点与普及培训相结合,培养信息化管理应用人才。 四、主要措施 开展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三年提升行动是我省近年仓储工作的一项重要部署,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落实责任、组织上提供保障,确保活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粮油仓储企业要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明确活动的目标任务,在提升中发展,在行动中规范。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要把提升行动纳入议事日程,尽快成立组织,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定专门科室和人员,确保组织到位。要对照总体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确保提升行动有序推进。 (二)严格考评、强化激励。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评价活动由省局每年组织一次,市局负责具体考评,各地要严格标准,公开、公平、公正开展评价活动。省局将把仓储规范化管理提升行动组织、实施情况作为年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项目资金补助、维修资金安排将向规范化管理优秀企业倾斜。 (三)分类指导、加强督查。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提升行动的督查和指导,针对不同企业分类做好指导,定期、不定期的检查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及时交流总结。省局将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适时召开现场会推动提升行动深入开展。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要善于发现提升行动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加以系统总结,及时宣传报道,树立先进典型。省局将通过简报、网站专栏和安徽粮食等媒介及时宣传报道提升行动的进展和成就,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