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水平评定暂行办法

2009年09月22日


  一、总则

  (一)为实现粮油仓储管理的规范化,切实推动我省粮库管理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储存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适用于江苏省境内开展粮油储存业务的国有粮油仓储企业。其它粮油仓储企业可以参照本办法开展规范化管理。

  (三)本办法规定了粮油仓储企业仓房设施管理、仓储配套设备管理、粮油库存管理、粮油储藏安全保障管理、财务与统计管理、库区管理管理、人员与劳动管理水平的评定办法。

  二、仓房设施管理水平

  (一)基本要求

  仓房设施管理规范,维护保养良好,性能完好,能密闭,具有通风、防潮、防鼠、防虫、防雀功能,仓窗内侧四周有密封槽、装粮线,具备良好的储粮性能,能够确保储粮安全。

  (二)仓房设施编号

  储粮的仓房、油罐按规定的位置、尺寸、式样悬挂相应标牌及“仓号牌”,仓号牌按流水号顺序排列,一个廒间一个编号,做到规范统一。

  (三)仓房利用率

  加强仓房的维护管理,提高有效仓容比例。

  仓房利用率=[(设计的有效仓容-闲置仓容)÷设计的有效仓容]×100%]。

  (四)仓房性能

  1、仓房结构与仓房档案管理
  仓房主体结构完好,能保证储粮安全。仓房建设档案资料齐全,保存完整。

  2、防渗漏能力
  仓房地坪、墙壁和仓顶经过有效的防水处理,不渗漏,不返潮。

  3、隔热保冷能力
  仓房经过有效的隔热处理并进行良好的维护,能全年保持低温或准低温储粮条件。达不到准低温仓标准的仓房,也应有保温隔热措施。

  4、气密性
  仓房经过有效的气密处理并进行良好的维护,全部浅圆仓和立筒仓仓内压力从500 Pa下降到250 Pa的时间≥60 s或平房仓仓内压力从500 Pa下降到250 Pa的时间≥40 s。

  三、仓储配套设备及管理水平

  (一)基本要求

  粮油仓储企业要配备与粮食储存功能、仓型、进出粮方式、粮食种类、储存周期等相适应的仓储设备;加强机械设备、装具器材等配套设备管理,保证正常运转,能满足正常仓储业务的需要。对各种设备、器材要统一编号,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建立各种固定资产使用、维修、保管等制度,并有专人管理。各种设备、仪器的使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期维护保养,无设备带病运转现象。机械设备和装具器材尽可能入库存放,不能入库的设备有良好的防护措施,设备摆放整齐美观。

  (二)进出仓设备

  粮油进出仓设备保养维护良好,运转正常,计量准确。

  1、计量与包装设备
  计量、包装设备每年由计量管理部门检查维护,有计量年检合格证,计量准确,年度内运行正常,出现故障能及时排除。

  2、输送与装卸设备
  仓房输送与装卸设备配套科学、合理,运行协调,能保证正常进出仓需要,年度运行使用维护记录完整,保养维护良好计。

  (三)仓储技术设施

  1、通风系统
  仓房全部具备通风系统并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LS/T 1202-2002要求,运行正常。

  2、有害生物控制系统
  (1)熏蒸杀虫系统
  熏蒸杀虫系统运行正常,能进行熏蒸杀虫作业。环流熏蒸系统要符合国家行业标准LS/T 1201-2002要求。
  (2)防虫系统
  有严密有效的防虫系统,如防虫线,防虫纱窗,塑料薄膜覆盖或粮面、底层用保护剂处理等,能有效防止外界害虫进入粮仓和粮堆,熏蒸杀虫后安全过夏且连续6个月无害虫感染。
  (3)防鼠雀系统
  有防鼠板(网)等设施,能有效防止鼠雀进入粮堆危害,储粮区域内(仓内或粮堆内)无鼠雀为害痕迹及其粪便、足迹、洞穴、窝巢。

  3、干燥设备管理
  干燥设备维护保养良好,运行正常,烘干机、就仓干燥系统等能进行高水分粮有效降水作业,无高水分粮发热霉变现象。

  4、粮情检测设备管理
  粮情检测设备配套完整、性能良好,能保证日常粮情检测,符合国家粮食行业标准LS/T 1203-2002要求。

  四、粮油库存管理水平

  (一)储粮日常管理水平

  1、储存期间,保管员严格按照LS/T 1211-2008《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要求,定期检查粮温、水分、虫害等情况,认真做好粮情检测记录。粮情检测发现问题立即分析原因,并及时向负责人汇报,迅速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做到仓内储粮形态整齐、粮面平整,及时密闭门窗等。做到储粮通风、熏蒸事先有方案,实施过程有记录,事后有总结,资料要归档。仓储保管部门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由主管领导参加的粮情分析会,并认真做好记录。根据出入库原始凭证及时、准确记录储藏粮油保管账。保管账由总账、分仓保管账、储藏情况月报表、粮油出(入)库计划安排表、粮油出(入)库登记检验检斤单和损溢单等组成。仓储保管员熟练掌握储粮基本知识和保管技术,认真做好全年大气、粮仓内部空间以及粮堆温度和湿度的三温、三湿记录,绘制三温曲线,能够掌握其变化规律。仓储企业每年至少订阅1种粮油储藏专业的全国性刊物,便于保管人员及时了解储藏技术的新动态。

  2、储粮仓房内要有A4规格,记录详细、规范的《粮食检查记录簿》、《粮食熏蒸记录簿》、《机械通风作业记录簿》、《粮情检查记录簿》。

  3、储藏粮油专卡一式3份,仓内(垛、罐)挂一份420 mm×280 mm带框专卡,仓储科和保管员各存一份A4规格纸质专卡。

  (二)出入库与库存管理水平

  1、出入库管理
  粮油出入库,计量准确,检测规范,记录完整,手续齐全,及时登记入账。建立台账,及时统计、结算,保证账实相符,原始凭证无缺项和涂改现象。在出入库过程中严把质量、数量关,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粮食不入仓。出入库由两个以上人员进行检斤计量。

  2、库存粮油质量管理
  有固定的粮油品质检测场所和检测设备,实验设备按期年检,维护保养良好,功能完好,摆放整齐;每年3月份和9月份分别对库存粮油做一次质量等级和品质控制指标的全面检测,将每次检测结果填入《粮油质量专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粮油质量管理档案》。

  3、财务与实物管理
  做到账与实物相符,统计账、会计账与保管账相符,保管账与仓内专卡相符。各种账表记载规范准确,相互关系对应一致。

  (四)“四无”管理

  “四无”标准按“四无粮库”和“四无油库”分别考核,实现“四无”,具体要求如下:

  1、“四无粮库”:①无有害生物危害:包括无虫螨、鼠雀和微生物危害,具体指标是:符合《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基本无虫粮标准;储粮区域内(仓内或粮堆内)无鼠雀为害痕迹及其粪便、足迹、巢穴;库存粮食和油料无发热霉变。②无不宜存粮油:储粮品质全部符合宜存要求,或不宜存粮食(油料)已安排轮换,没有因保管不善造成的品质劣变降等情况。③无有害物质污染:仓储粮食(油料)出仓时符合国家现行食品卫生标准要求。④无人为、责任事故:在仓储业务中,除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以外,无火灾、水灾、盗窃、中毒、粉尘爆炸、伤亡等事故。

  2、“四无油库”:①无变质:保管的食用或工业用油脂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国家标准的执行专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油脂脂肪酸值和过氧化值在宜存范围内。②无混杂:保管的食用或工业用油脂全部按不同品种、不同等级严格分开存放,并且装具有明显标志。③无渗漏:保管的油脂没有发生漫顶、渗漏、跑罐(池)现象,个别油罐(池、桶)虽有轻微渗漏,但能及时采取措施,损失量≤1 kg的称为无渗漏。④无事故:除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以外,无火灾、水灾、盗窃、中毒、爆炸、工伤以及油脂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等事故。

  (五)储备粮管理水平

  1、各级储备粮实行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

  2、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数量落实、质量落实、品种落实、地点落实。

  五、粮油储藏安全保障管理水平

  (一)基本要求

  粮油仓储企业必须加强抗御火灾、水灾的设施配备和队伍建设;加强电气设施维护保养,提高供电保障能力;配备管理信息与安全监控系统。有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企业第一负责人为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人,对储粮安全、安全保卫、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汛抢险、化学药剂的管理、安全教育等工作负总责。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汛抢险等制度并落实到具体人员。配备安全保卫工作必需的设备和器材。有切实可行的防灾抢险预案,22小时有专人值班,一旦发生险情,能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险。

  (二)消防设施、器材与消防能力

  1、消防设施与器材管理
  按企业规模、储粮数量和消防器材配备标准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做好消防器材和消防设备的维护,保证消防器材和消防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按期通过消防安全管理部门的年度审核。

  2、消防队伍建设
  消防安全责任区明确,责任到人;消防队伍的负责人必须通过消防部门培训合格,成员必须定期培训,懂得一般消防知识,熟练操作常用的消防设备器材,能独立处理初期火灾事故。

  3、 防火措施
  加强对库内所有电器、线路和各种用电设备的检查和维修,高压架空电线下面不准存放粮食和易燃物品;库区内高大建筑物应按有关规定安装避雷设施,在雨季来临之前,认真进行避雷检测,防止发生雷击事故。露天货位以及各种生产设施之间,按消防部门要求保持必要的防火距离,消防通道畅通。有醒目的红色“严禁烟火”标识,无吸烟和违规使用明火行为。

  (三)抗洪设施与抗洪能力

  1、抗洪设施
  随时做好防汛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保持泄洪通道畅通。防汛抢险应急物资、器材和设备性能良好、运转正常。抗洪设施数量足以抗御当地50年一遇洪涝灾害。

  2、抗洪队伍
  抗洪队伍成员通过培训,具备基本抗洪知识。

  (四)电气设施与供电保障

      供电设施维护良好,运行正常,符合用电安全管理规范,无违章操作造成的供电故障,有功率足够的应急抢险发电设备。

  (五)化学药剂管理

  化学药剂管理符合《储粮化学药剂使用与管理规范》,实行专仓存放,专人管理;药品库坚固、干燥、上不漏、下不潮、能通风,备有消防器材,双人双锁;药品的出入库建立并严格执行领用手续制度。

  (六)信息管理

  实现管理信息化,能通过计算机调阅库内各仓储粮数量及目前粮情,实现库内粮情数据共享,粮油出入库单据电子化。

  六、财务与统计管理水平

  (一)财务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税法规、财务制度和企业各项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财务岗位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出纳人员不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做到会计账证记录清楚,保管完整。规范使用会计科目,账簿登记及时、准确,摘要清楚,字迹工整。资产状况良好,资产负债率应<80%,当资产负债率≥80%时,流动比率不应低于1:1。3年累计不发生经营性亏损。

  (二)统计管理

  统计人员取得有效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严格遵守统计法和粮油统计制度,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按规定做好粮食出、入库原始凭证的整理工作;根据出入库原始凭证准确、及时记录仓储粮油统计账。统计账由账面库存账、实际库存账和台账组成,账面库存账和实际库存账分品种建账,每月分仓记录一次;当储粮发生变动时,要求每天分仓记录轮换台账、销售台账、收购台账等,每旬小计,每月合计;统计数据与原始凭证一致,数据记录准确、规范;统计人员对统计报表(包括通用台账、超强报表、统计制度报表等)所包括的指标按要求进行统计整理并如实填报,统计报表数据与统计账一致;统计报表的编制真实、准确、规范,无虚报、瞒报、拒报、漏报、迟报、错报;统计报表每月按时间顺序装订成册,年度末统一归档;统计报表必须由统计人员、统计负责人、单位负责人签章,并加盖单位公章后在规定时间内报送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企业法人对上报的各项统计数据负责。

  七、库区管理水平

  (一)基本要求

  库区要布局合理,标识规范,整洁美观,地面硬化,环境绿化。

  (二)储粮、办公和生活区布局

  库区布局合理,生活区、办公区与储粮区域分开,符合安全距离要求。

  (三)库区标语、标识与警示

      库区有规范、美观、醒目的标识和警示。

  (四)库区清洁卫生

      仓内无积尘,库区内整齐清洁,储粮区无垃圾,无污水,无畜禽。

  (五)库区绿化美化

      库区内不影响机械化进粮作业的情况下有计划地搞好绿化,规划合理,环境优美,创建花园式粮库。

  (六)库区地面硬化率

  库区路面和晒场全部硬化,能承载运粮车辆的动静载荷,无车辆压坏痕迹。

  八、人员与劳动管理水平

  (一)基本要求

  粮油仓储企业要做到: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廉洁奉公,以人为本;员工诚实守信,奉公守法,敬业爱岗;人员配置与结构合理,持证上岗,有良好的劳动保护措施。

  (二)人员配置与稳定状况

  人员编制配套齐全,无空白点。仓储管理、保管、检化验人员稳定。

  (三)学历与技术职务

  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员工,保管、检化验人员中的粮食储藏中、高级技术职务人数能满足企业仓储业务的需要。

  (四)持证上岗比例

  保管、检化验人员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人数占保管、检化验人员总数的比例符合相关规定。

  (五)员工培训

  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组织职工培训,库领导和全库员工全年参加业务学习或全国性技术交流、培训的时间分别达到12天和10天。

  (六)员工业务能力

  全体职工熟练掌握本岗位业务工作技能。仓储保管员熟知自己所保管粮油的品种、数量、质量、来源、粮情、仓房设施等相关情况,做到“一口清”。

  (七)劳动保护

  员工统一着装,有切实可行的劳动保护措施,无人员伤残、设备损毁。

  九、企业信誉与规章制度

  (一)企业信用

  获得AAA级、AA级或A级信用企业称号。

  (二)企业荣誉

  3年内的获得国家、省、市、县有关单位或部门表彰。

  (三)规章制度

  企业须按照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下列基本规章制度:《储备粮油管理制度》,《储粮安全责任制度》,《粮油出入库制度》,《粮油检查制度》,《粮油品质检化验制度》,《化学药剂使用与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含防火、防汛、防震、防盗、防事故等),《环境卫生制度》,《仓储管理奖罚制度》,《仓储设施维修管理制度》,《仓储器材采购制度》,《科学保粮制度》,《储粮害虫防治制度》,《业务学习培训制度》,各项规章制度上墙。规章制度健全,职责明确,执行严格,有详细奖惩记录。

   
  附表:仓储规范化管理水平评分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