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粮食局长会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粮食局先进事迹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阿坝州粮食局按照州委、州政府和四川省粮食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极强的政治敏锐性,紧急行动,干部职工坚守岗位,服从指挥,分线作战,切实履行粮食工作者做好粮油物资调运,全力保证灾区粮食及时有效供应的重任。

  一、反映迅速,认真部署,全面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灾情发生后,我局立即启动破坏性地震粮食应急预案,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同时要求各县粮食局立即启动粮食应急预案,确保粮食应急工作快速、高效、有序开展。

  二、积极采取措施,保障粮油市场正常秩序

  我局紧急下发《阿坝州粮食局关于保障粮油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稳定的紧急通知》(阿州粮发[2008]27号),全面保障粮油市场供应,确保粮油的储备和供应,确保不断档、不脱销、供应充足,尤其是做好抗震救灾部队的粮油供应工作。

  三、奔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

  州粮食局组成两个工作组,冒着余震和飞石的危险,不顾个人安危,分别深入到汶川、茂县、松潘、理县,实地了解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与灾区粮食局干部职工一道同甘共苦,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四、克服人手困难,全力做好粮油物资中转工作

  按照州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安排,我局在马尔康县卓克基和都江堰(州粮食局转运站负责中转到汶川县映秀、漩口地区的粮油和其他物资)两个中转点中转粮油物资。局干部职工克服种种困难,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好救灾粮油物资调运分配,让救灾粮油物资及时到达灾区。截止到6月11日,卓克基中转点共计转运粮油42辆整车,转运粮食1400吨,转运食用油2962桶,打谷机6台。都江堰中转点共计转运750吨粮油到汶川县映秀、漩口地区,同时组织2000吨粮油进州。

  五、严肃机关工作纪律

  州粮食局制定了《关于做好救灾物资、资金接收、拨付、转运的工作制度和纪律要求》(阿州粮函[2008]52号),对接收、转运粮油物资、接收、拨付资金的工作纪律做出具体的规定,使抗震救灾工作有序开展。及时向省、州报告救灾工作进度,在机关的干部职工夜以继日,坚守岗位,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负责收集全州的粮油调运、销售、库存、灾情数据,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准确的资料和情况。

  六、全力以赴进行灾区粮食调运工作

  从5月14日夜开始,我局克服运力不足,道路艰险,从松潘县、黑水县、红原县、理县、九寨国库紧急向汶川、茂县调运粮食。到10月30日共计调用县级储备粮250吨,州级储备大米3500吨、面粉2吨;组织接收省粮食局安排调入的大米、面粉、清油共3500吨,确保了灾区军民用粮,有力地支持了全州的抗震救灾工作。到目前已安排调入中央储备粮两批共计8800吨成品粮,第三批中央储备粮正在安排调运。调入中央储备油两批800吨,已全部组织供应给灾区群众。

  七、做好全州受灾困难群众三个月每人每天一斤口粮工作

  及时向灾区群众发放救灾粮食。为确保受灾群众每天都有粮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从国家储备库开仓放粮的紧急通知》(阿府办函[2008]111号)的文件要求,我局积极行动,指导各县粮食局会同当地民政局、财政局在各县人民政府统一安排下,克服道路不通、运力紧张等困难,深入到各乡镇发放救灾粮食。粮食职工不分上下班时间,加班加点,不怕脏,不怕累,任劳任怨,克服重重困难,按时把救灾粮食发放到了受灾群众手中。截止到10月31日共有11个县灾区群众发放每人每天一斤口粮共计1.2万吨。

  八、认真做好粮食系统灾情统计和灾后重建的规划工作

  灾害发生后,全州各受灾县按照州政府、省粮食局要求,积极做好粮食系统灾情统计,经初步统计,我州粮食系统在这次地震中可恢复项目中损失金额为2504.58万元,其中房屋毁损42623平方米,毁损金额2495.58万元,危害等级程度A、B、C不等;设备、设施毁损9万元。因灾全毁损失金额为31385万元,房屋毁损205532平方米,毁损金额26287万元,设备、设施毁损382台/套,金额5098万元。共计损失达33889.58万元。全系统受灾严重的主要是仓储、供应网点、加工等基础设施。在大灾面前,我们一手抓救灾,一手组织抓好恢复重建,目前全州灾后重建工作已全面开展,省军供中心安排我州的105万元军供网点应急维修资金已落实到各县;省粮食局安排我州的1050万元粮食仓库应急维修资金,各县正在抓紧落实项目的审核、报批和仓库应急维修工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