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粮食局长会

重庆市粮食局军粮供应处先进事迹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重庆市粮食局军粮供应处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粮食局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指示,紧紧围绕抗震救灾中心工作,以“有力、有序、有效”为目标,以军供处各项职能任务为着力点,忙而不乱,紧张却有序地高效运转,在军供处统一指挥协调下,军地双方密切配合,及时有效地保障了驻渝部队行动,为抗震救灾应急行动发挥了军供部门职能作用。

  一、快速反应,做好抗震救灾军粮供应准备

  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当地震灾害发生时,军供处工作人员第一反应是“地震了!”当得知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距重庆市仅300多公里,军粮供应处迅速意识到重庆市离地震灾区最近,驻渝部队可能在第一时间开赴抗震救灾前线。处内全体工作人员冒着余震,未顾及家人及家庭情况,处长徐平同志一边请示局分管领导,一边召开处室会,紧急部署,立即启动应急措施。一是检查军粮加工厂和各军供站的粮食库存情况,要求各军供站备足成品粮源,确保驻地部队及赶赴灾区部队的军粮供应,及时通知军粮加工厂备足原粮,下达了应急加工任务;二是通知各军供站积极主动与部队联系,并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了解部队需求,保证部队供应随需随到。对紧急奔赴灾区的部队特事特办,先供应后结算,第一时间供应,必要时送粮到抗灾第一线。并启动军供数量一天一报制度,及时掌握全市军粮供应情况。三是组织各军供站做好自身安全防护工作,保证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并及时报送在地震中的财产损失。

  二、积极协调,开展抗震救灾保障工作

  在军供处的统一部署和协调下,军供部门及时向陆续赶赴灾区的部队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5月12日晚,各军供站陆续接到驻区部队要开赴抗震救灾前线的消息后,以最快的速度组织好粮油和送粮车辆,把军供粮油直接送到了整装待发的军车上。在8小时内共组织了500吨米、面、油供应部队。根据灾区特殊情况,奔赴灾区救灾部队须携带方便食品,军供处又立即启动应急食品采购协议,协调军供站和商业大型超市,保证奔赴灾区的部队能吃上熟食,喝上纯净水。在2小时内,向部队提供了2000件面包、2000件矿泉水、800箱方便面、400件火腿肠。

  5月14日,大批救灾部队陆续赶赴灾区。由于灾区道路损毁严重,当地军供部门也同时受灾,为了保证救灾部队和灾区居民的粮食,国家粮食局军粮办电话询问了空投粮食准备情况。我们意识到灾害的危害巨大,紧急采取新的应急措施,立即安排军供站和加工厂准备粮油,收集清理能用作空投的麻袋,并积极与部队相关部门联系,配合部队按粮食空投要求做好了支援地震灾区空投的应急准备。

  5月17日是周末休息日。军供处接到重庆消防总队电话要求,国家扶贫基金委急需向灾区筹措大批粮油。为保证及时筹措粮油,军供处立即统计全市军供粮库存,因同时要做好向四川灾区空投粮食的准备,军供部门无法同时提供这么大一批粮食,军供处又立即与重庆粮油集团联系。在军供处的积极协调下,18日就向灾区发运救灾粮400吨、食用油100吨、食盐20吨。重庆军供处的积极协调、反应迅速获得了国家扶贫基金委的好评。

  地震灾害供应保障工作步入正常后,军供处又积极着手灾后损失清理、调查及鉴定工作。一面向国家粮食局军粮办反映,一面积极组织灾后受损军供站的维修,恢复正常工作秩序。据统计,在这次地震灾害中,全市共有6个军供站的仓库、营业网点不同程度受损,损失金额达700万元。

  在军供处的积极争取下,国家粮食局下拨重庆市军供应急保障资金28万元。军供处立即用这笔资金统一采购笔记本电脑、发电机、帐篷等10种22件应急保障物资配发到了17个军供站点,成为全国首个省级统一配发应急保障物资的军粮供应单位,也为军供站点在处理突发事件和应急情况下开展供应提供了必备设施设备保障。军供处还妥善调剂网点建设资金,使渝中区军供站受损油罐、直属军供站受损房屋及黔江军供站受损仓库于10月底前恢复正常使用。

  三、积极动员,奉献爱心

  军供处在做好供应保障、生产自救的同时,动员全处干部及各军供站职工奉献爱心,积极向灾区群众捐款捐物。全市军供系统共捐款捐物共计折合人民币6.5万余元,共产党员随后又交纳了一个月工资作为特殊党费。军供处还组织各军供站对驻地原籍在灾区的官兵进行了一次特殊的慰问活动,部队官兵深受感动。在市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敏同志的带领下,军供处组织军供战线干部职工,冒着38度的高温,到抗震救灾先期回撤的消防重庆总队某支队、武警总队某中队驻地慰问官兵。各军供站还通过积极筹措货源、丰富超市品种,与部队官兵开展篮球赛、兵乓球赛等联谊活动,为灾区部队送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形式积极慰问部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