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粮食局长会

云南省昭通市粮食局先进事迹



  我市属“5.12”汶川特大地震严重波及受灾地区, 11个县(区)143个乡(镇)1263个村委会(社区)194.9万人受灾。特别是紧临四川省的水富、绥江、永善、巧家、盐津、大关等县更是重灾区,大量民房倒损,学校、农业、水利、电力、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工矿企业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10.28亿元。其中房屋倒塌765户3825间、严重损坏10620户53117间,直接经济损失35788万元,紧急转移灾民9385户45033人。

  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省粮食局高度重视我市地震灾害情况,对我市抗震救灾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市粮食局及时召开紧急会议,传达贯彻上级的指示要求,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国家和省粮食局以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以赴投入到保障救灾部队军粮供应和灾区粮油市场稳定工作,为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领导重视,反应迅速

  灾情就是命令。地震灾害发生后,局党组第一时间向各县区粮食局和市直粮食企业电话了解受灾情况,并就积极做好灾民口粮供应和市场粮油供应及粮食安全工作做出了安排,要求粮食系统的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要视灾情如命令、视时间如生命,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去。局领导身先士卒,三位局领导率领相关科室人员于5月13日分别深入全市11个县区和市直单位了解情况,实地查看灾情,了解储备粮油和商品粮库存以及市场供应情况,落实粮源,为抗震救灾作应急准备。同时要求国有粮食企业确保粮油供应,并明确要求在地震灾害期间不许涨价,必须保持市场粮油价格稳定,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害。5月24日又陪同省粮食局领导深入灾区指导抗灾救灾工作,6月16日陪同国家粮食局军粮办同志深入灾区实地查看军供网点设施受灾情况,指导抗灾救灾恢复重建工作。

  二、快速决定,措施有力

  灾情发生后的5月12日晚,市粮食局召开的紧急办公会议,研究讨论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局党组要求局领导班子和各职能科室紧急行动起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地震灾害期间的粮油供应和市场稳定工作。

  一是成立三个检查组,分别由三位局领导带队及时深入灾区实地查看受灾情况和全市各种所有制经营者的成品粮油的库存情况和销售情况,督促其做好应急准备,确保需要时拿得出、调得动、用得上。

  二是指导各县区粮食局及时掌握当地粮食市场供应情况。加强与民政部门联系,及时调运救灾粮油,确保灾民口粮和市场粮食供应。

  三是加强对行政区内粮食数量和市场价格监测,确保不出现粮食脱销断档和粮油价格暴涨情况,确保灾区粮价稳定、人心安定。

  四是督促各县区粮食局严格加强各级储备粮油管理,确保应急需要。落实应急粮油加工、运输等环节的准备工作,确保应急预案启动后,反应及时,保障有力。

  五是要求各县区粮食局认真排查系统内受灾情况,特别是储备仓库及周边环境受损情况并及时上报当地党委、政府和市粮食局。

  六是强化值班制度,保障信息畅通。在抗震救灾期间,市、县区粮食部门建立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24小时保障信息畅通,遇重大问题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报告。

  三、认真组织实施中央储备抗震救灾粮

  党中央、国务院及中央、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昭通灾区人民群众的口粮安全,先后向我市下达了三批次中央储备粮抗震救灾计划共计324万公斤(原粮)。中央储备抗震救灾粮是灾区灾民和生活困难群众的生活口粮保障,为确保中央储备粮抗震救灾计划的顺利实施,昭通市粮食局及时成立了以局长曹卫忠同志为组长的中央救灾粮执行领导组,并及时向市政府领导汇报情况,取得了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指导。同时,积极与民政部门联系确定救灾粮发放分配计划,及时组织和协调出库企业和加工企业投入紧张的调运和加工。在日加工能力只有40吨的情况下,承担加工任务的企业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夜以继日地开展加工面粉和大米。第一批5月24日开始出库加工到5月30日加工完毕,6天时间加工稻谷110万公斤,小麦40万公斤。截至10月29日第三批加工发放完毕,三批共加工稻谷230万公斤,收回大米160万公斤,加工小麦90万公斤,收回面粉60万公斤。切实加强粮食出库、运输、加工过程中的原粮质量和卫生监管,督促企业对每批次出库及加工的粮食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每一批次抗震救灾粮质量良好、卫生安全,大米加工为特等晚籼米,面粉加工为特制一等小麦粉。将党中央、国务院及中央、省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及时送到灾区灾民手中。

  四、积极组织粮源,确保抗震救灾期间全市粮油有效供应和市场基本稳定

  灾害发生正值粮食生产青黄不接时节,受灾灾民手中没有多少粮食,而市场上销售的粮食95%以上要靠外地调入。为了确保灾民口粮供应,抗震救灾期间,市县区粮食局高度关注各地粮食市场供应情况。一是加大粮食采购工作力度,指导和督促国有粮食企业和规模较大的粮食经营者定向向东北、湖南等粮食主产区组织调入粮食投放市场,2008年5月—10月共组织调入2500万公斤粮食投放市场,其中国有粮食企业组织近1200万公斤,充实粮食市场粮源;二是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和加强与民政部门联系,坚持每天一报告制度与每天和民政部门沟通信息,互相了解、掌握灾民口粮供应情况,确保灾民口粮和市场粮食供应;三是加强对行政区内粮食市场价格和数量的监测,坚持每天一监测制度,随时掌握全市11县区县城和受灾严重乡镇的市场粮油供应数量、品种结构、价格变化等情况。同时对粮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实行动态掌握,防止其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要求所有粮食经营者必须敞开销售,不能随意关门或不经营,必须以5月12日的价格为基价,不得擅自提价,对价格变化的要报当地价格主管部门审批。由于措施得力,工作到位,确保了在地震灾害期间我市市场粮价稳定,供应正常,人心安定。

  五、保质保量做好军粮供应,积极服务部队官兵

  抗震救灾期间,全市各军粮供应站点严格执行“先部队、后地方,先前方、后后方”的原则,按照保质保量,供应及时、服务优质的要求,确保部队用粮需要。特别是今年年初的冰凌雪灾和“5.12”汶川特大地震对我市军供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重大的损失,水富、绥江、永善、巧家等县军供设施损毁严重,军供仓库开裂和垮塌,军供门市不能继续供粮。在市县区粮食局的指导下,灾区军供企业按照“灾情就是命令”的要求和发扬不怕困难、敢于战斗的勇敢精神,通过搭建简易网点、租赁门市、直接送货上门等措施,第一时间保证部队特别是救灾部队的用粮需要。

  六、乐于奉献,支援灾区

  灾难无情人有情,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市粮食局所有领导党员干部,在灾难面前,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向灾区捐款捐物,体现了粮食系统干部职工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局机关干部职工个人捐款8532元,共产党员交纳特殊党费11250元。这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这充分说明在关键时刻,我市粮食系统的基层党组织是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我们的党员也是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粮食职工是情系灾区人民的。

  这次地震的发生对我市粮食系统的广大干部和职工来说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正因为他们把安全的警钟时时敲响,才让他们在这场和自然灾害的较量中,用他们的智慧和机智,用他们的勇气和忠诚赢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胜利,为党和人民交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