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粮食局长会

陕西省宁强县刘晨光同志先进事迹



  四川汶川“5.12”地震,给陕西省宁强县粮食系统的国有资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墙体裂缝密布,倒塌房屋随处可见,满地一片狼籍,……

  灾情就是命令。宁强县粮食局局长刘晨光同志沉着指挥,身先士卒、临危不惧,带领局领导班子及全体职工不等不靠,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完成了局里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保证了全县救灾粮的组织调运、粮食市场的监督检查、查灾排险及系统内受灾人员安置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阶段性胜利,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

  地震发生之后,他及时主持召开紧急会议,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就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同时成立了4 个查灾排险小组,分赴全县调查核实粮食资产及租住户的受损情况,协助做好防余震工作,力争将损失降低到最底限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解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所需,他组织成立了救灾粮调拔工作组,由两个局领导任组长,并协调5人负责粮食调拨发运工作。

  广坪镇和青木川镇是我县受灾最为严重的乡镇。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余震不断,道路中断的情况下,冒着路边山石随时垮塌的危险,组织运输队,亲自驱车调运,以最快的速度,于5月18日连夜将救灾粮运送到安乐河、广坪、青木川等乡镇。在难以寻找装卸工的情况下,带头卸车、搬运,保证受灾群众及时领到了救灾粮。一位老大娘说:“这粮来的太及时了,解决了我们家的燃眉之急。”截至9月30日,该局已调拨到各乡镇的救灾粮达3030吨,并协助乡镇组织粮源275吨,保证了受灾群众灾后的基本生活用粮。

  为了解决重灾区群众用粮和房屋倒塌后无处存粮的困难,他发动全局职工,努力克服困难。在一无资金,二无场地的情况下,采取向个体户赊欠、从余房户租房等办法,及时在青木川镇设立了宁强县粮食局青木川应急粮油储供点,低价向灾区群众供应粮油,为灾区群众无偿代储粮油,向该镇5800多名受灾群众每人每天供应一斤中央储备粮,并在该点应急储备了3天供应口粮。同时,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在灾区敞开收购余粮,让受灾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此举得到了前往青木川视察灾情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高度评价,称宁强的做法很好,值得提倡。

  当宁强的灾情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后,各种援助纷纷而来,特别是部队官兵的到来,增大了粮食供应量。对此,刘晨光早有谋划,在灾情一发生即预料到这一点,提早组织储备,并带领军供站职工与部队取得联系,及时为驻宁部队送去了5天的粮油。随着部队的增加,业务量的增大,又及时从下属单位调回车辆,根据需要组织各品种粮食送到驻地,保证了军粮供应,受到部队好评。

  同时,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认真做好包扶村救灾工作。安排局领导和机关5名同志前往包扶的边远乡太阳岭乡长沟村和广坪镇后坝河村慰问受灾群众,帮助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为这两个村筹措资金各一万元帮助修复震灾毁坏的公路,并为两名特困村民送去了90斤大米和4床棉被,为15名特困党员送去3000元的慰问金,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一个多月来,他带头24小时值班,除下乡以外整天吃住在单位临时帐篷里,还担任粮食系统城关灾区查灾排险工作组长,带领工作人员奔波于救灾现场。在他的带动下,全体干部职工都积极的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抗震救灾工作中,节假日都在抗震救灾的一线奋战,渴了就喝白开水,饿了就泡方便面。

  对此,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下决心开办了从未开办起来的职工食堂,并亲手制作计划,组织大家购餐具,买材料,仅用一天时间,职工食堂就开火做饭,大家一起在抗震特别时期共进了一次特别的晚餐。由于他长时间工作,累得病倒也顾不上去看,他只是在抗震棚中打点滴了事,仍然坚持工作。

  此外,他还想方设法筹措救灾粮100余吨,同时积极向省市粮食局反映受灾情况,先后争取到省市救灾款物近30万元。帮助新组建企业恢复重建,使受损企业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实现了全年的经济目标。

  真金不怕火炼。在这次百年不遇的特大地震灾害中,刘晨光经受住了考验。他,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实践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誓言,为党旗增添了更加灿烂的光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