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粮食局长会

肩负使命 顽强拼搏 千方百计做好地震灾区粮食工作



四川省粮食局


  2008年我们历经了两次特大天灾,经受了两次严峻考验!在冰冻灾害特别是“5·12”特大地震灾害面前,全省粮食系统紧急行动,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全力以赴抢险救灾,夜以继日加工粮食,不畏艰险送往灾区,保证了800多万灾区困难群众和救援大军有饭吃,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赢得了社会各界和灾区群众的普遍赞誉。在抗震救灾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抢险救援,保护生命财产。5·12特大地震,给全省粮食系统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全省21个市州、148个县(市、区)、618个企业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全省死亡职工和家属407人,重伤190人,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到140亿元。在大灾大难面前,灾区粮食职工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不顾频频余震的危险,立即投入抢救生命、保护粮食的紧急行动。绵阳市粮食局地震后两小时内就成立了抗震抢险指挥部,组织职工救人保粮。绵阳、广元两市粮食局连夜组织突击队,奔赴灾情最重的北川、青川,开展抢险救援。灾区无数基层粮食职工,冒着余震肆虐、房倒屋塌的危险,连夜冒雨抢修、遮盖被震坏的仓房屋面,保证了库存粮食安全。

  二是加工抢运,保障应急供应。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迅速建立了指挥机构,部署了工作任务,全力投入抢险救灾,组织加工粮食,运往灾区一线,千方百计做到“路通到哪里,粮就运到哪里,部队战斗到哪里,军粮就保障到哪里”!5月14日,川粮米业发出的第一批粮食空投灾区孤岛;5月15日,乐山市粮食局按照省局1号调令组织的10车粮油,冒着余震和大雨,深夜启运,风雨兼程,翻越夹金山,在“生命线”上爬行,经过五天四夜的艰辛,终于运到告急的茂县;5月16日,理县通往汶川的公路抢通,我们第一时间抢运了100吨大米到汶川县城,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迎来了首批粮食;5月17日都江堰到汶川映秀镇陆路抢通的当天,我们组织的14车粮油抢运到了地震核心区!

  在特大灾害面前,全省粮食系统顾全大局,听从指挥,轻灾援重灾,无私作奉献。眉山、资阳、内江粮食局在接到省局指令的第一时间,把救灾粮油运到重灾地区。各市州粮食局响应省局号召,主要领导亲自动员,组织指挥应急加工,按照指令运送粮油到指定地点,保证了抢险救援的需要。

  三是发放粮油,落实国家政策。国家“1斤粮”政策出台后,我们按照民政部门提供的困难群众数,将中央划拨给我省的救灾粮油分配到市州。在中储粮总公司成都分公司大力支持和有效配合下,就地就近落实出库库点,高效快捷加工调运,尽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了救灾粮油发放不断档。

  四是收购粮油,减少灾民损失。为了减轻地震灾区农民的损失,国家专门出台了小春粮食收购政策。我们在11个市州指定了169户政策性收购企业,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灾区粮食部门加强领导,组织力量,克服困难,创新举措,千方百计方便群众售粮、帮助农民储粮。德阳、绵阳、成都、广元等市组织跨县收购,轻灾区帮重灾区收储粮油,有力地推动了收购工作。什邡、绵竹、江油、广汉、安县等地增设收购网点,开展上门收购,方便农民售粮,有条件的地方“干湿都收”,“不扣水扣杂”让利农民,激发了农民的卖粮热情,收粮数量超过往年。什邡、绵竹、江油等市的收购工作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作过多次报道,新华社记者在内参中客观地反映了什邡、绵竹粮食收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及时采取措施,有力地支持了灾区粮食收储工作。

  五是加强监管,确保廉洁救灾。救灾粮是救急粮、救命粮,必须保证质量。我们对救灾粮油单独管理、专仓储存,做到手续完备,质量可靠。全省组织了30多个粮食质检机构200多名质检人员,严把粮食出库、加工、包装、运输、发放各个关口,确保符合质量要求。全省粮食部门没有发生救灾粮油质量责任事故。同时,在抗震救灾资金物资接收、分配、采购和发放中,严格监管,阳光操作,确保专项用于抗震救灾。

  六是周密部署,储备越冬粮油。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全力做好灾区和高寒边远山区群众越冬粮油储备工作。我们按照百年不遇极端气候灾害设防,划定重点储备区域,情况掌握到重点乡镇,确保粮食供应不出问题。目前,我们在灾区及高寒边远山区涉及的13个市州69个县325个重点乡镇储备了越冬粮油143.5万吨。同时,在我省大中城市储备了小包装成品粮油5.8万吨,确保灾区及高寒边远山区群众安全越冬。

  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国家局给了我们最大的支持。特别是振邦局长、建伟、正晓、桂凤、丽瑛等领导先后亲临灾区了解灾情,指导工作。国家局机关的领导和同志们夜以继日工作,帮助我们落实救灾粮油、资金和物资,使我们深受感动,倍受鼓舞。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各老大哥省区市粮食部门给了我们无私的援助,北京、黑龙江、吉林、内蒙、江苏、安徽、新疆、宁夏、云南等省(区、市)粮食局第一时间发来慰问电并捐款捐物,给了我们有力的支持,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天下粮食一家人的关爱。借此机会,我代表四川粮食人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抗震救灾工作中,我们除组织领导方面外,有以下三点感受和体会。

  第一,国有粮食企业是抗震救灾的中坚力量。这次大地震没闹饥荒,没饿死一个人的事实,充分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雄辩地证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粮食企业是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是粮食应急保障的中流砥柱!在艰难险阻面前,他们不讲条件、不计得失,默默无闻地承担起粮食应急供应任务。在汶川,国有粮食企业在强烈的余震危险、频繁的山体塌方和飞石威胁中,拼死兑现“路通到哪里,粮食就运到哪里”的承诺;在北川,粮食局仅幸存了3人,国有粮食企业的旗帜没有倒,在废墟上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帐篷粮店”;在青川,国有粮食企业职工在暴雨中将有限的帐篷、雨布用来保护粮食,自身露宿雨夜,默默坚守。

  第二,应急网络体系是抗震救灾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我们按照国家局的要求,建立了粮食应急供应网络体系,狠抓了应急预案制定、加强培训演练、落实工作责任等工作,在这次地震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省826个应急网点组成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涵盖了217个粮库、138个加工厂、471个供应站点。地震发生后,我们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涉及的各单位、各环节密切配合,高效运转,保障了灾区口粮供应。虽然应急预案不尽完善,但是,如果没有预案作基础,在仓促之间要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是不可能的。

  第三,四川粮食系统是能打硬仗的坚强队伍。在大灾大难面前,我省粮食系统上下一心,团结战斗,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各级粮食部门的领导同志不负使命,不畏艰险,科学决策,果断指挥,带领干部职工克服困难,不怕疲劳,连续作战,顽强拼搏,夺取胜利,谱写了抗震救灾粮食供应的历史篇章。

  在这场举世震惊的灾难面前,我们接受了挑战,经受了考验,完成了任务!虽然灾后重建任重道远,但是,我坚信,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国家局的关怀和兄弟省市区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能够重建美好家园,“天府之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四川粮食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