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轶彪: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体会
 

信息中心   卜轶彪

  这次粮食局集中组织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讲座安排得非常紧凑,也非常有效。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里集中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髓,继续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再加上小组交流和讨论,收获非常大。

  国家粮食局很早就确立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主题,紧密联系粮食流通工作实际,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粮食流通事业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切实增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为加快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粮食局全体党员也应该紧紧围绕这一主题,结合自身实际,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到实处。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2006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要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人口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比其他国家要大得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一个与现代化建设同步的过程。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有些地方甚至需要上百年。在新形势下推进的农村改革发展,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从目前情况看,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慢,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只有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重大的战略任务,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经过十几年的持续不懈努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使农村社会生产力较大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民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农村面貌较大改观,使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全面发展,让广大农民过上全面小康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因此,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重大的战略任务。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部署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任务,提出要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从国家安全战略角度和中长期发展趋势分析,我们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决定》强化了各地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指出各地区都要明确和落实粮食发展目标,强化政策扶持,落实储备任务,分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全局性和普遍性,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的生产、加工、流通、储备等粮食产业发展状况构成了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坚持和完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从严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切实落实地方粮食储备任务。粮食主产区要重点加强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着力加强产粮大县建设,确保区域内粮田面积不减少、粮食自给水平不下降。中央和省级政府还要强化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粮食加工、流通、储运等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形成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相协调的发展局面。《决定》提出抓紧实施粮食战略工程,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加快落实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这一任务的提出,完善了今后一个时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思路,制定了实现粮食供给稳定增长的重大举措,明确了今后国家重点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基本任务和重点区域。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国家将实行以县为单位集中投入和整体开发,实施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土壤改良、农业机械化。

  为了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防止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第一,实行临时收储政策。主要是在东北地区收储粳稻、玉米和大豆,在南方水稻主产区收储中晚籼稻。第二,提高小麦的最低收购价。在今年提高最低收购价的基础上,明确明年进一步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提高幅度都比较大,在13%以上,这是近年少有的。第三,搞好粮食市场流通,包括加强“北粮南运”的运输协调,还包括继续实行粳稻(大米)入关的运费补贴政策,鼓励销区的企业积极到东北主产区采购稻米,把东北地区今年的稻米能够及时运出来,转化成农民的现金收入。

  可以说,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做了不少文章,也出台了许多的政策。作为国家粮食局的一名党员,作为粮油信息中心的一名党员,我觉得应该把本职工作尽最大努力做好,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工作实际中,这就是最大的收获和落实。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就确实发挥了最大作用,学以致用,也就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工作尽了自己最大努力,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