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鉴奇:党组中心组学习汇报(提纲)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结合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深了对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加深了对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粮食流通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结合工作实际,从三个方面汇报一下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搞好做好粮食流通工作,促进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我们从《决定》关于粮食问题的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中央对粮食生产、流通、安全保障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用认识和高度重视程度。《决定》关于“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规定,对于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形式和生产规模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粮食系统是重要的涉农部门。粮食系统参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改革发展,不仅是责无旁贷,而且可以大显身手。从粮食流通工作来说,探索适应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股份合作制发展条件下的粮食收购方式,促进粮食生产,是粮食工作一项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千百年来,千千万万的小生产、小农经济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了规模经营、合作制生产等形式,但从总体上来看,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小农经济的本质和小生产的主体地位,现行粮食收购方式也正是建立在这种小生产主体之上的。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可以说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土地合理流转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解放劳动力、促进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举措,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粮食流通体制也随着农村的改革而变化,特别是近十多年以来,粮食流通体制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进行改革、探索,并取得了重要进展,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中全会以后,路透社记者在分析评论时说,“当前的任务是在改革小农经济的同时维护农业发展和保证粮食安全。这是一个基本的政治问题。”这里不是说这位记者高明,只是说明这位记者说的是事实。

  我国农村的改革,始终离不开土地这个核心。允许土地使用权的合理转让,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三中全会以后,让农民能更大限度地转让土地或把土地集中到更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经营者手中,无疑将提高生产率,加速城市化。

  适应这种变化,促进这种变化,是粮食流通工作或者说是粮食流通体制深化改革的紧迫课题。粮食收购、加工企业按订单收购,农民按订单生产,这是近年来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收购形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生产方向,也稳定了收购企业的粮源。进一步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生产、收购粮食契约形式,适应农村土地流转、土地适度经营规模、股份合作制粮食生产的需求,是粮食部门参与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我们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紧跟农村改革发展的步伐,积极探索实践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粮食收购方式,完善粮食流通体制,促进农村的改革和发展。

  二、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三个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和工作机制,提高机关的服务效能,做好办公室工作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们办公室领导班子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经过研究,结合粮食工作实际和办公室工作特点,提出以强化服务意识为立足点,以落实“三个转变”为切入点,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办公室的机关工作枢纽和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作用。

  (一)进一步推进“三个转变”和推行政务公开,切实搞好服务。一是围绕增强创新意识,大力推进观念转变,搞好服务。二是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着眼全局,通盘考虑,把工作重点放在对全局情况的了解、掌握上,集中精力抓好事关粮食流通全局的大事,当好参谋助手。三是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听取意见,搞好服务。

  (二)积极创新管理方式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动力的不竭源泉,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创新,积极进取,才能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前进。在机关建设中,同样要创新管理,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增强服务能力。我们要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开展创新管理的大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群策群力,进行创新探索。

  (三)总结政务公开的经验,进一步探索政务公开新形式,建立长效机制,逐步制度化。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更好地服务基层。认真听取基层和系统的意见和建议,还要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切实改进工作,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的各项工作。

  (四)加强调查研究,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服务能力。重视调查研究,进行科学分析,积极提出工作建议,不断增强建议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主动贴近领导思路、抓住领导关注的重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捕捉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结合业务工作深入研究和分析问题,大胆地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五)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抓紧抓好,务求取得实效。一方面,要协助局领导协调安排好全局各单位的学习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结合办公室工作实际,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抓住重点,统筹安排,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三、将科学发展观贯穿落实到日常工作的全过程,增强政治、学习、效率、责任、服务五种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我们要紧密围绕办公室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搞好服务“四大职能”,将科学发展观贯穿落实到日常工作的全过程,增强政治、学习、效率、责任、服务五种意识,全面提高办公室同声综合素质。

  (一)增强政治意识。从一定意义上说,政治素质的高低是衡量办公室工作人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要发挥好办公室参谋助手的作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就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从政治上把握方向,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统揽各项工作。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要和党始终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提高政治觉悟,熟悉党的方针,掌握领导与全局共同关注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认真思考,积极提出建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增强学习意识。处处留心皆学问。办公室的同志不仅要熟练掌握办公室文秘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学习意识。如,办文办会、办公礼仪、信息化建设等都要处处留心,养成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平时工作中发现某份文件写得很精炼,某篇领导讲话稿写得很精辟,都应该认真学习。在会务接待中,要及时学习那些细节方面做得好,使外部门的、地方的同志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发现那些细节做得还不够,下次要加以改进等等。当前,新思想、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新形势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经常地站在更高的层次、更广泛的角度上,多思考、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眼界和统揽全局的能力。

  (三)增强效率意识。办公室人员只有牢固树立效率意识,才能够适应不断加快的工作节奏,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效率意识,一方面要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善于在工作中发现苗头性、倾向性、规律性的问题,善于从表面现象中找出本质规律进行把握,善于在复杂情况下挖掘问题的本质,做到见事早,行动快,掌握主动。在具体工作中,办文要把好发文关,办会要注意精简合并,工作安排要做到效率最大化,在职责范围内果断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注重超前意识,尽可能地考虑在前,谋事在前。

  (四)增强责任意识。办公室的同同志应当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谨慎微,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具体在做一件事情时,从过问到结束要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始终如一。办公室事无小事。虽然大量工作是服务性的,但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重大失误。所以有人说,办公室的特点是,所有的事情做好了,都是小事,一件事做不好就是大事。因此,办公室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这份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高度的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有一点草率和大意。

  (五)增强服务意识。服务是办公室的“天职”。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树立工作一流、服务一流的意识,自我加压,开拓进取,在心中要树立“今天的工作比昨天做得更好”的服务意识,自觉地把具体工作、日常小事融于大局之中,真正做到有心干事、热心干事、用心干事,努力提高服务的质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