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松森:践行科学发展观 弘扬粮食文化
 

  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     何松森

   
  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他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中还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十分看重文化的巨大作用,千方百计壮大自身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从广义的文化学来说,文化是渗透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强大,不但在于其经济、军事的强盛,更得益于其文化形态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开放包容就会形成强大的向心力,犹如一个强大的引力磁场,吸引许多文化暂时落实的民族或他们中的精英人物百川归海,形成一波新的民族融合。)我们粮食行业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基础,粮食文化历史渊源流长,五千年中华文明乃至于世界文明都贯穿着粮食文化史,几千年来,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和农业文明,而且形成了重视农业重视粮食的重要思想。我们的祖先历来主张,“食为政首”、“农为邦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还有“仓廪实,知礼仪”等等,这些话语无不透视着对粮食的极端重视,也融合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粮食文化。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的生存活动是从狩猎、采摘野果开始,过着茹毛饮血的艰苦生活,到了新石器时代后期开始有了自觉的农耕生产,最主要的是粮食种植,从此,在人类发展历程的地平线初现了文明的曙光。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国民经济逐渐形成了各种产业,但粮食乃至农业生产始终处于基础地位。粮食等基本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首要前提,粮食以及其他农业产品是其它生产部门存在和扩大的重要基础。粮食这种特性,决定了成为历代统治者安邦治国的最重要条件。如果我们承认人类发展史,就是与大自然斗争的发展史,即人类生存条件的发展史,也就是说人类从狩猎时代(野蛮时代)进入农耕时代(文明时代)以后,整个发展历程主要就是获取粮食的发展史,那么,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党中央提出创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我们粮食部门也担负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什么是“和谐”,按照汉字造字的四种因素:“象形”、“假借”“转注”“会意”来分析“和谐”一词,“和”就是“禾”加上“口”,意思就是人人有饭吃,而我们粮食部门就是管理全社会吃饭的行业,就是保障老百姓买得起粮、吃得上饭的机构。“谐”就是“言”加上“皆”,意思就是人人都可以说话,人人都有话语权。既然要说话,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才能把话说好说透彻,说得简洁明了,保证交流无障碍,促进文明发展,这就是文化。由此可知,建立和谐社会,与粮食部门关系密切,所以我们粮食部门应该既抓流通、抓行业经济发展,也要抓粮食文化,弘扬粮食行业的优良传统,两手都要抓,都要抓到位。既要重视“物质”的发展,也要重视“人”的发展,即“粮食人”的发展。
     
  文化具有三种能力:一是经济能力;二是能够产生社会资本;三是可以形成社会凝聚力。而后两者就是文化的软实力。也称之为“文化资本”。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是构成社会阶层化的两个主要原则。生活品质的改善是以文化资源作为支撑的,文化改善人民的精神面貌,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提供智力支持,是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的主要动力(生活质量即生活是否充实,最重要的是精神生活是否充实)。因此,文化资本便成为以生活品质为导向的评价体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粮食行业目前“硬实力”可能与其它一些强力部门相比不如人家,但我们具有别人没有又不可替代的“软实力”,我们可以大力弘扬粮食文化,促进文明发展,促进粮食行业全面发展。
     
  那么,粮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从内容来看,粮食文化可以延伸为食品文化、饮食文化以及它们的衍生品——品牌文化;从形式来看,可以包括粮食企业文化,粮食管理文化等等。概括地说,文化就是人文之化,即以人为本,以职业道德、团结友爱、信仰理念、科技艺术、审美观点、理论研究、教育培育等多种形态来传承历史的载体。还包括上下干群关系的协调、和谐氛围的创造、凝聚力和创新力的增强等等。这些从表面上看来是一件件具体工作,但实际上是在创造文明,因此我们可以提高到粮食文化的更高层次来抓,用粮食文化的精神内涵来引导各项工作走向更高层次。
     
  那么,如何打造粮食文化?
     
  我认为应该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准绳,以探索粮食发展史为基点,以弘扬粮食行业优良传统、提高粮食职工素质为目标,理清粮食发展脉络,研究粮食流通规律,探讨粮食企业改革路径,搞好粮食文化宣传,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稳定市场供应提供催化剂作用。
     
  打造粮食文化,首先要倡导上下共识,然后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粮食文化渗透在粮食工作的方方面面,所以决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粮食各项工作中去努力逐步实践。我中心目前有几项主要工作,一是开展课题研究,二是学术交流,三是教育培训,四是职业技能鉴定。这些工作可以说是与粮食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目前我们主要抓的几件工作任务是:
  
  (1) 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一是针对粮食安全和粮食经济和流通
  
  工作的热点、难点开展深入研究,探讨改革路径,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二是探索和弘扬粮食文化的思路。
  
  (2)继续抓好《粮食发展报告》和《粮食年鉴》两本书的组织编写工作,牢固树立两个报告的品牌,我们将在原先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臻于完美。
  
  (3)启动学术交流活动,建立一个学术研究交流的窗口,努力创造一种学术交流的氛围,为粮食行业打造一个学术交流的广阔平台。
  
  (4)接手技能鉴定工作,从行业可持续发展出发,从企业的用人需要出发,使技能鉴定工作向精细化转变,推动行业技能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
  
  (5)开拓培训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粮食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培训有机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提高中心培训工作的水平,更好地为粮食行业中心工作服务,为全行业干部职工服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