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体会
 

  发展交流中心     田雨军

  参加党组中心组的集中学习机会难得。三天半的看书、学习、听讲座报告,特别是领导和同志们结合各自工作所谈的体会和交流的思想使自己深受启发,收获很大。下面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就党组中心组提出的第一个和第十个讨论题谈谈自己粗浅的学习体会。

  一、如何理解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五个字,“发展”是主体。世界上万事万物发展、变化是绝对的,静止不变是相对的,但如何发展,如何变化,在人类社会是需要有目标、有方向的,不能随意发展、随意变化,这就有一个把握方向的问题。我觉得,科学发展,就是要发展科学,科学是发展的方向。所谓科学,大的方面是两个规律,一个是自然规律,一个是社会规律,也就是说发展要尽量符合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要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有战略眼光。科学发展观就概念和命题而言具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特点,大到宇宙空间、万事万物,小到每个人的具体工作和现实生活,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民。发展的过程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归功于人民,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二、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本职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结合发展交流中心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科学发展观,我觉得主要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找准中心位置,明确工作目标和方向,所确立的目标和方向要尽量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要尽量做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发展交流中心的位置就是围绕局里的中心工作,拾遗补缺地开展好适合行业特点,中央、地方、企业都需要的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发展交流中心的工作目标和方向重点有以下四个,我觉得只要措施得当,是可以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

  1、粮食行业的会展。我觉得在全国粮食行业和相关行业,需要有一个配合国家粮食局和粮食行业的中心工作、较为规范的展览会。这个展览会的目的就是为粮食企业搭建一个相互学习交流、沟通信息、加强贸易、促进发展的平台,这个展览的初期发展需要政府指导、政府扶持,也需要各地粮食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但是它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市场调节型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展会未来的发展是依据各地粮食部门和粮油企业以及相关的国内外企业的需求来组织的。展会用市场行为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和行业创造条件、开辟渠道、搭建平台、创造效益,从而达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这一点从上百年的国际会展业的发展和我国各行各业会展的现状都可以得到印证。要做到展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展会的内容、形式、组织模式程序都符合发展的规律,也就是展会名称、办展地点(场馆)以及办展的时间要相对固定;要组织好专业观众使参展企业确实有收益;要做好展会的宣传,使参展企业参展确实可以达到自身难以做到的宣传效果;要做好展会的牵线搭桥的作用,使参展企业能够在展会上广交朋友,从而把企业做大做强,把产品越做越好,让销路越走越广。只有企业有参展积极性,行业参展有积极性,展会才能越办越好,实现可持续发展。

  2、对外合作交流。三十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三十年来粮食行业对外合作交流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其他行业相比,与企业和行业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近年来我们围绕国家“走出去”战略,配合中国贸促会和局里的外事工作,在“走出去”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我们加入了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实业家委员会,成为其正式的会员单位,这是贸促会所有行业分会中的唯一一个会员单位;我们成立了“中国粮机出口联合体”的筹备办公室,并已经开展了一年多的开发工作,取得了初步进展。

  粮食行业“走出去”,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的粮机企业经过近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通过引进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自我创新,目前我国的粮机生产水平已步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具有质量好、价格低的竞争优势;但是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相对饱和、国外市场信息不够对称,中国粮机企业缺少必要的国际信誉度,粮机企业的发展前景依然面临重重困难。作为发展交流中心,配合国家粮食局开发国际粮机市场是十分必要和具有发展前景的。

  目标明确了,接下来就是选好“走出去”的最佳切入点。我们初步选定以粮机出口为重点,以中亚、东南亚、非洲为“走出去”的突破口。据调查,中亚五国从前苏联分出来以后,一直没有粮机生产企业,所用设备完全依赖进口,在东南亚和非洲也非常需要中小型的粮机设备,而且这些国家多数与我国毗邻,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等十分方便,只要我们能牵好线、搭好桥,做好服务,保证信誉,粮机出口一定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3、爱粮节粮。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幅员辽阔,但资源人均非常有限,特别是可耕种的土地十分有限。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关系国计民生,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然而我们的粮食供给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一种紧平衡的状态,一些比较重要的品种还处在长期依赖进口的状态。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国粮食的浪费情况却十分惊人,同时我国粮食节约的潜力也十分巨大。我觉得,在我国节约粮食就是节约土地、节约自然资源。因此爱粮节粮是一个长远的工作任务和战略目标,作为发展交流中心围绕局里的中心工作,拾遗补缺地做好行业以及全国爱粮节粮工作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爱粮节粮有许多工作具有可持续性,一方面是意识形态方面需要不断提高全民的爱粮节粮素质,另一方面在科学技术领域要不断开发和利用节约粮食的新技术,这些具体工作作为发展交流中心是有责任做好的,其方向的选择和目标的确定应该是良性和可持续性的。

  4、农户储粮减损。农户储粮减损是全国爱粮节粮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这部分单独提出来加以分析和研究,主要是因为农户储粮所具有特殊意义。我国十三亿人口,八亿是农民。千百年来,农村储粮一直非常原始,从种植、收割、晾晒、入囤、运输、加工以及充当饲料等环节损失浪费都非常严重。如果把农民节约储粮的问题解决好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就在很大的程度上有了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在粮食系统也就有了重要体现,因此我认为发展交流中心配合局里主管部门,继续协助做好农户储粮新装具的开发研制和试点推广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一项利国家、利农民、利行业发展的大事,如果常抓不懈,一定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也一定是可持续的。

  其次进一步解放思想,要在发展机制上做好功课。

  单位的定位、工作目标的选择和方向的确定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机制是很难完成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归功于人民。发展交流中心要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团结和谐、能够战斗和打硬仗的团队。这个团队要能够良性发展和健康成长,离不开一个好的机制和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要分解好中心的各项工作,做好各处室的发展规划,明确近期任务和长远目标;不能鞭打快牛,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更不能多干多不是,少干少不是,不干没不是。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开发激励机制,大胆鼓励和奖励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工作能够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处室和个人,要把开拓创新的成果归功于付出辛勤劳动的员工,只有这样才能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

  最后要培养廉洁自律的良好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机制很重要,但发展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利益,为了获取。我理解科学发展观虽然以人为本,但道德和精神层面的东西也很重要。我们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要创造价值,享受果实,另一方面也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牢固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永远保持廉洁自律,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如果做不到这些,即使位置找对了,目标和方向都有了,机制体制也健全了,如果不注意意识形态的修养教育,不注重思想的改造,在成就和胜利面前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得到的东西也会失去,可持续和良性的发展也会中断和夭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