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我参加了中央举办的省部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研讨班暨全国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动员大会,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这次,根据中央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的部署,在前段时间学习的基础上,举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研讨会,围绕“实践科学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主题,深入学习有关文件和材料,观看了专家辅导报告录像,大家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思考问题,撰写和交流学习体会。通过学习讨论,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在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努力方向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深刻理解,达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指导工作的目的。下面,我围绕在学习中一些新的体会和认识,突出实践特色,应对当前国际粮价波动、世界经济衰退采取的一些措施和下一步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和同志们一起学习交流。
一、通过学习取得的一些新认识
通过前一段的学习和思考,感到自己在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取得新的收获,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进一步深化和增强:
(一)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解,增强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这段时间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领导同志的有关讲话,通读了三本书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等有关学习材料,进一步理解到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论关于科学发展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上是一致的。在关于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认识上,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它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自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特别是通过这次学习,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比较系统深入地理解,从理论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等方面,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确实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始终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指针。特别是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安全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看,必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才能真正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粮食流通行政管理部门,我们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增强贯彻落实的坚定性,才能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转化为推动粮食流通事业科学发展、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强大力量。
(二)进一步深化了对粮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市场主体多元化,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粮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粮食流通体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粮食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和改善了粮食宏观调控,初步实现了依法管粮,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障粮食供应,维护粮食价格基本稳定,特别是抵御洪水、冰雪、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应对世界粮食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从这些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成果看,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粮食市场经济,实现粮食流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因为我们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取得了粮食行业发展的新成就。粮食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首位”、“抓紧实施粮食战略工程”,“加快落实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等等,可见粮食问题的重要。民以食为天,粮食不稳,天下不稳,解决吃饭问题是天下第一重要的大事,也是最实在的以人为本,最大的以人为本。粮食流通工作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贯彻落实到粮食流通工作中,必须要用科学发展的立场方法解决事关民生、群众关注的吃饭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粮食工作要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对中央的决策指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抓好贯彻落实;粮食工作要科学发展离不开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必须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最大支持和帮助。
(三)进一步深化了对影响粮食流通工作科学发展问题的认识,增强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性。学习是手段,实践是目的。实践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查找影响和制约粮食流通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很大, 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世界经济衰退、国际粮价波动,给我们的粮食流通工作和粮食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和挑战。从国内情况看,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我们做好粮食流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粮食流通工作也面临着新问题。粮食流通体制、宏观调控机制、应急保障机制、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购销企业改革还要进一步深化,妥善处理好“主渠道”和“多渠道”的关系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加强调查研究,把问题找准,积极探索应对措施,着力完善粮食流通宏观调控的体制机制,增强调控能力,提高调控水平;着力完善支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政策措施,推进企业转制重组,提高市场竞争力;着力完善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产业发展,夯实宏观调控基础;着力构建新型粮食购销服务体系,强化为粮食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的服务,提高服务水平;着力转变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依法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通过建立和着力完善保障粮食安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进一步做好粮食流通工作。
二、突出实践特色,积极应对经济形势新变化,进一步做好粮食流通工作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央反复强调要突出实践特色。最近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又下发11号文件,就进一步突出实践特色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落实中央要求,我们把紧密联系粮食流通工作实际,应对当前国际粮价波动、世界经济衰退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新挑战,以及国内粮食生产、流通和“三农”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突出实践特色的重点,积极研究对策,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
(一)按照国务院部署,配合有关部门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针对前段时间国际粮价上涨幅度较大,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增加较多,为进一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的支持力度,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我们在对粮食市场价格变化和粮食生产成本收益变化跟踪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配合有关部门较大幅度提高了200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提价在0.1元以上,幅度在13%以上。玉米和大豆在东北地区实行临时收购政策。稻谷在主产区也实行临时收购政策,明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也将作较大幅度的提高。这项惠农政策的出台,按全国全年粮食商品量计算,农民可增加收入几百亿元。
(二)加强粮食收购和储备,增强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针对今年国内粮食丰收、粮食商品量提高和市场粮价回落等情况,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粮食收购工作,特别是抓住当前市场机遇,把做好秋粮收购作为当前粮食流通工作的中心任务,指导督促国有粮食企业和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力争多掌握粮源,充实粮食储备和商业库存,为加强宏观调控,保障粮食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已会同有关部门,分别下达国家临时存储玉米和稻谷收购计划500万吨和1000万吨,下达中央储备菜籽油收购计划20万吨,中央储备大豆收购计划150万吨。近日,又在东北地区召开了秋粮收购工作座谈会,对收购工作进一步做出具体部署。同时,派出了三个工作组深入到粮食主产区,加强对粮食收购的督促检查,保障国家已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稳定市场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确保收购工作顺利进行。
(三)从体制机制上着力完善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措施,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国有粮食企业是粮食购销主渠道,是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主要载体。针对当前基层国有粮食企业生存发展难,今年上半年,国家粮食局要求各地粮食部门深入开展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调研;8月份又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就当前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进行了重点调研;9月份,又召开了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国有粮食企业座谈会,了解各地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情况。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的措施意见。针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目前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经营状况,我们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进一步促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发展,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创造必要的条件,下大力找准突出问题,从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主渠道作用和多元市场主体搞活粮食流通的积极作用,促进粮食安全。
(四)积极做好粮食库存检查工作,摸清家底,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提供可靠决策依据。准确掌握粮食库存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确保粮食账实相符、真实可靠,对稳定粮食市场,保障粮食安全,应对国际经济衰退,保持国内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国务院的决定,我们已经着手进行全国粮食清仓查库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积极组织实施中。
(五)加强安全生产,确保粮食储存安全。目前正值冬季,风干物燥,又是秋粮收购旺季,粮库、粮食防火安全、储粮安全压力较大。为此,我们下发了文件,要求各地、各企业排查安全隐患,对储粮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防止储粮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加强粮食市场调控,保证节日粮食市场供应和灾区群众口粮供应,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常年常时安排政策性粮食,在规范的批发市场上联网公开竞价销售,保证市场粮食供应,维护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应对国际粮食危机的影响。同时,元旦春节即将来临,保障节日粮食市场供应和地震灾区以及其它受灾严重地区粮食供应的任务繁重。我们要未雨绸缪,加强对粮食供应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服务,督促各地加强粮源组织调度,做好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衔接工作,特别是落实好成品粮油货源,完善应急保障措施,保证节日粮食市场供应,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保持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
(七)加强收购存储环节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完善粮食质量监管制度。对现行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进行全面修订,落实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建立和完善粮食质量安全调查与监测制度,规范开展对各级储备粮、各类政策性粮食及社会流通粮食的质量安全抽查,进一步完善涉及粮油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方法和技术规范标准,开发和推广应用粮食卫生快速检验技术,推进粮食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提升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把关能力,确保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的米面粮油,确保符合安全质量标准。
三、按照工作方案,扎实推进下一步的学习实践活动和做好各项业务工作
前一段的学习实践活动,在中央指导检查组的精心指导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开局顺利,进展良好,各项工作按照预定的工作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下一步还要继续努力,把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扎扎实实地抓好。
(一)要紧密联系当前国际粮价剧烈波动、经济衰退的挑战和影响,认真组织好专题调研。局党组拟定了10个事关国家粮食安全需要重点解决的调研参考题目,局党组成员分别带领专题调研组进行调研,按照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自身业务分工,参考草拟的题目确定专题进行调研。时间从11月中旬到下旬,大约用半个月时间。各单位也要认真组织好自己的调研。专题调研完成后适时组织交流。
(二)要紧密联系当前粮食部门党员干部思想实际,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具体要开展两项活动。一是开展“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断提升粮食流通工作新水平”的大讨论,着重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二是开展人人参与“我为科学发展粮食流通事业献一策”的活动。通过讨论和活动,解决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和工作层面上以及深层次的一些问题,为局党组进一步搞好粮食流通工作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也为下一阶段的分析检查工作打好基础。同时,要积极做好转入下一阶段的准备工作。
(三)要紧密联系当前粮食流通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抓紧做好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的工作。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突出实践特色,就必须继续高度关注国际粮食供需、价格和世界经济走势,紧密联系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给粮食流通工作带来的影响,从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视野深入查找问题,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抓紧建立和完善体制机制,为推动粮食流通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和安全保障。
(四)要紧密联系当前粮食流通中心工作,认真抓好各项业务工作的落实。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真正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