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研究方向 推动中心研究工作科学发展 ----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粮食研究工作
新年伊始,正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入第三阶段的关键时期,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召开专题讨论会,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学习聂振邦同志在全国粮食局长会议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粮食宏观调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工作报告,重点研究部署新时期的研究工作。经过反复讨论,认真研究,中心明确提出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近期的研究工作:
一、继续开展保障粮食安全宏观问题的研究
2008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金融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扩散,国际粮食价格大幅波动,这些情况显然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彻底转变。同时,粮食生产和供求形势、价格走势也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和国家政策的有效性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中心明确要继续在宏观层面开展两项专题研究。
一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研究。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粮食供求总量和供求结构能否实现基本平衡,关系到粮食生产和流通能否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立足全局,从市场化的角度,运用系统论的观点,重新审视我国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在过去有关粮食宏观调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做出科学的评价和判断,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探索如何加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
二是国家政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绩效评价。粮食政策是国家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在当前粮食安全倍受世人瞩目的大背景下,要求我们能够客观全面地评述各个历史时期重要国家政策的绩效,深入剖析国家政策的效应与缺陷,明确其作用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这两个课题是当前粮食宏观研究的热点问题,其研究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着力加强保障粮食安全深层次问题的研究
随着国家保障粮食安全工作的不断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制约我国粮食流通工作科学发展,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显现。比如,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造成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国有粮食流通企业竞争力不强等等。面对诸多问题,结合中心近期的研究成果,决定以“组建大型国有粮食企业集团”为题开展专题研究。
在中心前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工作中,调研组围绕“规范粮食流通市场秩序,保障我国粮食流通产业安全”这一热点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工作,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该报告得到了国家粮食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肯定。报告对跨国粮商逐步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实现快速扩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国内粮食流通企业实力不强正是原因之一。为此,报告提出了“培育大型国有粮食企业集团,牢牢控制国内市场份额”的对策建议。可以说,“组建大型国有粮食企业集团”专题研究正是进一步落实调研报告的后续工作,将重点研究如何通过推动国有粮食企业实施横向联合,有效整合地方资源等一系列措施,组建起大型国有粮食企业集团,不断提升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粮食资本的控制力和带动力。
三、超前部署保障粮食安全新问题的研究
粮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粮食安全的概念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的新问题也会随着经济形势、国际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出现。作为粮食问题研究的专职部门,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把握粮食安全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提前布局,超前研究,使学术研究活动具有预见性。为此,我们将对今年可能出现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两个新问题开展调查研究。
一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不可否认,土地规模经营在培育种粮大户,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从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角度出发,在落实这一方针政策的时候,必须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充分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粮食产量提高与粮食劳动生产率提高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我国许多地方,农户粮食种植面积不大,由于多年连续耕作,很可能在相临土地之间的基本条件上形成不小的差别,这些土地集中在一起,规模化经营,虽然劳动生产率会有显著提高,但是由于规模化经营的一体化和机械化作业,可能反而会造成粮食亩产的下降。二是在土地集中后,为进行机械化生产,便于机械化设备的工作,许多新集中的土地需要进行整理,在这一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由于规划不科学和技术支持不到位,造成对土地的严重破坏。三是目前虽然城市化发展在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但是这些人中有相当部分并没有在城市稳定下来。比如,这次南方部分省市由于受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影响,许多中小企业倒闭,一部分企业实施裁员减薪,很多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选择返乡务农,这种情况也提醒我们不能过快推动土地流转,以免形成大量的农村失业人口。因此,如何因地制宜,严格监管,稳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二是农民“卖粮难”的问题。由于近几年中央不断出台强农惠农政策,粮食生产积极性得到普遍提高,粮食产量已经实现连续五年增长,并创出历史新高。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国家提高了最低收购价,但是并不能实现敞开收购,同时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使粮食出口也出现困难,由此造成去年局部出现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今年初,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农民种粮积极性会进一步增强,在粮食库存已经普遍较高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避免大范围农民“卖粮难”问题的出现,也需要我们尽早着手研究。
大家一致认为,中心的研究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努力提高我们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粮食流通工作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