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加强粮食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
 

  ――外事司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

  外事司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局深入学习实践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安排意见》,组织全司同志结合粮食外事工作,围绕“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强粮食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展开讨论,形成了四个方面的共识:

  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做好粮食工作服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粮食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为改善全球粮食供给做出贡献。” 这是由于我国粮食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全球粮食形势变化所决定的,也是对粮食工作者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生产粮食最多的国家,但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不仅要求吃饱,还要吃好,吃得营养,吃得方便,吃得放心。这对粮食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在培育优良品种方面,在绿色储粮和生态储粮、粮食标准和品质检验、粮食科研、粮食物流和粮食深加工等方面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在努力自主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我国在粮食储藏、检验、科研和加工等方面也创造了一些先进的和实用的技术及经验,并在发展中国家有较大市场,我国一些粮机企业自主研发的粮食储运机械和粮食加工机械,物美价廉,出口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很受欢迎,需要我们积极介绍和推广,进一步开拓国外出口市场。

  粮食不仅作为口粮和饲料,近几年还被用作工业原料和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粮食用途的扩大使其需求量增加,加之自然灾害和商品投机等因素,近年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变化难测,粮食价格波动较大。因此,加强世界各国粮食生产、消费、贸易等信息的预测和交流,加强有关国家的协调与合作,有利于保证国际粮食市场的稳定,有利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上述因素都表明加强粮食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加强粮食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要突出重点。我国在粮食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起步较晚,缺乏对国外粮食情况的全面了解,也缺乏对外交往的经验。我们要借鉴其他领域对外合作的经验,结合粮食发展的需求,积极开展粮食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对外交流合作中要突出重点,避免一般性的出国(境)考察和交流,要在绿色储粮、粮食标准和品质检验、粮食科研、物流及深加工等方面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及时了解国外在这些方面的最新技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引进、借鉴和创新,使我国在绿色储粮、粮食质检、科研、物流及深加工等方面的科技水平得到较快提升。

  三、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粮食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除进行国外专题考察、参加国际研讨会和组织粮食科技和管理人员出国进行专项培训外,还要通过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座、合作研究、召开国际研讨会、签订交流与合作协议、利用国际组织资助项目等方式开展粮食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几年我局每年都申请到国家外专局引进国外智力项目,每年聘请15-20位外国专家来华讲座、指导研究或进行合作研究,使国内有关科技人员了解和掌握了国外绿色储粮、粮食标准和品质检验、粮食科研、物流及深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局帮助国内有关企业与日本佐竹公司和瑞士布勒公司签订了《粮食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开发稻谷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以及散粮运输技术,对促进我国稻谷深加工和提升散粮运输技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力争使粮食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明显的成效。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加强粮食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使交流与合作取得较好的效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深入调查和研究,了解我局有关司、直属和联系单位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需求和建议,了解粮食科研部门和粮食企业的需求及建议,据此拟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进一步加强世界粮食市场调研,扩大对外合作领域,增加合作内容,帮助国内粮食科研部门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帮助粮食加工机械生产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取长补短,互利共赢,使粮食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明显成效,为改善全球粮食供给做出贡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