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热点开展专题调研 建言献策保障产业安全
 

  --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活动

  在调研活动中,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注重加强组织领导,区分任务阶段,围绕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发动干部职工建言献策,为保障粮食流通产业安全做贡献。

  一、反复研究,明确调研方向

  结合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确定的调研参考题目,中心对调研方向进行了反复研究和认真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当前跨国粮企在已掌控我国植物油定价权的情况下,开始逐步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如何加强对我国整个粮食产业链条的控制,防止粮食安全受制于人,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调研组决定围绕“规范粮食流通市场秩序,保障我国粮食流通产业安全”这一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工作。

  二、深入调研,切实发现问题

  在明确了调研方向和主题后,调研组通过座谈讨论、电话咨询、走访了解等多种调研手段,取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并以山东省兖州市的具体情况为例,逐步理清了当前跨国粮商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基本情况。目前国内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与外资企业复制这种“代购代管”合作模式,而且这种模式正在不断升级。虽然地方在与外资的合作中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从长期来看,如果外资进入粮食流通领域后,凭借其强劲的实力,将通过兼并、收购、合作等方式主导国内粮食流通格局,挤压国内粮食企业的生存空间,控制我国粮价,从而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三、深入分析,找出问题原因

  调研说明,跨国粮商逐步开始进入粮食流通领域,进而对我国粮食流通产业形成压力。跨国粮商为什么在中国粮油市场上可以实现快速扩张?调研组经过进一步深入分析,找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跨国粮商实力雄厚,资金充足。目前他们垄断性地控制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其实力之强不言而喻。二是战略措施得当,逐步占领市场。跨国粮商在初期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并不怕高昂的初期投入,他们通过收购、参股国内粮油加工企业,完善其加工网络,扩大其市场份额,逐步站稳了脚跟。三是国内粮食企业实力不足,产业一体化程度不高。比起四大粮商,中国的几大粮食集团势力相对较弱,而且没有一家企业在国内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而四大粮商都是一条龙的集团化运作,掌控了整个链条,同时还拥有其成熟的销售网络。在这样条件下展开竞争,无疑我们的企业会处于劣势。四是地方政府受利益驱动,对粮食安全关注不够。当前,不少地方政府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受利益驱动,在招商引资中,普遍存在外资优于内资的思想。这就为跨国粮商在我国建立或并购粮食加工企业开了方便之门。

  四、解放思想,提出应对策略

  调研工作的目的是要对当前的粮食流通工作提出科学的意见和建议,供上级领导部门决策参考。因此,在原因分析之后,调研组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调研分析,充分解放思想,提出了四条建议:一是进一步重视粮食产业安全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粮食产业政策,促进我国粮食产业科学发展的同时,要通过一定措施规范粮食流通秩序,严格小麦、大米等口粮加工业的准入制度,从而把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权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二是培育大型国有粮食企业集团,牢牢控制国内市场份额。一方面要推动国有粮食企业横向联合,提升市场主体地位要推动国有粮食企业实施横向联合。另一方面要鼓励国有大型粮食流通企业有效整合地方资源,增强国有粮食资本的控制力。三是加大对国有粮食企业的支持力度,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对于国有粮食企业开展经营性粮食收购所需的资金,建议农发行等金融机构积极给予贷款支持,使国有粮食企业尽可能掌握粮源,切实发挥主渠道作用。四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国内粮食企业跨国经营。要鼓励国内粮食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大胆走出国门,展开资本运作,通过独资、合资、合作、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积极实施跨国经营。

  通过此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专题调研活动,中心干部职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一致认为,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作为专业研究部门,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研究、分析和预测粮食经济形势的能力,不断创新理论成果,多出研究成果,在促进粮食流通研究工作科学发展方面取得新进展,扎实推动粮食流通研究工作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依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