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12”特大地震,巴蜀大地满目疮痍,片片废墟,数以万计的生灵被推向了生死边缘。
特大地震发生后,绵竹粮食部门仓房损坏,房屋倒塌,沿山粮管所几乎被夷为平地。统计显示,全市仓容损毁倒塌120000吨,金额8456万元,粮食受损14983吨,金额1598万元,办公楼损失13500 平方米,金额2835余万元,计算直接经济损失达20530万余元。
面对灾难,粮食人挺起不屈的脊梁,抗震救灾
一、 责任重大,抗震抢险保粮
震灾发生后,粮食局党委即刻作出了应急反应,下午2点28分地震,4时左右,局党委成员分组分赴各个粮站,粮管所,各个存粮仓库查看灾情,汇总灾情,掌握第一手情况。
此次地震,粮食部门灾情惨烈,损失前所未有。沿山粮管所基本夷为平地,其他储粮仓库墙体倾钭倒塌,屋顶瓦片大片掉落。库存粮食告急!局党委急速作出安排布置,以各粮食购销企业为单位,组建抗震保粮抢险队,抗震抢险保粮,刻不容缓!
地震中粮食职工有的亲人在地震中遇难,有点受伤,他们将伤痛深埋心间。来不及为家人搭建地震棚,来不及安排好老父母,家事服从国事,一场抗震保粮的战斗仅在震后两个多小时(5月12日下午4时后)就全面拉开了!
艰险为难时,企业领导,党、团员率先带上头。爬上粮仓屋顶盖花胶布压顶保粮。震后余震不断,瓦片不断掉落,倾斜的墙体随时都有可能倒塌。顶炎炎烈日,屋顶抢险,随时都有滚落坠地的危险!突至的余震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大灾大难前面的绵竹粮食职工深知,灾后的粮食对灾区人民群众将意味着什么,深知肩负责任重大。冒着余震的危险,站领导,党员干部率先顶了上去,职工群众积极跟进。上房捡漏盖瓦危险,但不及时翻捡,库存粮食危险。此时,领导、党员率先垂范,科学调度,带头先上。据统计,由于及时翻捡仓房,避免了13号的大雨湿粮,保住了库存粮食安全,减少了震灾损失。
二、 全力以赴,确保抗灾用粮
震灾发生后,粮食系统快速反应,全力以赴确保全市50余万群众有饭吃,不断炊,不断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震灾发生后,绵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剑南镇先后设立了32个灾民供餐点,我们全力确保了灾民供餐点粮油供应。
全力确保全市21个镇(乡)灾粮供应,我们及时研究汇报,积极抢运组织成品粮,保证受灾群众的应急粮食供应,确保了各镇(乡)的灾后稳定。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子弟兵!”省内外各地调集了30余个兵种,海、陆、空部队到绵竹救援,我们提出响亮的口号:“子弟兵辛苦了!”“子弟兵在哪里,军粮供应到哪里!”“部队需要什么粮食品种,我们就供应什么粮食品种!”我们确定了专人调度,专车配送,确保了军粮供应。
抗震救灾进入灾民安置,重建家园阶段后,为确保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灾区每人每天1斤粮”政策。我们千方百计组织外调,自己加工等各种手段一起上,在人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抽出专门力量,确保灾区每人每天1斤粮政策全面落实,以粮食人的实际行动,把党的温暖带给千家万户。
绵竹粮食人,吃住在简陋的震棚内,晴天又闷又热,雨天渗漏,打湿被褥。在这种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绵竹粮食人随时处于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中,一人身兼数人工作,一人顶作几人用。公务用车不够,我们征用职工私车,为了人民群众利益大家毫无怨言。每天21个镇(乡),32个灾民供餐点,30余个兵种部队,哪里需要救灾粮,哪里就有粮食人的身影。我们按工作类别分片分组包干,实行任务,岗位责任制。震灾以来没有节假日,中午不休息。平均每天车行一、两百公里,来往于供餐点,各镇(乡),部队临时驻地之间,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经常误了饭点是家常便饭。局长吴学述,副局长宋兴华除了统筹安排全系统各项工作外,每天行程都在二百余公里,深入到村、组、粮食加工点、粮管所指导督促。
从“5•12”地震发生至6月13日,绵竹粮食局紧急组织供应救灾粮9914000公斤,其中大米9185000公斤,面粉714000公斤,面条15000公斤,食用油15000公斤。
三、 紧急动员,解除农民卖粮难后顾之忧
震灾发生后,我们在自身储粮仓房严重受损的情况下,为解除我市灾农因地震房屋倒塌,晒坝损毁,小麦收获后难以晾晒,储存的苦难,全力以不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全力收购小麦,解除农户后顾之忧!
震灾发生后,绵竹沿山6个镇受损最为严重,其余镇(乡)不同程度地存在农户房屋受损,晒坝损毁情况,小春粮油收获后无法晾晒。我们按照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安排,在德阳市粮食局的紧急协调下,组织德阳南站国家储备库,中江、罗江、广汉等粮食兄弟企业先后出动流动收粮车辆135台次,收购沿山乡镇农民的非标准小麦2432000公斤,我们在自身仓房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组织粮食流动收购服务车,下村组设流动服务点收购小麦,全市到6月13止,共出动流动收粮车81台次,设点30处,收购我市灾农小麦11406000公斤。
四、震灾面前,粮食人挺起不屈的脊梁
震灾,考验人的意志,震灾,崛起一个群体,震灾,绵竹粮食人众志成诚!为了人民利益,甘愿奉献!这就是我们----绵竹粮食人群体。
新市省粮食储备库副主任杜章林地震当日4点以后,带领职工冒着余震,冒着生命危险,上仓房屋顶保粮。艰险紧张的劳作中,突接其弟传来的消息,老父因埋缺人挖抢遇难。如果他震后第一时间不在抢粮保粮现场,如果他第一时间赶回了老家其父可能还又生还的希望。强忍悲痛直到晚9点保粮工作暂时结束后才告假回家料理后事。
城区省粮食储备库清道粮管所职工、共产党员卢尚清,女儿是绵竹中学教师,地震中不幸遇难。他强压悲痛,当天料理完女儿丧事,将老母托他人代为照料,当天就投入到紧张忙碌的救灾粮油发运工作中。
局机关办公室主任罗治平,老母被埋汉旺人民医院垮塌的废墟中,直到19日才把遗体挖出,他将悲痛深埋心底,连续多日奔波于救灾用粮的组织工作中。机关支部书记王德龙90高龄老父、兄嫂地震中双双遇难,抽空请假料理了后事后,又投入到组织安排的灾民安置接待工作中。局财会科副科长代毅同志轻伤不下火线,在右手臂粉碎性骨折的情况下,每天吊着右手,坚持上班。
城区粮油食品公司职工邹龙渠,爱人在西亭包装厂上班时,因地震房屋倒塌遇难。震灾发生后,他被指派为军粮供应配送车专职驾驶员。他深知军供粮职责重大,掩埋好妻子遗体,将76岁的老母托付给城区粮站104仓库震棚内同事家属照料,每天行车几百公里,哪里有救援部队哪里就有军粮配送车的身影!饿了就在部队驻地简单对付,渴了喝点矿泉水,除了睡眠时间,驾驶室与他朝夕相伴。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职工,自从灾情发生后,都坚持到粮站工作,不分份内份外,不分昼夜,以保粮供粮收粮为已任,帐蓬吃住,高温高湿办公,其艰辛难诉。
以上事例,震灾发生以来的短短一个月时间,数不胜数,举不胜举!
还有许多许多感人事难以一一列举,仅以此点滴表现出绵竹粮食人在震灾面前,把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已任。
我们――绵竹粮食人,为了记录这段难忘的非常时期,我们编发了《粮油简报•抗震救灾专辑》。6月12日止,短短一个月,编发了21期,详细记载了我们在抗灾保粮,确保救灾用粮,军供粮,千方百计组织外调粮食,确保抗震期间政策性用粮,确保受灾农户小麦收购等工作的全过程,是我们抗震救灾的真实写照!
五、领导关怀,给予粮食人无尽的力量
震灾中我们粮食系统有6名职工经受住了考验,表现突出,火线入党。
我们的工作成效,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国家、省、市各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国家粮食局正、副局长,各司司长三到绵竹,省、市粮食局领导经常到绵竹,对我们各方面的工作给予指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带来了各级领导对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粮食职工关心、慰问、关怀。
当前工作重点
一、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灾区每人每天1斤粮”政策,全力以赴,组织外调,本地加工,确保落实到位,把工作做细,做实,作好。
二、确保救援部队军供粮供应。
三、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克服自身困难,全力收购我市受灾农户小麦,解除灾农后顾之忧。
四、确保全市30余个灾民供餐点粮油供应。
五、为确保各类各项用粮,克服困难,组织外调,保证供应。
六、继续加强粮油供应的品质质量,数量监管。
二○○八年六月十四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