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保定6月15日电 (记者顾仲阳)截至6月14日,全国小麦收获已完成90%。15日,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河北清苑县考察“三夏”工作时说,今年夏粮已实现丰产丰收,预计总产有望实现自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4年增产,单产有望再创历史最高水平,但实现全年粮食稳定发展任务依然艰巨。 据了解,今年夏粮之所以能在气候异常、病虫害偏重发生等多种不利条件下再获丰收,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今年中央继续巩固、完善、加强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规模达到427亿元,比去年增长63%;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农民培训等4项补贴资金共计87.7亿元,增长47.4%;国家及早公布了继续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并明确了最低收购价不低于去年水平,有力地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二是科技支撑能力增强。种子包衣、精量半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推广面积进一步扩大,促进了夏粮单产的提高和品质的提升。截至5月底,全国已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6亿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1亿亩。今年夏收小麦优质率达到61.6%,比去年提高5.5个百分点。三是跨区机收组织有力。今年全国投入麦收的联合收割机达40万台,机收率达80%以上,有效克服了麦收期间两次降雨天气过程的影响,实现了快打快收,颗粒归仓。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2007-06-16 第01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