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邮箱 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国家粮食局 > 首页其他 > 要闻正文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时间:2006年09月19日】 【字号:

  本报北京9月18日讯 记者赵永平报道:日前,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我国水稻新品种“协优107”亩产达到1287公斤,创造了世界水稻亩产的最新记录;在超级稻育种技术上,目前实现了亩产800公斤的新突破。我国高产优质水稻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通过一系列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大力推广,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据农业部的消息,全国夏粮连续3年丰收,今年夏粮总产量达1138亿公斤,同比增长7%;夏收小麦平均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小麦优质率首次超过50%,比去年提高6个百分点。
  良种是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1998年以来,协优9308、两优培九、国稻6号等超级稻品种已累计示范推广2亿多亩。此外,双低油菜、杂交大豆、转基因三系杂交抗虫棉等育种技术均居国际前列,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良种还需良法。2005年,农业部在全国100个县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今年又在全国212个县实施了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在内的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通过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实施,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据统计,去年全国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氮肥后移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77亿亩,占总播面积的55%。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5亿亩,减少不合理用肥84.6万吨,为农民节约生产成本17.4亿元。机械作业正在得到广泛普及,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各类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农机专业户、农机户总数达3300万个,他们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农业部已于年初启动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力争“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50亿公斤,粮食单产提高1个百分点,力争到“十一五”期末,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000亿公斤水平。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信息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摘)


打印】 【关闭
 
  业务频道
市场调控  粮油统计 
监督检查  库存检查 
粮食财务  企业改革 
粮油标准  市场建设 
粮油科技  仓储管理 
粮油加工  安全生产 
设施建设  粮油信息 
质量安全  粮油产业 
  政务信息
司室简介  政策文件 
工作动态  领导讲话 
工作会议  人事信息 
国际交流  纪检监察 
地方信息 
  办事服务
行政许可 许可公示
办事指南 表格下载
在线申报 行政复议
办事咨询
收购资格查询
  主题服务
农民之友 消费指南
企业联系点 市场行情
理论研究 普法专栏
职业技能鉴定
  公众参与
在线访谈 访谈直播
意见征集 网上调查
局长信箱 公众留言
局长信箱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