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邮箱 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国家粮食局 > 首页其他 > 要闻正文
 
坚决落实“两个确保” 储备粮企业肩负起粮食调控和安全重任——聂振邦同志“两会”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时间:2006年03月17日】 【字号:

  新华社信息北京3月11日电(记者申清 于海)作为落实国家粮食政策、调控粮食市场的主要载体,储备粮经营管理企业承担着落实国务院提出的“两个确保”的重大任务,即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在国家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储备粮经营管理企业是政策型企业,其经营管理费用都是由财政负担的,所以储备粮的管理、吞吐、轮换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为了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当市场粮价较低时,不仅不能抛售储备粮,反而要入市进行收购,有的短缺粮食品种在主产区还要执行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格,才能把粮价托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很好地执行政府的调控意图。
  从去年实践看,国有粮食企业积极发挥主渠道作用,效果很好。一般情况下,新粮上市之前粮价是比较高的,新粮上市后粮价就会回落。如果企业只从自身经营需要考虑,在粮价高的时候轮出,就可能把市场价格打压下来,影响农民的售粮收入。在去年的宏观调控中,储备粮企业按照国家的要求,采取了先轮入、后轮出的做法,在新粮上市时按照最低收购价格积极进行托市收购,无论是早籼稻还是中晚稻的收购,储备粮公司系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稳定了市场粮食价格,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
  农业是个弱势产业,粮食在农业当中又是比较效益较低的产业。因此,世界各国对农业特别对粮食生产都有保护政策。比如,欧盟成员国家每年都要讨论粮食目标价格,采取支持措施,财政预算支出相当部分是用在农产品价格补贴上。我国是人口大国,又是粮食消费大国,粮食生产一旦出现问题影响会很大。但是也不能完全依靠进口来解决,必须始终坚持国内基本自给的方针。对此,“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左右。加强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建设,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间利益协调机制。抓好其他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为了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我国对主产区的重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就是一旦遇到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影响农民种粮收益时,政府就要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并通过指定的粮食企业按最低收购价挂牌收购,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因此,通过国有粮食企业这个主渠道,作为宏观调控的载体是必须的,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打印】 【关闭
 
  业务频道
市场调控  粮油统计 
监督检查  库存检查 
粮食财务  企业改革 
粮油标准  市场建设 
粮油科技  仓储管理 
粮油加工  安全生产 
设施建设  粮油信息 
质量安全  粮油产业 
  政务信息
司室简介  政策文件 
工作动态  领导讲话 
工作会议  人事信息 
国际交流  纪检监察 
地方信息 
  办事服务
行政许可 许可公示
办事指南 表格下载
在线申报 行政复议
办事咨询
收购资格查询
  主题服务
农民之友 消费指南
企业联系点 市场行情
理论研究 普法专栏
职业技能鉴定
  公众参与
在线访谈 访谈直播
意见征集 网上调查
局长信箱 公众留言
局长信箱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