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邮箱 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国家粮食局 > 首页其他 > 媒体声音正文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粮食收储设施建设
【时间:2015年01月13日】 【字号:

  2014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创纪录的“十一连增”,达到6.07亿吨。实现增产的同时,也意味着粮食库存量的增加,对粮食存储能力提出了新挑战。2015年1月8日,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在全国粮食流通大会上表示,去年中央财政投入54.5亿元进行粮食行业各类设施建设,2015年将创新投融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粮食仓储设施建设。

  “农民1:给企业卖不上一块了,卖给临储就是一块多。最好是卖给粮库。”

  “农民2:我也在观察国际粮价,咱们国家有保护才有这个价。我感觉国际形势都不涨,怎么可能涨呢。”

  这些天,东北各地的秋粮收购正逐步展开。对于东北玉米种植户来说,国家玉米临储收购价比市场价格更高,卖给国家粮库是他们卖粮的首选。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实现了粮食生产十一连增。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我国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2014年,各地通过政策性收购等措施,为种粮农民增收550多亿元。在8日举行的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介绍说,“全年各类粮食企业收购量首次突破7000亿斤,达7298亿斤,其中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粮食2478亿斤,同比增加409亿斤。各地通过提价托市、增加收购、优质优价、整晒提等、产后减损等措施,促进种粮农民增收550亿元以上。”

  近年来,国际国内同时呈现粮食供给宽松态势,粮食库存消费比大幅提升。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14年度世界谷物产量将达25.32亿吨,粮食库存消费比将在25.3%;而我国的粮食库存比较世界平均水平更高。粮食收的多了,如何保存好,对我国粮食储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国家粮食局继续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任正晓介绍说,“据统计,去年中央财政对粮食行业各类设施建设投资达54.5亿元,直接带动各地财政及社会投资167亿元,极大地促进了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年内为农户配置科学储粮装具140万套,累计达到817万套,储粮新技术、散粮运输、适度加工积极推广,节粮减损取得新成效。”

  据任正晓介绍,2015年,国家粮食局将加大“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力度,加快1000亿斤新仓建设进度,积极采用储粮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粮食收储保障能力。此外,还将创新投融资方式,通过国家投资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粮食仓储设施建设。

来源: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打印】【关闭
 
  业务频道
市场调控  粮油统计 
监督检查  库存检查 
粮食财务  企业改革 
粮油标准  市场建设 
粮油科技  仓储管理 
粮油加工  安全生产 
设施建设  粮油信息 
质量安全  粮油产业 
  政务信息
司室简介  政策文件 
工作动态  领导讲话 
工作会议  人事信息 
国际交流  纪检监察 
地方信息 
  办事服务
行政许可 许可公示
办事指南 表格下载
在线申报 行政复议
办事咨询
收购资格查询
  主题服务
农民之友 消费指南
企业联系点 市场行情
理论研究 普法专栏
职业技能鉴定
  公众参与
在线访谈 访谈直播
意见征集 网上调查
局长信箱 公众留言
局长信箱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