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邮箱 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国家粮食局 > 首页其他 > 媒体声音正文
 
中华工商时报:民企入场促粮食流通市场多元化
【时间:2015年01月10日】 【字号:

  2015年首场国家政策性粮食专场竞价销售交易会正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相关联网市场举行,中华工商时报记者现场了解到,此次有1000多万吨粮食参与拍卖,而诸多民企都来到现场参与竞标本地收储企业拍卖的粮食。记者发现,无论是粮食收储环节,还是参与国家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随着越来越多的民营加工及贸易企业参与加入,粮食市场主体进一步多元化,这也是粮食流通市场的新特点。

  顺市场而入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领域的事儿从来都是天大的事儿,而充裕的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随着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政策粮收购早已不再仅限于国家粮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纷纷入市收购,非常活跃。

  安徽省粮食局巡视员戴绍勤颇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安徽作为粮食主产省之一,2014年秋粮收购工作除了粮食品质优良、农民增收的特点,“由独家收购转向多元收购更是今年的一大亮点。”

  戴绍勤告诉记者,“去年只有一家国企在进行政策粮收购,诸多民企都不敢入市,造成去年中晚稻收购数量不足,一些粮食加工企业后期无粮可加。今年有所不同,许多民企、粮食加工、贸易企业都纷纷入市加入收购大军,粮食收储市场的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化,今年秋粮收购将会较好。”

  芜湖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透露了最新的政策粮收购数据: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市收购小麦145158吨,其中保护价托市收购44300吨;收购早籼稻59360吨,其中保护价托市收购19578吨;收购中晚稻214122吨,保护价托市收购33317吨。数据显示众多民企参与的托市收购占政策粮收购的比重日渐加大。

  积极参与竞价交易

  鉴于企业直接收储粮食成本不断增加,许多企业入市收购较为谨慎。而对于不少粮食加工及贸易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而言,参与国家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无疑已成为获取丰沛粮食的重要来源。

  据安徽省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物流中心库主任葛亮介绍,1月6日专场籼稻、粳稻、玉米和小麦成交量达201.41吨之多。他表示,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影响力与日俱增,可以覆盖30个省(市、区),一些外地企业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完成交易,方便快捷。

  同时,葛亮也强调,并不是所有的粮食相关企业都可以参与竞价交易,“要综合考量企业的信誉度、品牌影响力等,附加值高的企业往往更受欢迎,交易成功率更高。”

  2013年以来,国家通过启动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释放政策性库存,为新粮收购腾库。粮食行业内人士也表示,企业不应过度依赖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获得粮源的现状,积极面向市场参与粮食收购,要解决粮食问题还需要全面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混改优势显现

  目前我国粮食收购仍是由国有企业主导,大部分粮食流入国家粮库,“政策粮”市场特征明显,这也是相对先天不足的粮食民企进一步面临的巨大障碍。而要保障充足的粮食收储,又不依赖政策粮竞价交易,混合所有制改革无疑可能是粮食民企实现壮大企业实现产销对接的优势途径。

  如今已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安徽光明槐祥工贸集团便是较为成功的案例。该公司总经理郭少祥告诉记者,2008年公司与巢湖市粮食局合作之前还是一家从事粮食加工生产的民营企业,2012年成为国家财政投资参股的混改企业。

  “比如之前资金不足时,仓储基础设备就没钱建设,粮食仓储就会出现短缺和不足。”郭少祥的体会是,对于粮食类民企,参与混改不仅能够实现产销对接,扩大粮食产销平台;而且也能充足企业发展资金,改善中小民企资金不足的先天问题。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2015年01月08日 01版)


打印】【关闭
 
  业务频道
市场调控  粮油统计 
监督检查  库存检查 
粮食财务  企业改革 
粮油标准  市场建设 
粮油科技  仓储管理 
粮油加工  安全生产 
设施建设  粮油信息 
质量安全  粮油产业 
  政务信息
司室简介  政策文件 
工作动态  领导讲话 
工作会议  人事信息 
国际交流  纪检监察 
地方信息 
  办事服务
行政许可 许可公示
办事指南 表格下载
在线申报 行政复议
办事咨询
收购资格查询
  主题服务
农民之友 消费指南
企业联系点 市场行情
理论研究 普法专栏
职业技能鉴定
  公众参与
在线访谈 访谈直播
意见征集 网上调查
局长信箱 公众留言
局长信箱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