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邮箱 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国家粮食局 > 首页其他 > 媒体声音正文
 
光明日报:大丰收,粮食收储难题如何解
【时间:2015年01月21日】 【字号:

  新常态下,我国粮食市场面临哪些新形势?如何创新粮食收购模式和经营方式,实现提质增效?未来,粮食主产区如何缓解仓容压力,维护粮食市场稳定?

粮食收储面临三大压力

  寒冬时节,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粮库,粮食传送带正把粮食输送到仓储库。“2014年的粮食不好收,往年一天能拉两车,现在两三天时间才能收一车。”粮食经纪人朱俊华对记者说。

  “2014年以来,在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临时收储等政策的支撑下,主产区种粮抓粮和农民进行粮食生产都保持了很好的积极性,但是现在我们的粮食收储压力和资金压力确实不小。”吉林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说。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粮食市场面临着三大矛盾,“一是粮食供求总量紧平衡与部分品种阶段性过剩的矛盾;二是托市价格面临双重挤压与保护粮农利益的矛盾;三是适度进口粮食与影响国内市场的矛盾。”

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粮食收购

  虽然冬季是东北的农闲季节,公主岭市刘房子街道山前村万欣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耀辉却闲不住,他正在为合作社增加粮食烘干和收储设备忙碌着。“像我们合作社有了自己的储备设施后,不仅能够减轻粮食收储企业的压力,而且也能减少粮食损失风险,确保颗粒归仓。”薛耀辉说。

  近年来,我国粮食持续增产,但仓容总体紧张,部分地区严重不足,财政负担越来越重。“当前,走出政策性收储困境的一个主要措施是推动粮食储备多元化,在鼓励中央和地方储备做大做强的同时,应多鼓励农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多元主体进入粮食储备市场。”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所长秦富认为。

  专家表示,确保储粮安全,首先要加强收储和仓储设施建设,采取定向销售等办法,消化往年库存。为促进多元主体参与,还要创新投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仓储设施建设,完善粮食经营者库存制度,奖补结合,鼓励企业多购多存。

延伸产业链实现“食”“粮”并进

  丰收后,江西宁都县长胜镇种粮大户赖明生高兴地说:“我们是丰泽米业的基地,只管种,不愁卖,轻松又安心。”如今,发展粮食深加工让困扰宁都种粮农民多年的卖粮难问题迎刃而解。

  “要主动适应新常态,粮食行业必须走改革转型、创新发展之路。”任正晓说,粮食部门要彻底转变“坐等收粮、坐店卖粮”的传统经营方式,开辟行业发展新路径。要主动融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种粮农户,特别是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结成经营联合体和利益共同体。

  同时,还要积极创新经营业态,延伸产业链条,推进“食”“粮”并进,增强市场竞争力,拓宽国际视野,在适应国际国内市场融合上展示新作为。

来源:《光明日报》(2015年01月21日 08版)


打印】【关闭
 
  业务频道
市场调控  粮油统计 
监督检查  库存检查 
粮食财务  企业改革 
粮油标准  市场建设 
粮油科技  仓储管理 
粮油加工  安全生产 
设施建设  粮油信息 
质量安全  粮油产业 
  政务信息
司室简介  政策文件 
工作动态  领导讲话 
工作会议  人事信息 
国际交流  纪检监察 
地方信息 
  办事服务
行政许可 许可公示
办事指南 表格下载
在线申报 行政复议
办事咨询
收购资格查询
  主题服务
农民之友 消费指南
企业联系点 市场行情
理论研究 普法专栏
职业技能鉴定
  公众参与
在线访谈 访谈直播
意见征集 网上调查
局长信箱 公众留言
局长信箱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