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邮箱 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国家粮食局 > 首页其他 > 媒体声音正文
 
中华工商时报: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环节每年损失700亿斤 农口企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时间:2014年10月16日】 【字号:

  10月16日是第30个“世界粮食日”,2014年世界粮食日、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主会场活动今天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从国家粮食局获悉,此次“节约一粒粮,我们在行动”主题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还在苏鲁甘皖川粤等31个省区同步开展活动。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清华礼堂会场上,缓慢而厚重地痛惜道:“每年浪费10%的粮食,不得了。粮食是宝中之宝,胜过黄金和钻石。亩产增加三到五公斤,我们都是付出了许多汗水。粒粒不浪费,才会有这种成绩。”

  据国家粮食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陈玉中介绍,该问题普遍存在于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其中农户储粮环节损失在400亿斤/年,粮食储运环节损失超过150亿斤/年,粮油加工环节损失在150亿斤/年。

  在餐桌消费的“光盘行动”蔚然成风之时,农口企业作为粮食流通和加工环节的主体,更应义不容辞践行农业现代化之路。

  目前我国粮食在粮食供给方面主要存在稳产增产难、产后损失大两大问题。对此,陈玉中表示,“粮食流通环节节粮减损的潜力非常大。”从引导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和适度加工等方面入手,粮食产后的节粮减损大有可为。

  目前国内粮油加工企业中,产能在50吨/日以下的占比20%左右,落后的生产方式直接导致大量的加工损失浪费。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表示,“国家粮食局正大力推广节粮减损技术,目前粮食加工企业在升级加工技术并调整加工流程进行适度加工后,粮食利用率平均提升了7%。”

  而据辽宁省农委粮食行业发展处处长马宏达介绍,辽宁省共有粮食加工企业68家,其中国有企业11家,民营企业57家。虽然辽宁省政策上积极倡导粮食生产加工企业的产业化,但这种企业转型升级的试点目前主要在国有企业开展,民企产业升级之路更需积极跟进。

  任正晓指出农口企业未来之路在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并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粮食加工利用率。此外,也将积极通过科学制修订粮油加工业标准,引导适度加工,不断提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率。”

  农口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总代表伯西•米西卡也表示,全球5亿农场供养着地球,中国占25%,在与饥饿的斗争中,中国家庭农业的贡献不容忽视,需要创新引领家庭农业创新,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10月17日 04版)


打印】【关闭
 
  业务频道
市场调控  粮油统计 
监督检查  库存检查 
粮食财务  企业改革 
粮油标准  市场建设 
粮油科技  仓储管理 
粮油加工  安全生产 
设施建设  粮油信息 
质量安全  粮油产业 
  政务信息
司室简介  政策文件 
工作动态  领导讲话 
工作会议  人事信息 
国际交流  纪检监察 
地方信息 
  办事服务
行政许可 许可公示
办事指南 表格下载
在线申报 行政复议
办事咨询
收购资格查询
  主题服务
农民之友 消费指南
企业联系点 市场行情
理论研究 普法专栏
职业技能鉴定
  公众参与
在线访谈 访谈直播
意见征集 网上调查
局长信箱 公众留言
局长信箱回复